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分享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篇1
吴非老师的书《不跪着读书》是值得我们细细研读、慢慢品味的。像甘泉滋润着我的心,让我心底敞亮,事理明白。
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吴老师说,“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教师是什么?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但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而且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他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更不仅仅是工程师和蜡烛,人类的灵魂不可能通过一个固定的燃烧自己的流程去塑造。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呢?教师就是教师,“教师”这两个字背后是一个更真实的字: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出色,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作者说的对,那就是要坚持读书,多读书,而且善于思考。“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的营养,也就不会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了独立思想的精神。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篇2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心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疑惑堵在心头,要想知道答案,读下去吧!现在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虽说是六辑,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总的理念就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在“序”中说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话发人深省。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蜡烛、园丁。我们与学生应该是共同成长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所以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想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关系。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这几点做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我们多读书,不让自己“文化贫血”,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书,那么就应该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篇3
?不跪着教书》有一个章节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犯同样的错误。
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我明白了,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有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无论如何,一定要成为德才兼备的教师,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只有自己活得精彩,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篇4
寒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从一开始的认同到叹息到思考,我的思绪随着一篇篇的随笔起伏着。
在序言中吴老师写到的困惑也正是我现在面临的,会为了一节课上的学生优异表现欢喜,为了学生的麻木而痛苦。为处于这样的中国教学大环境而担忧。
当成绩指挥棒成为衡量的标准,当主课老师承受着外界的巨大压力,当学生为成绩奋斗着,都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以后的无奈接受。其实作为小科目老师的心也在颤抖,我们同样也热爱着自己的专业,同样也希望自己的课程能为自己的学生留下些印记,可能这些印记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从一开始的困惑到后来的理解,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许多。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我:“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格的人才?”
当学生在成绩的压迫下变成功利的两面派时,有种莫名的心痛。曾经他们是多么天真善良的孩子。有时觉得自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每每在学生麻木时呐喊疾呼。虽略有触动,可还是收效甚微。此时会有一些气馁。可总觉得自己还该做些什么。试着用肖川博士的话激励自己: “ 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 所以教师要有 “ 心 ” :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真希望自己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篇5
听到《不跪着教书》这个书名就觉着新奇,教书就教书干嘛是跪着,和不跪呢?带着这份好奇我捧起了这本书。
本书作者是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的教授级高级教师王栋生老师写的教育随笔。书的封面就告诉我《不跪着教书》告诉你,教育有多难,教育有多美,同时封面也为我解读了跪与不跪的涵义。既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她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无私的春蚕等等,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自己本身应该是朵花,赏心悦目,吸引学生,教师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以教师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有自己的生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于心并学习的人。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是,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因为我们不仅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既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懂得为人处事世,更能成为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如王老师所说培养精神的侏儒。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有爱心的人,如《永不凋谢的玫瑰》一文,深深打动了我,它告诉我们在教育中给学生留一些申诉的时间,不要让孩子的善意被忽略,都一些耐心,都一些机智保护孩子的纯真善念,这样就为将来就会更加美好。
同时书中好多关于教师自身素养提高对于教学的作用也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更清晰的意识到教育更重要的是传道。所以做好自己才能受益他人,让我们不断修炼自己,做一个具有精神高度和生命厚度的人。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篇6
读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的这本书,我被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动着。
读了《只要肯读书》一文,我在思考,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文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教师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低下,不少人枉为一名人民教师,这一点我深有同感。
很少看到有教师主动读书,能拿起书本的也是一些时装,美容,汽车、婚姻家庭……能拿着一本《读者》看一看的,就已经是爱好文学之人了。能经常在一起谈谈最近所读书籍的人寥寥无几。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因为,“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我认为,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进程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 穿越心得体会6篇
★ 病号心得体会6篇
★ 办法心得体会6篇
★ 车床心得体会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