拉齐尼事迹心得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 的内容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正能量,能够激励他人努力向前,要想写好一篇事迹材料,需要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拉齐尼事迹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拉齐尼事迹心得6篇

拉齐尼事迹心得篇1

1月4日中午,寒风刺骨。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的教师陈晓琴,带着8岁的儿子在校园里的人工湖边玩耍。冰面突然坍塌,儿子不慎落入4米多深的冰水中。救子心切!陈晓琴冲过去拉扯儿子,不料也同样落入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这时,路过此地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听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迅速向湖边跑去。只见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时沉时浮,情况万分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冰面,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再次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

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了拉齐尼·巴依卡厚厚的棉衣,迅速消耗着他的体能。他一边拍打水面,一边抓住孩子的衣服,奋力向上托举。

木沙江·努尔墩拿来长长的围脖,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施救。见木沙江·努尔墩拖不动两个人,拉齐尼·巴依卡松开了自己的手,使劲将孩子推出冰面。随后,他又潜入湖中救孩子的母亲。此时,喀什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世纪大道特勤站班长杨鹏飞和战友闻讯赶来,陈晓琴和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噩耗传到帕米尔高原,拉齐尼·巴依卡的妻子正在家里喂牦牛。视频中,她含泪回忆道︰“去喀什培训之前,他还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牦牛,他说等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能有5头牦牛参加巡边任务了。”说完,她便提出结束视频通话:“不想说了,心里疼得很……”

视频中,被救孩子的母亲陈晓琴未语泪先流。1月5日,刚刚离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她,放下仍在住院的孩子,奔向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她要送孩子的救命恩人最后一程。

汽车一刻不停地开了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陈晓琴抱着拉齐尼·巴依卡的两个孩子,哭作一团。晚上,两个孩子来到她住的宾馆。自从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他俩就没有合过眼。陈晓琴让兄妹俩躺在床上,安静地听他们说话。

11岁的男孩拉迭尔说:“爸爸带我去过北京,姐姐却没去过……”

13岁的女孩多尔罕说:“爸爸是为了救人才牺牲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我想爸爸,我没去过北京,但我不怪他……”

看着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陈晓琴一边抹眼泪,一边心里默默盘算:她要把两个孩子接到家里,像亲生孩子一样呵护他俩。等疫情过去,她要带多尔罕去趟北京,帮助她实现愿望……

“英雄把生命给了我的孩子,我也要把爱传递给他的孩子。”视频中,陈晓琴说着说着,泪水又流了下来……

1月5日下午,拉齐尼·巴依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他的家乡提孜那甫村举行。人们默然肃立,静静送他最后一程。悲伤和不舍,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送走儿子后,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默默地抹着眼泪,一步一顿走进陈放一家三代人巡边护边照片和荣誉证书的展览馆。他拿起儿子的照片看了又看、擦了又擦,仔细地端详,轻轻地抚摸,身体不时颤抖……

拉齐尼事迹心得篇2

短片播放间隙,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时的室友木沙江·努尔墩、红其拉甫边防连指导员刘小龙、原武警喀什边防支队塔县机动中队指导员杨思明,以及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依次走上台,接受现场采访,让所有人更深入、真实地了解英雄一家的传奇故事。

木沙江·努尔墩2018年与拉齐尼·巴依卡相识。他说,从认识拉齐尼·巴依卡的第一天起,就发现他乐于助人。“培训期间,每天早上老师同学来之前,他都会用湿毛巾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一个粉笔印都没有。放学之后他还会把教室的地拖一遍,课桌擦一擦。”

高原扎根,默默奉献。从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算起,这个平凡的塔吉克族家庭已为祖国守边护边70多年。坚守着“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的信念,他们几乎付出了所有。

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家族神圣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护边员,他称自己是“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实际上,他曾经也是一名武警边防战士。在军队的历练让拉齐尼·巴依卡更加顽强,也让他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拉齐尼·巴依卡2001年12月在新疆武警边防支队服役,2003年底退伍。“他在新兵连时,我就是他的指导员。”杨思明说,“第一眼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子比较小,身材比较瘦弱。”

军旅生涯伊始,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并不好。不管是体能还是器械,都低于平均水平。

“但他不气馁,很刻苦,甚至拼命。每天晚上主动给自己‘开小灶’。”杨思明感慨,短短3个月之后,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就一跃为支队第一,战友们都十分佩服他。

看着儿子生前的影像,听着人们对往昔的叙述,立于台上,白发苍苍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泪眼婆娑。

“失去心爱的儿子我真的很难过。但如果再来一次,我相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孩子。我做护边员的时候,也曾不顾生命危险救过一名掉入冰河里的军医,拉齐尼·巴依卡知道这个故事。我们是共产党员,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冲在前,从小我就是这么教育他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语令王宁几度哽咽。

拉齐尼事迹心得篇3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负出仕建功之志,采大儒众家之长,勤勉克己、经世致用,洋洋洒洒写下千古传颂的“横渠四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之中,“横渠四句”的价值内涵,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今天我们学习党史,亦是对前辈美好精神境界的理解与传承。

“为天地立心”,有气吞山河的远大抱负。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四方之志。自党成立,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现的是何等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举国同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内在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不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新时代建设,国家始终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是共产党人心中最鲜艳的底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

“为生民立命”,有心系苍生的热忱信念。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都是新疆的护边员。1月4日,在巡防过程中,他毅然跳入冰冷的湖面,救上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41岁的生命,他化作一只雄鹰,继续守卫着帕米尔高原。从孟子论水,“民生”是贯穿历史的永恒命题。过去,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践行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但是面向未来,新冠疫情肆虐、贫富差距凸显,民生挑战依旧严峻,需要真正将人民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留下以民为本、为民请愿的深刻烙印。

“为万世开太平”,有胸怀天下的宏伟担当。局部战争频发、民族问题尖锐,让全球动荡不安;贸易壁垒高筑、新冠疫情肆虐,更令世界风雨飘摇。和平,是共产党的立世之基石;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是时代的呼唤;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的要求。“大道不孤,天下一家。”面向未来,每一位共产党人既要保留一身正气,香在港台湾问题、国际事务中坚持底线思维,也要秉持以和为贵,担重任、善助人,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大国风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布满荆棘却也星河璀璨。我们在学习中体悟,更在感动中收获。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将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横渠四句”新的内涵。

拉齐尼事迹心得篇4

连日来,各级新闻媒体报道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雄事迹后,喀什地区掀起了向“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学习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拉齐尼·巴依卡忠诚正直、谦逊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恪尽职守、扎扎实实干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壮举在寒冷的冬日,给了人们太多感动和无限怀念。连日来,英吉沙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并向不幸遇难的拉齐尼·巴依卡致以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的铮铮誓言让英吉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哈尔江·多来提备受鼓舞,他说:“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真抓实干,认真履职尽责。”

拉齐尼事迹心得篇5

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拉齐尼·巴依卡提出: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 、守得住”,防止边境“空心化”问题。议案提交后很快得到回复,2018年底,新疆各地护边员待遇有所提高,人员也得到有效补充。

2018年以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的边境线上只有2000多个护边员,边境线长、点多面广、边境防控任务繁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便将相关议案带上了当年的全国“两会”。议案得到回复后,护边员力量迅速增到7560多人,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拉齐尼·巴依卡所提议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仅使得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了、待遇提高了,边境线上的基础设施更是得到了很大改善。护边员的工资能达到2600元,“守边受穷”已经成为历史。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阿力甫·木沙说,“现在护边员年收入可达31200元,县里的每户贫困户家庭都有护边员,这样每家都有了长期稳定收入。”

如今,边境线上网络通了,电通了,道路通了,护边员的执勤房也建设起来了,政府为护边员配备了专业的巡逻车、卫星电话等装备,他们不再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让边境管控做到了人防、物防、技防,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安定。

在边境线上,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对于拉齐尼·巴依卡来说,几种身份的叠加,让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每次巡边放牧,他都要到牧民家里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询问牧民家里有什么困难,把基层的声音实实在在带到“两会”上去。“两会”结束后还主动要求进社区、进单位、进牧区宣讲,再把党的声音真真切切地传递到基层。

拉齐尼事迹心得篇6

今年1月4日,冷冽的午后,他在冰湖之下托举起落水的幼儿。自己的生命,却定格在41岁。

这是“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在世间最后的造像。

“拉齐尼·巴依卡舍身去救一名落水儿童不是偶然,是他一贯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海星说。

帕米尔高原,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绵延着88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这里,拉齐尼祖孙三代义务戍边约70年。

“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和羊。”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的守边护边接力棒,成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雪崩、滑坡、泥石流……在“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经常为边防战士化险。

暴风雪袭击的夜晚,他将15头牦牛聚成厚墙,让战士们安度寒夜;

冰天雪地里,他脱下衣服系成绳子,将落入雪洞的战士从死亡线拉回,自己冻得不省人事;

山体滑坡导致巡逻标记和路被掩埋,他独自前去探路,被落石砸晕,用生命开出一条血路;

这次,他回不来了。

拉齐尼离开的第二天,太阳照在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他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眺望”着边境方向。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

“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

战友们悲戚呼喊。

斯人已逝,英雄的传奇吟诵在帕米尔高原。

拉齐尼事迹心得6篇相关文章:

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观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6篇

吴有训事迹心得体会6篇

学优秀教师事迹心得体会6篇

梁有祥事迹心得体会精选6篇

吴有训事迹心得体会模板6篇

学习烈士事迹心得体会6篇

优秀楷模事迹心得体会6篇

学英雄模范事迹心得体会6篇

吴有训事迹心得体会推荐6篇

拉齐尼事迹心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