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院感工作总结优秀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工作通过多方面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需要写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有重大意义的,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院感工作总结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院感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4院感工作总结篇1

过去的一年,在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感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医德医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医疗中心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院感监控工作。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新颁布的行业标准,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院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驾护航。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赡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工作。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一季度出一本院感简迅通报全院院感监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三级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感染管理质控小组组成。院感科制定各阶层工作制度,各司其职。

二、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依据新标准不断更新完善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管理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我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制约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日常监测力度,提高数据分析准确性

1.医院感染发生率监测:

(1)1~12月份采用前瞻性监测,监测住院病人7656例,院内感染10例,感染率为0.13%,漏报0例,漏报率为0% 。

(2)10月份开展横断面调查,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监测规范》要求,我科于10月24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调查住院患者502人,实查率100% ,床旁调查180人,没有医院感染病例, 感染率0%。

2.Ⅰ类切口感染率监测:

1~12月共监测Ⅰ类手术210例,手术切口部位感染0例,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

3.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月对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内镜室等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灭菌剂等进行监测,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以及消毒物品和消毒剂进行监测。1-12月抽查采样347份,其中

空气采样培养83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58份,台面采样培养72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5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23份,无菌物品(包括一次性无菌品抽查)49份,合格率100%。同时要求全院各临床科室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4.每月对各类标本中细菌培养检出率进行统计,一季度汇总通报一次,1至12月送检标本数为2218例,共分漓到776株细菌,阳性率34.99% 。同时还开展留置导尿管、危重病人、icu等危险因素监测。全年监管耐药菌病人144例,要求科室做好耐药菌病人消毒隔离工作,医师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每季度向全院临床科室公布耐药菌排序情况。

四、不断完善消毒隔离措施。

配合护理部做好全院消毒隔离工作,督促检查供应室作好全院集中消毒供应工作,做好手术室嚣械清洗消毒工作。

五、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杜绝交叉感染。

进一步完善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六、加强职业暴露管理,为个人防护保驾护航。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并有相关措施,基本措施包括:

手卫生、标准预防、着装防护等等,在日常医疗活动中,根据各科室工作特点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等,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七、院感培训及考核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为全院医护、医技、药剂及保洁人负,培训内容: 院感基础知识、保洁人员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耐药菌病人消毒隔离等。

一年来 院感科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培训,加强手卫生知识学习,做好全院消毒隔离工作,杜绝医院感染发生。

2024院感工作总结篇2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医疗机构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现将科里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科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科里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科室由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层层落实,保证了我科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淆不清。

2、诊疗处置操作后快速手消使用不及时。

3、处置患者时口罩佩戴不合理。

4、院感染登记有时漏项。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并加强培训管理

1、可室认真学习《医疗垃圾管理办法》,并进行提问考核,做到人人明确,人人掌握。

2、加强监管,处置患者时口罩正确有效佩戴。

3、各项登记本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检查如有漏项及时改正。

2024院感工作总结篇3

院感办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染管理这项工作,我认真翻阅有关资料,外出参加省内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断吸取新的院感知识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使自己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上,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完善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及时向科室宣传学习上级部门下发的新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资料,《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强调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要求和医用垃圾的分类及处置,重审了我院关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的各项规定。

二、完善医院感染日常监测

定期到各科室进行各种标本的采集,包括无菌物品、消毒灭菌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等进行细菌培养,对于细菌超标的科室即使给予指导,帮助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各科室监控人员做好本科的院感监测及院感病历的上报工作,对全院紫外线灯管每年二次监测,对不合格的灯管及时通知护士长进行更换,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监测中,按安徽省供应室管理要求,做好每项监测记录,对手术器械、口腔科器械及换药室、胃镜室的器械统一使用酶洗、除锈、润滑三步操作执行,从而保证我院的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三、完善出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

在病例方面,采取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院内感染病例的填写,经常到病房翻阅病例,查看病人,看院感调查表的填写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控制将要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我院的`院感管理工作,在院领导的支持,逐步按规范化发展,20xx年的院感管理工作况,防止漏填漏报,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使问题得到及时改进,因而杜绝医院交叉感染的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目前1—11月份,我院出院病人数共5872人,感染例数是8例,感染率0.14%,完全在二级医院要求范围以内。

四、教育培训

随着医学知识不断提高,院感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不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问卷考试。

以上是我在20xx年一年做的一些工作,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但是离院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希望各位领导和科主任、护士长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院感工作做得更好,为我院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卫生部印发关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卫医政发〔xx〕63号)要求,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年初工作计划要求,为切实维护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病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为主导,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的原则,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共同完成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目标,现将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院感防控要求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20xx年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核制度,根据科室特点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督查及指导,发放院感整改意见书144份,特别是对于医院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工作,对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血透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制定了风险评估方案,并根据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整改,今年胃肠镜室增加胃镜、肠镜各一台,并规范了术前传染病检查流程及消毒流程,进一步控制了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血透室进行了局部流程改造及管理流程再造,使之更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二、院感全面回顾性调查及现患率调查工作

1至11月份,全院共出院的9555人,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医院感染发生人数为39人,发生医院感染41例次,医院感染率0.41%,例次感染率0.43%。外系科室完成i类手术切口病员424例,感染2例,感染率为0.47%,诊断为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达58.54%,对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年度现患率调查工作于20xx年9月12日开展,实查率为96.3%,现患率4.17%,与本院年度医院感染率有较大差距。

三、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本年度门诊及住院均发现多种传染病,传染病共计报卡291例,其中手足口病141例、乙肝65例,丙肝23例,梅毒20例,hiv感染17例,诺如病毒阳性2例。在各类传染病流行期间,进一步规范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对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加强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对发热门诊重新进行布局设计,使之更符合院感控制要求,并按要求准备数量充足,品种齐全的防护、消毒用品,保证随时备用。对全院医务人员、工勤人员,进行了多次传染病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演练等,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县疾控、县卫生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20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血透室、微生物实验室等高危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院共采样484份,合格数为481份,合格率99%。不合格样品全部为手卫生监测不合格。

五、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大邑县20xx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院感管理部门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每月对各科室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协同药剂科、检验科每季度发布《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通报季度细菌分布情况、多重耐药菌检出变化及感染趋势、重点部门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等,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下:1—10月份共出院8665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5689例,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为46.37%,其中接受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51.0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2.71%,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80.85%,均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目标。监测多重耐药菌59株,重点监测科室为肛肠科20株、老年病科10株、外科6株、骨伤科4株,均按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接触隔离督导,未发生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六、医疗废物管理

本年度继续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针对各科室保洁工人频繁更换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对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了重新的修缮,做到防蚊、防蝇、防蟑螂、防盗,警示标识齐全、醒目、双锁管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交接、转运等符合管理流程,全院共产生医疗废物44018公斤,未发生医疗废物的遗撒、遗失等事件,未发生由于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发。

七、医院污水管理

按二级生化处理要求,我院污水处理设施正常一直运转,由院感科每日监督余氯排放指标,做到达标排放。20xx年下半年,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为加强对污水中cod、氨氮、流量的管理和监控,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与安全,我院成都xx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合作协议,目前已完成前期土建改造,设备安装调试,并已实现与县环境保护部门的数据传输,后期工作为环保验收,专人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作,污水达标排放。

八、院感培训及考核

全年完成10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3次理论考核、2次应急演练。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新聘人员、工勤人员,共1047人次参加。培训及考核内容包括:院感基础知识培训,传染病与医院感染防控法律法规,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手卫生培训、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及诊疗方案、埃博拉出血热防护及消毒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等。应急演练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救治演练,均取得较好效果。

九、健康教育工作

本年度与基层指导科、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开展多次健康教育工作,在手足口病高发季度在儿科门诊发放手足口病卫生宣传资料500余份;11月发放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资料300余份,12.1发放艾滋病防控宣传资料4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余人;制作h7n9禽流感宣传专栏一期,制作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宣传专栏一期,起到了普及健康知识,防控疾病传播的作用。

2024院感工作总结篇4

20xx年产房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医院标准化管理、优质服务为契机,按照“二甲”专科医院的分娩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标准,紧跟三甲医院的要求和步伐,在助产士专科培训,护理安全,院感、急救药品管理,不良事件上报,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调查,绩效考核等方面均有改进和提高。围绕20xx年工作计划,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标准化管理及

科室管理方面工作:今年我科围绕产科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及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大大加强了科室质量控制管理,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医疗安全,全年无任何差错和事故发生。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根据标化要求和专家的指导意见,逐条落实分娩质量管理要求和制定各项整改措施,建立、完善了如分娩风险预警制度、剖宫产术前评估制度、急诊剖宫产分级管理制度、母婴阻断工作制度、新生儿安全制度、胎盘处理制度等;

2、建立健全了各种流程,如新生儿复苏、产后出血、子痫、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产程干预流程、母婴阻断流程等;

3、进一步加强十五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做到服务规范化,操作规程化,质量标准化。妇产科是个高风险的医疗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技能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要在科室内切实建立起医疗安全责任制,从科主任、护士长具体落实到人。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负责人的质量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质控标准。每月对医护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医疗安全天天抓,坚持每周进行对专业知识、急救知识、技术操作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急救意识。确保患者就医安全、防患医疗纠纷的发生。

4、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了医护质量的规范化。除规范医疗文件的书写,完善三级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100%,甲级病历率100%外,待产室也启动起来了,新生儿洗浴正在启动,还没步入正轨。抗生素应用更加的合理和规范,尤其是术前抗生素的规范应用均达要求,特别针对产房质量管理及整体护理进一步规范,不断完善了产房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并把制定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培训考核,从而使科室医护人员按规程要求严格执行;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待遇完善。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二、医德医风建设

1、一年来加强科室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廉洁行医的各项规则,认真学习各项法律知识,教育大家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岗位,不俱怕传染,在乙肝、梅毒病人被别院拒收后不推诿,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高质量完成传染病孕妇的母婴阻断工作及其他各项医疗工作;并同情、关心体贴传染病孕妇,耐心为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及有关注意事项,以最佳治疗方案为病人解除病痛。科室人员多次拒开各种假证明和假检查结果。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工作态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质量与医院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就在12月份的全院组织护理竞赛中,科室排名倒数第五。在新的一年里,要转变观念,加大业务中医理论及适宜技术的学习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落实各项规章

制度和工作流程: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和院感办的要求,从新修订了产房工作人员职责和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应急预案,产房和护士床头交接班,制定了交接班登记,并实行双签名,规范各种工作制度及流程,把工作落到实处。

四、提高助产质量及产科急诊急救应急措施

对于产科急救方面,加强医护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妇产科业务力量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气管插管和简易呼吸器的应用每人都熟练掌握,切实提高了产科综合实力。我科除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外,还重点要学习产科急救,如产科大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心肺复苏等技能,为了减低剖宫产率,第一胎是剖宫产的,第二胎我们综合评估一下,也看着顺产了,全面提高应急配合能力,确保高危孕产妇的安全分娩,有效的降低了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死亡,保障了医疗安全。

五、加强产房急救

药品、物品的管理:按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急救药品专人管理,做到班班交接,每周进行核查1次。护士长每2周进行检查1次。急救药、急救物品处于应急状态。

六、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今年我科的院内感染工作大幅度提升,按照标化要求,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和手卫生知识,科主任每人访谈院感相关内容,尤其是艾滋、梅毒、乙肝孕妇的母婴隔离、血污染物及手术器械的`消毒隔离的每个细节培训到位,同时做好产房、手术的无菌操作,做好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培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将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杜绝在萌芽状态。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1、管理上存在老好人思想,思维不新颖,技术上停滞不前。

2、对助产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对抗职业压力、构建优秀团队等方面的需要加强和探索。

3、院感工作常抓不懈,并在20xx年的基础上有所改进。

4、细节方面的工作,优化流程,方便病人。尽职更应精致。

5、产房不能定时通风,也不符合院感要求,我希望院领导能在生理产房开个门,使之能定时通风,同时也符合院感的要求,这是我们产科所有人的要求。

2024院感工作总结篇5

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全年医院感染率为0%。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大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感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儿科病房、新生儿科病房、高压氧等感染管理,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制定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对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对新生儿科督查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各种物品的消毒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

三、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

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

四、全年儿科及新生儿科病房无院感发生,儿科仍继续加强院感的管理和控制。

2024院感工作总结篇6

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院感科积极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院感组织网络,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监测检查工作。医院各科室有力配合,护理部切实抓好科室消毒隔离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及检查考核,临床科室及时认真填写和上报科室院感病例,院感科做好院感病例的监测与分析,指导临床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通过以上工作,20xx年,我院院感病例共5例,院感率0.9%,全院无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有效将医院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

一、健全组织,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今年3月医院调整了院感委员会,健全了院科两级院感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了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制度、职责、措施、流程等。

二、针对院感薄弱环节,加强院感质量控制

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制订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检验科、治疗室、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三、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进一步加强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加强了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20xx年,全院共出院病人5456人次,其中外科出院2205次,内科出院2596人次,妇产科出院655人次,其中外科感染病例共3例,感染发生率为0.14%;内科医院感染病例有1例,感染发生率为0.038%;妇产科医院感染感染有1例,感染发生率为0.15%;中医科、五官科、肛肠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均为0%。

五、抓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工作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委托县疾控中心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产房、护理部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门诊的空气进行了监测,合格率达100%。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并常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医院感染暴发。重新设计医疗废物回收登记表,利于回收存档。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重新选址改建。是的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七、强化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了四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共118人次,培训内容为:

①院感基础知识培训

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③医疗废物的处理

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手卫生标准预防,解读“二乙医院”院感有关标准。

通过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争取人人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八、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院感科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方法是从临床科室采样,到物质库房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九、积极参与医院建筑设计

在新建病房楼时,建议使用感应性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干手纸,

院领导同意并已经实施到位,投入使用。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建议治疗室和换药室的空气消毒全部采用悬挂式紫外线消毒机动态臭氧空气消毒机,其中悬挂式紫外线消毒实施不到位,将进一步完善,争取落实到各科室。

十、虽然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医院感染环节质量需进一步加强。

2.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3.感染监测结果应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

4.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对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仍不够,对病人的有关院内感染的诊断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医院感染登记表不能及时报送。

5.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手卫生知识仍需加强。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科将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并针对本年度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争取“二乙医院”顺利通过。

2024院感工作总结篇7

我院在上级卫生部门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使我院院感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本年度未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现将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如下:

1、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分工,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负责,配备了专职预防保健人员,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定了各科院感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医院管理会议,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针对各部门的反馈意见,及时正确指导及处理。增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认真学习传染病的防治法,完善疫情报告制度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完善了《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奖惩管理制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发现传染病病人,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及时进行电子网络报告。今年报告乙类传染病3例。

3、强化消毒、灭菌意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组织全院临床医务人员“学习新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各科室的注射、穿刺、采血器皿保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对应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后立即销毁,并做详细记录,杜绝2次使用隐患,我院对所购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了备案制度。

科室所有的诊疗器皿,均标有明确的消毒更换日期和详细的记录。

全院严格执行紫外线消毒制度,对消毒时间、地点均有严格要求,并认真做好记录,对所有紫外线灯管每周进行擦拭消毒,即保证了灯管寿命又提高了消毒效果。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坚决保证工作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我院供应室对蒸汽压力消毒锅的消毒进行严格效果监测,按消毒规范要求,对所有消毒物品,每天每次均做bd试验,并做详细标记和记录,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为临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医疗保障。

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提高院感质量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我院今年在环卫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医疗废物用储备室进行了重新改造,使之达到的的卫生要求。对全院的医疗、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各环节均有严格的交接,对所有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标识均有严格。重新设计了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对医疗垃圾的外运数量,有详细的登记和严密的交接制度。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并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医疗废物处置的专业培训学习,使医疗废物的管理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务人员受伤害的机会,同时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而做出努力。

5、加强院内卫生环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使患者就诊建立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建立了严格的卫生检查制度,开展了每月一次卫生环境大扫除的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灭蟑螂工作;改变了原来不良的用餐习惯。全体职工在食堂大厅就餐,餐后在食堂清洁间内清洗,杜绝了在科室就餐,污染科室卫生环境的问题。为提高卫生质量,院感领导小组对各科室仪容仪貌、科室卫生、消毒工作记录、消毒隔离、药品使用、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做出了周检查、月检查、季检查的制度,促使院内感染管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6、开展多种形式院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为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普及医院感染、消毒技术、传染病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院感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案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培训,做到了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学有记录、有笔记、有签到并进行现场提问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对全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试卷考核,考核成绩归入个人档案。

本年度,我们院感领导小组在院组织和全体职工的支持下,做出了一点成绩,但差距还很大,如对院内环境的监测,医务人员的手监测,抗生素使用调查等院感工作还未开展。我们决心在下一年度更好地开展医院院感工作。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提高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有力保障。

2024院感工作总结优秀7篇相关文章:

2023年科室院感年度工作计划5篇

2024铁路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4仓库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4年终维修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4学期末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4年军训总结优秀7篇

2024年采购经理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4护理专业个人总结优秀7篇

2024年护士年终总结个人总结优秀7篇

2024个人工作总结年终总结优秀7篇

2024院感工作总结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