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感人事迹材料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应当反映人物对人类命运的崇高关怀,保持事迹材料的真实性是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感人事迹材料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感人事迹材料6篇

写感人事迹材料篇1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

写感人事迹材料篇2

1969年,____与____结为夫妻。不久,生下儿子和女儿,夫妻俩恩恩爱爱,互相体贴,互相帮助。那时,丈夫____从部队退伍回家,由于没有什么特长就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很低,并且还要养育2个孩子,家庭经济状况极差。每一天的劳作和家务都使____筋疲力尽,但____仍然在劳累中幸福并快乐着。眼看2个儿女都长大成人,老两口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2011年5月的一天,一场突然的变故改变了这个平静而美满的家庭。

一天早上,____的妈妈陈大姐突患脑溢血倒在地上,嘴角直流涎。而这天,丈夫又不在身边。面对这一情景,____和邻居一起,使出浑身的劲将婆婆陈大姐搀扶到床上,后来送进医院。婆婆一连10多天处于昏迷状态,____和丈夫的姐姐一家子人一起细心地照料。在医院护理期间,婆婆有段时间大便很硬,老是拉不出来,____见婆婆憋得实在难受,就用手指伸到婆婆的肛门中把一股股硬大便掏挖出来,所在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无不感动……

几年来,____坚持无微不至地照顾偏瘫的婆婆。说起媳妇,婆婆总是乐得合不拢嘴:“人人都夸我们家有个好媳妇,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说话间,婆婆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拖累你们。”____一边给婆婆擦眼泪一边安慰:“妈,您老千万别这么说,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们拉扯大,现在我们做这些也是应该的。”

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____的丈夫又病倒了。____不仅要负担婆婆和丈夫两个病人的起居生活,还要干农活,教育2个年幼的孙子。对____来说,生活的内容或许不全是灿烂的鲜花与甜美的笑脸,生活的零乱与困顿一起向____压来、向这个家庭压来。家庭的处境的变化,影响了本来心情已经略有好转的婆婆。为了扭转婆婆的心情,____总是说着开心的话语给老人听,让她的心情一天天开朗、乐观起来。经过____细心照顾,丈夫很快就康复了,婆婆随之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亲情无价。婆婆陈大姐说:“媳妇____是我们家的福星。”对此,____只有朴实的话语:“玉喜的母亲将玉喜养育大,付出了许多心血。不管是自己的母亲还是丈夫的母亲,都是自己的亲人,照顾长辈是晚辈应该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希望下一代对我也是这样。我尊敬老人也是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时也要做好表率,让下一代懂得尊敬老人,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苦难中追求“幸福梦”的坚强女人

__,女,现年58岁,__县__镇__村__村民,一家七口幸福、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婆婆已__岁高寿,丈夫在家务农,大儿在外务工,儿媳和孙子在家,小儿现已大学毕业在外打工,虽说清淡平常,倒也温馨和美。本应儿孙绕身、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时,不料一连串的不幸却降临到这位干练、贤惠、坚强的农村妇女头上,幸福的家庭生活对于__来说突然远去。

1988年冬的一天,婆婆因年事已高,加之严冬路滑,不幸滑倒,摔坏了骨盆,大腿也骨折。她不怕脏、不怕累、喂吃喂喝,在她的细心侍候下,婆婆身体虽然恢复很快,但终因年龄大、医疗设施有限而落下后遗症,常年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偏要争口气,天天为婆婆端吃端喝、擦洗身体、翻身、按摩,几十年如一日的细心照料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现已能被搀扶着出门晒太阳了。

这样的苦日子没过多久,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大儿媳结婚没两年得了红斑狼疮病,整天靠药物维持,自顾自都难,还生个孙子要哺育。大儿子看到家里负担重,开销又大,无奈在外拼命打工赚钱养家。家里__是厦房照顾婆婆,上房照顾儿媳、孙子,整天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地跑。每天除了干家务、农活外,就是照顾老人吃喝拉撒、给家人洗衣做饭、抚养孙子,晚上睡前必到老人炕前看看、问问:“炕热不热、冷不冷,还想吃点什么,还要不要啥”。多年来从不叫苦叫累,但凡到过她家,老人见人就说:“我前辈子积下福,碰着个好媳妇,像我这把年纪的还有几个,不都死了,老的做不了啥还拖累娃们,要不是我媳妇好,我早见他大去了,坟上的草都长成树啦!”只要是熟悉她的人,一提到__,人人都竖大拇指,直夸她是个好媳妇、好婆婆。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屋漏偏遇连阴雨。由于家里常年躺着两位病人要靠药物维持,同时又要为小儿子娶媳妇积攒费用,夫妻俩身心长期超负荷运行,丈夫高余粮终于支撑不住,于__年患脑梗,经过治疗后仍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只能做一些轻活,她自己也劳累病倒,对这家人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人人都替她伤心、担心,但她一次次坚毅地站起,顽强地与命运抗衡。她常自言自语说:“我不能倒,我不能倒,倒了这家就真的塌了。”当人们与她聊起家常时,好多人说:“像你家这情况,放在我早就受不了了。”可她说:“再怎么样,人总是要活呀,日子总该要过的,看它还再能苦个啥样!现在虽苦些,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说着脸上洋溢着甜蜜和幸福的笑容,她对生话充满了信心和向往,梦想着一家人的生活会幸福起来。

在照料婆婆和儿媳孙子之外,一个妇道人还要养猪、养牛、养鸡,整天忙里忙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支撑着这个家。她家状况虽然艰苦,整天都操劳不完的,但她还挤用时间帮助邻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生活有困难,帮忙的人群里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__孝敬老人、关爱儿女、团结邻里、勤劳致富、自强自立,以浓郁的家庭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诠释了“崇文、厚道、自强、包容”的__精神。她就是这样一位善良、坚强的女人,面对种。种生活的不幸,她以一颗坚强的心,依然在追求着普通农村妇女的家庭“幸福梦”。

写感人事迹材料篇3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写感人事迹材料篇4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孔庆三和李胜永、弋会东很快把火炮架到了岭岗上面。但岭岗的地面上全是冻冰,根本无法构筑火炮阵地。孔庆三只好将炮架上的左柱锄架在岩石上,但右柱锄又悬空了,还是无法进行有效射击。时间已不再允许多想,此时的孔庆三毫不犹豫地拿起铁锹抵住了炮架上的右柱锄,用肩膀顶住了火炮腿……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写感人事迹材料篇5

刘工作于沙河口区春柳华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一名在护理岗位工作二十年的普通护士,她做事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将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自己深爱的护理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宽泛更深刻的感悟。

护理工作繁杂辛苦,在二十年临床一线的工作中,刘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的服务理念,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基础护理,耐心细致的为病人做好病情观察,三查七对从不含糊,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热情体贴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

2019年春季的一天,一位患者家属急急忙忙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找到医生,说他母亲突然昏迷倒在地上。刘随同医生急忙赶往患者家中,当他们赶到时患者已无意识,呼吸心跳都已停止,任凭医务人员和家属怎么呼唤都无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进行紧急施救,刘配合医生急忙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刘不顾老人的污浊口气和嘴边呕吐的秽物,毅然对病人实施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经过努力施救,老人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心跳和呼吸,随后被120急救车转往大医院继续抢救,事后患者家属对刘在救治过程中,豪不迟疑地对病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行为而深表感谢。这件事情也充分体现出刘医德高尚、救死扶伤、践行大医精诚的人道主义理念。

工作岗位上她认真工作,日常生活中刘也时刻不忘医务人员的责任。一次在家休息,邻居家有位老人突然昏迷不醒,神志不清。老人家属立刻找她求救,她边叮嘱邻居拨打120急救电话,边快速赶到邻居家中,为老人实施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经过她的努力施救,老人恢复了意识,随即她陪同邻居家属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转危为安。老人和家属都非常感谢她,送来财物表达谢意,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经过这两次事件,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虽然邻居老人平安无事,但她却意识到了一个很值得沉思的问题:普通民众对健康卫生知识的了解太过贫乏,面对急需救助的病人惊慌无措。提高社区居民对卫生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自救措施的实际操作能力迫在眉睫,亦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所应尽的职责。于是,刘主动要求负责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刘细心的制定了有关宣传卫生健康教育的计划,并参考了其他社区卫生工作站的宣传活动,与同事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除了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开展教育活动讲座等活动外,她还设计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宣传板,组织活动为社区居民发放了卫生常识手册以及日常卫生用品。卫生知识的普及不仅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医务人员创造了与居民更好的沟通桥梁,活动使得居民和医务人员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通过刘不懈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健康教育工作在年终检查中屡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和大连市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个人获得健康守门人的荣誉。

不论什么工作刘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服从领导安排,团结周围同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病人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周到。同事们都知道刘言语不多,是最爱吃亏的人,面对所有的荣誉、物质奖励,她总是安静地退到最后面,甚至在摆到自己面前时仍极力地想要让给别的同事;而当面对工作时,脏活累活又抢着干,也是默默地,从不张扬。大家都喜欢叫她小刘姐姐,她看起来是那么地瘦弱娇小,工作起来却是风风火火,充满活力。

刘就是这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及为病人早日康复尽自己最大努力的朴实想法而默默地工作,得到单位领导、同事们和广大患者以及社区居民的认可。刘常说,要做一名好护士,工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还要加倍地认真仔细,态度严谨,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更重要地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与社区居民的良好沟通,增强社区居民们对卫生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与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命质量。

努力的工作给刘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每当轻轻的为病人一针就穿刺上时,每当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危重病人使病人转危为安时,每当安慰和解释使病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时……她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也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虽然有时也有不开心和不如意:累的腰酸背痛下不了班,忙的满头大汗也不被病人理解,在节假日别人休息团聚而自己却得面对繁忙的工作、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但这所有的不快在看到病人对自己投来赞许肯定的目光,在看到病人痊愈时温暖的笑脸和病人对真诚体贴的服务说声谢谢时,刹那间烟消云散。刘就这样,用她执着坚定的心,在基层医疗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青春!

写感人事迹材料篇6

____家住____乡____村,他的家庭是一个很平凡的四口之家,母亲,妻子和他、还有儿子。全家人都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乐观开朗,孝敬老人,乐于助人,而他更是用生活上、工作中那些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赢得了邻里同事的称赞。夫妻俩通过辛勤劳动创建了一个文明守法,乐于助人,互敬互爱,诚实互信,善育重教,健康快乐幸福的家庭。只要提到他们一家,无论是村干部还是邻居无不交口称赞。他们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使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在生活上过得和和顺顺,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

____是个助人为乐的人,邻里关系也非常的好,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真心待人是他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都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的去帮助。当别人感谢的时候,他也总是说:“谁没有困难的时候啊,都是左邻右舍的,这点小忙不足挂齿。”他每次去____办事,他都要问问行动不便的老邻居需要,然后为他们顺便捎上生活用品,还要和她们聊上几句、问候几句,一次次的温暖着老邻居们一天的心情。有好几个邻居都是独居老人,生活很不方便。

夫妻俩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爱国文明、遵纪守法、诚信经商、规范经营,用劳动与智慧创业,给____村人民的通信带来了很多方便,自己也通过经营商店创造了经济效益,至从他有幸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着无限的热情,业余时间,主动为群众宣传我乡的惠农政策,遇到不了解农保、医保的群众,耐心为他们讲解,直到群众明白惠农政策给大家带来的各项好处。妻子经常组织和号召广大妇女参加文化娱乐生活,发挥业余爱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村内形成了非常有力的凝聚力,村上有矛盾,作为妇女主任的妻子,积极上门服务,打破了尴尬局面,热心交谈,推心致腹,化解矛盾。

全家人都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待人热情有礼。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法,没有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____一家,家庭和睦,积极进取,热心公益,妻子带头自觉学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带领群众学法、用法,积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帮助群众用法律维护正当权益的无论在本职工作岗位还是义务为村上工作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果不是早闻好儿媳尽心照顾,婆婆卧床十七年还生活得幸福,真是难以相信,在我们走进婆婆的卧室,看到一位仰躺在床上的老太太,眼睛运转正常,脸色红润,头发纹丝不,卧室的各种用具摆放井井有条。一个卧床一十七年的病室,没有闻到半点异常气味。

老太太叫__,县机械厂退休工人,今年80岁,育有一女二子。32岁那年,其夫去世,为了孩子,她终身守寡,独自将3个孩子拉扯长大。过度的劳累,使她身体透支,55岁就患了中风,一十七年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俗话说,长病床前无孝子。可作为长媳的__,从嫁给丈夫那一刻起,就自觉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工作很忙,工作很累,作为一名审计科室的负责人,责任重大,要求更高。为了确保婆婆的吃喝起居正常,做到照顾与工作两不误。__与未上班的姑姑商量好,轮换着全力照顾好婆婆。平常由__在家照顾,外出审计或审计工作忙时,就由姑姑照顾。婆婆卧床一十七年,儿媳尽心照顾一十七年。

2000年,__右手右脚突然不能动,吃喝拉撒全靠人照料,__与丈夫便每晚轮换着陪母亲睡,每半小时左右起来一次,搀扶母亲起来解手。有时母亲没解好就要上床,弄脏了衣服,__就细心地为她洗抹换衣……这样病人,已没有心疼子女的意识,脾气暴躁,只知道不舒服就吼,智力还不如3岁孩子。但是__总是不厌其烦,虽然每晚累计起来也睡不到3外小时。

2012年10月,__突然不能说话,只能用眼睛表示自己的思想。__与姑姑每天轮换着守在婆婆床前深情呼唤,精心护理,感动苍天,竞然让闭言25天的婆婆开口说话了。

随着年事益高,多年卧床,__的手脚也无力了,__一个人抱不动婆婆,便请人帮忙,全力帮助她。最近两年,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__与丈夫实行了明确的分工,一个负责抱动,一个负责洗抹,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__除了审计工作,几乎是大门不出,每天寸步不离的守着婆婆。衣服,床被弄脏了,随时换洗。__瘫痪17年,在一家人的照顾下,从没有生过褥疮。

给中风老人喂食是件麻烦事,病情严重时要先撬开老人的嘴,再用汤匙喂汤,__的咀嚼能力非常差,几乎只能吃软食。为了给婆婆增加营养,__每天保证给老人吃一个鸡蛋,喝一次骨头汤,__每年要住院几次,一家人就合力到医院照看。

虽然照顾婆婆化去了太多的精力,但从没有影响到的审计工作。__在审计工作三十二年,一直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当科室负责人也有十三年了,她总是能带领科室人员出色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个人先后多次被县政府和审计机关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

2013年__发高烧,心率衰竭,再次住进了医院。主管医生说“这次老人家恐怕难保命了”,然而,经过医生78天的治疗,特别是__和姑姑的精心调养,__又安全的出院了。主治医生对__说“我们真佩服你这个好媳妇,也衷心祝福你婆婆有你这么个好媳妇。你婆婆在这几十天里能起死回生,并且精神越来越好,实践证明精心调养也能让人延年益寿”。

今天,__的婆婆__老人还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卧室里。

写感人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

写环卫工人事迹材料7篇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优质7篇

写教师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5篇

优秀教师写先进事迹材料8篇

优秀教师写先进事迹材料参考8篇

写个人抗疫先进事迹材料8篇

优秀教师写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

写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5篇

写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通用5篇

写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最新5篇

写感人事迹材料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