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心的事迹材料参考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对人物进行分析后,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事迹,你一定要知道事迹材料应该是要给人带去生活的动力的,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献爱心的事迹材料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参考5篇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篇1

陈老师,现任运河小学教学副主任兼六年级语文教师。工作12年间,虚心学习,锐意进取,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自20老师年首都师范大学毕业至今,陈老师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用耐心和智慧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好的陪伴者。作为班主任,陈老师的为师之道是“做智慧型教师”。当学生受到挫折,感到迷茫时,她送去温暖和梦想;当学生学做人,学做事时,她送去帮助和期望……将心比心,她把自己看成学生,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她把自己当做长者,牵起孩子的手去感受阳光。11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获得“通州区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青年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而陈老师最珍爱的一份荣誉却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自己绘的一副画——一条彩色的纸带精心地绑着一个小画轴。打开来,画面唯美精致,更令人心生温暖的是那两行工整娟秀的小字:“在我们绝望的时候,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我们迷茫无助的时候,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学生们喜爱她,敬佩她,感谢她,她却总说:“我要感谢孩子们,是孩子们让我明白,每个人都该学会成长。”

学生们喜爱陈老师不仅仅因为她是位良好的陪伴者,更是因为她的语文课堂让人受益匪浅。“学习型教师”是陈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方向,她是个善于反思的人,勤于反思每节课的得失,力争完善教学方法;她是个积极进取的人,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求为学生带来最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她曾在通州区第几届“春华杯”课堂教学评优中取得一等奖第一名、在北京市青年教师课堂观摩中获得第一名、在北京市的习作和古诗文研讨中上展示课,她师从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办公室主任张立军老师,她深深地认识到新一代教师使命的重大,明确了对于学生道德垂范、情感培育、知识传授、学法引导,乃至人生启迪的重要。

从班主任到学校的教学副主任,陈老师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踏实。她将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为己任,精心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研究型教师”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近一年的语文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中,她带领老师们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趣味中进行学习;在中年级的教学中关注习作的指导和段落的教学;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关注阅读化繁为简,增大阅读的空间。在活动中,陈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不同年段的老师一起研究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在她的带动下,老师们觉得教学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研讨是一种真真切切的需要。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篇2

是什么样的爱呢?我忘了第一次听到“老师”这个和蔼可亲的名词是在什么时候,只记得印象中的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很多知识、让我们懂得人生道理的人,是一个很崇高、伟大的形象。

随着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多起来,渐渐的,我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读懂了老师,也深深体会到老师那无声的爱。老师为了我们,常常废寝忘食。放学了,每当我们打扫卫生后,走过老师窗前,常常看见老师还在埋头批改作业,那辛勤的身影,令我油然而生感动;深夜了,老师的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那是老师备课的身影。老师啊,你为了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你从不喊一声累,有的只是埋头工作后发出的一声声疲倦的哈欠。

老师的宽严,常常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每当我们失意或做错事时,老师总会鼓励、宽容我们;当有的同学在上课说话或搞小动作时,老师总会用她那有魔力的眼神提醒着,使同学门集中精神认真听课。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垂头丧气时,老师看到我们无助的眼神,她认真细致地帮助我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还鼓励我们在失败面前不能气馁。就是这样,老师的爱在于一句句教诲,使我们能信心百倍地克服困难,奋发向上;老师的爱在于一个个无声的眼神,常常鼓励着我们、宽容着我们、关爱着我们。总之,老师的爱是无声无息的,不是一句句批评与埋怨,不是一脸的生气与无奈,而是耐心、宽容与教诲。这种爱,胜过红烛,不惜化作滴滴烛泪、缕缕轻烟,照亮着我们成长的道路,为我们奉献全部的光与热。

老师的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篇3

第一次过生日,我就感受到母爱是多么的伟大,为生下我,母亲那天要忍受多少痛苦,流下多少汗,多少血,忍受多少的痛苦,才把我生下我是无法想象的,妈妈是剖腹产,那不是更痛苦吗,还要在肚子上缝线。每当我看到妈妈肚子上的疤痕,就觉得母亲真的很伟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我,我诞生的时候,当我哇哇大哭的时候,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我相信,那个时候不管母亲流多少血,多少汗,当听到我的哭声的时候,自己的一切努力都不算什么,也感到无比福。小时候的事情我差不多都。忘记,只不过还模糊记着几件事,有的还是妈妈告诉我的,有一次妈妈在给我织毛衣,我就坐在床上看电视,可能是看到一个狠心的母亲抛弃孩子的事吧我就跑到另一个房间放声大哭起来。妈妈一听到我哭就急急忙忙的跑过来满脸疑惑问我:“怎么哭?”我哭哭啼啼的说:“妈妈,你以后是不是不要我,就把我卖给别人。”妈妈这才松一口气,又笑笑,帮我擦干眼泪说:“怎么会不要你呢?听完这番,我紧紧地搂住妈妈,妈妈去哪我去哪,不离不弃。

妈妈从小就教我做家务,我五岁就很独立,会自己洗澡,叠衣服,做家务。

有一次,过春节回老家,在火车上上的人都摩肩接踵,连一个座位也没有,我和妈妈只好很无奈地站着,妈妈怕我站不稳就背着我,妈妈的背很宽大也很温暖,很有安全感。渐渐地我就睡着,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几乎不敢呼吸,因为我看到妈妈趴在座位后背上睡,我生怕我的呼吸声会吵醒妈妈。看看已经累的满头大汗的妈妈,真是心疼。现在我会做作业直到很晚,但妈妈还是会等到我写完之后再睡。

这些年,妈妈陪我走过多少的路,受多少的折磨,但最终还是熬过来。这就是爱,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所以母爱,是我成长中的一座桥梁。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篇4

刘建军是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做小本生意到创办茶叶加工厂,再到创办木材加工厂,吃了无数“闭门羹”的他,事业有成不忘乡梓,毅然回乡创业,发展沙糖桔种植产业,当起了“果业销售大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带领村民实现增收,用初心照亮家乡脱贫路。

事业有成心系家乡

刘建军是西林县古障镇周洞村黄潭屯人,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有着农村人特有的直爽、朴实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前他曾卖过雪条、茶叶、板栗,收购土特产,创办茶叶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经过多年打拼,终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刘建军自己富裕起来后,总是放不下家乡的父老乡亲。2014年,他回乡看到村里群众种植的沙糖桔没有好的销路,便毅然放弃在外景气的木材生意,回到家乡正式做起沙糖桔生意。

返乡创业助力脱贫

返乡创业过程中,刘建军发现制约本土沙糖桔走出全国各地的问题,就是缺乏采后处理。为了提高本土沙糖桔的竞争力,让群众卖出更好的价格,刘建军有了成立公司建设打蜡厂的想法。2016年11月刘建军在西林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西西林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建起了水果打蜡厂,并在西林县引进首个沙糖桔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投产使用。2017年建成了西林首个果框生产线,弥补了多年来西林县县域果框在果品季收严重不足的状况。

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3个果品加工厂,一个注塑加工厂,10条清洗打腊包装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流水线,可年产350万个果框,日选果量为1000多吨,年产值5000万元,年营业利润100万元。刘建军的公司正常运行后,在各城市的沙糖桔推介会中成功签约多个销售项目,不仅加快整合了西林县水果品牌资源,推动了本土沙糖桔“走出去”,还实现了产业成片化集聚发展,为西林县广大果农增收搭上“快车”,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真情扶贫带富村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刘建军在致力于办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他认为,既然返乡创业,就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脱贫找出路。

设立扶贫车间,开展就业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更不能养懒人,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是最有效的方式。”刘建军说。于是,他与该县古障镇19位驻村扶贫干部对接,摸清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扶贫车间”,每年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人口20人实现就业稳定脱贫,每人每年最低可增收2000元,最高可达10000元,平均每天务工收入在120元以上,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泰源果业务工,离我家很近,很方便,能照顾小孩还有了稳定收入。”古障镇央革村罗炮屯脱贫户卢花高兴的说。

提供技术培训,推进智力帮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刘建军发现很多贫困群众缺乏技能、观念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无法通过就业顺利脱贫。为开展好智力帮扶,公司按期邀请专家或委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向果农讲解、传授沙糖桔种植技术。每年公司邀请专家定点在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开展现场讲解沙糖桔管理技术培训15次,委派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60次,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刘建军的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在该县古障镇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小面积散户种植基地转化成区域性的产业化经营集中基地,加入公司经营模式的周边农户2000多户,其中含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解决了周边小户果农在果品上市时“储存难、谈价难、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截至2020年底,带动农村合作社10个,每年销售农产品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5000万元,周边果农人均年收入增加2500多元。创建广西西林久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吸纳西林县普合苗族乡7个村村民合作社成为公司股东,7个村占有公司28.3%的股份,惠及的农户共50多户,其中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26人,2020年向7个村集体分红共15万元,向贫困户分红3万元。针对因老弱病残致贫的贫困户,需要有人居家护理等无法到“扶贫车间”就业的情况,刘建军与驻村干部、贫困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贫困户以果园入股,公司对果园采取产出保底兜售的统一经营管理形式,确保贫困户产业能收尽收,做到收入利益的最大化。

扶贫济困,树好口碑。刘建军每年均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资助、慰问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2019年,刘建军向那佐苗族乡垌硝村捐赠有机化肥1吨及5000株三月李果树苗;

共向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的6户贫困户捐赠价值1.6万元的鸡鸭幼仔及饲料;

向古障镇同乐村捐赠5000元扶贫物资。2020年,为西林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4240元,为古障镇央革村勒德屯重阳节活动捐赠8000元,向西林民族高中助学活动捐赠5000元。

在刘建军的带领下,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桂泰源宏”品牌等果品及农特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量逐年递增,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西林县首家上规的果品企业,也是西林县最大的果框生产、果品打腊、包装与销售公司。2017年、2018年西林泰源果业荣获西林县“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奖,2018年被评为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荣获广西“万企包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2020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刘建军荣获“广西柑桔行业风云榜年度经纪人”“西林县优秀经纪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西林县“果业销售大王”,2019年被百色市评为“扶贫爱心人士”。

心系家乡,热爱家乡。面对众多荣誉,刘建军不骄不躁,他坦然道:“诚信经营、合法盈利、发展壮大企业,我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家乡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为建设幸福家园,助推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篇5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家庭中,我们在不断的成长着,而老师也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成长。

我们的数学老师——刘晨

她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每次我们遇到一些不会的问题时,老师总是耐心细致的为我们讲解,不会因为题简单而不去讲解。

在她的课堂上,总是感到紧张,生怕有点东西悄悄在你不注意时溜走。刘老师讲的极其细致,总是怕我们有听不懂的地方。

我们可爱的老师也虽然不会因为一俩个人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但是还是会告诉他们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就尽快的下课去问。

每次数学课一下课,同学们就叫苦连天,说自己很多东西没有听懂,教室里的气氛有一点点的压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课堂。下课后大多数的同学会积极的问老师问题,老师也会为他们一一解答。

老师的生活有时会很忙碌,可是她愿意去耗费很长的时间去为我们解答,时时刻刻的为我们着想,不会因为我们理解不到位,而去说我们。

刘老师对待学生们十分的负责,时刻的关注着我们的作业情况,有时也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让我们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关爱与负责。当然每一位老师也都对学生极其的负责,并且总是在我们失落的时候去开导我们。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刘老师以外,剩下的老师也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最美教师。老师们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传授给我们知识,传授着给我们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理念,帮助我们一次次的成长。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

尽管我们与刘老师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却经常的关注着我们,让我们对刘老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就是我们班的最美教师刘晨老师。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参考5篇相关文章:

社区的个人事迹材料5篇

团的个人事迹材料最新5篇

110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参考8篇

团的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

奉献爱心粥的心得体会6篇

市优秀个人事迹材料参考8篇

对标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参考8篇

捐爱心的演讲稿优秀6篇

捐款爱心的演讲稿7篇

传递爱心的演讲稿6篇

献爱心的事迹材料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