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收获要和大家分享时最好先写好心得体会,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脱贫胜利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脱贫胜利心得篇1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现在,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胜利心得篇2
河山壮美,于眼前是如画风景;中华奇迹,于心里是澎湃动力。2月25日,是一个值得14亿中国人民铭记的重大历史时刻。这一天,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北京日报)
这是中国发展历程里的椽笔擘画。千百年来肆虐的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曾几何时,老一辈口中的艰难困苦,泛黄影像里的衣衫褴褛,还原了贫困所带来的场景。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行无路。事关人们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里,贫困如同一道道鸿沟,让发展举步维艰。面对摆在全人类面前的现实挑战,面对世界各国的都要面对的艰巨难题,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没有就此退缩,更没有因此畏惧,而是披袍执甲,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时代征途,8年,近1亿人脱贫,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
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传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列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星移斗转,战贫不息。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为了亿万人民的幸福,向着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总攻,8年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在神州大地上铿锵持续。财政支持、人才助力、项目帮扶、结对攻坚、产业带动……在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里,因地制宜、创新施策、长期推进贯穿全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全世界、全人类都为之惊叹赞叹的奇迹。
这是中华万众一心的合力行动。携手攻坚,团结作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全国各界齐上阵,中华民族总动员。东部9省14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12.3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这就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展现,这就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彰显。旧时危房,今日秀美新居;曾经闭塞山村,如今四通八达;那时无处就业,现今稳定工作……变化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大,在一个个变化之中,一张张笑脸分外灿烂。
但愿岁年丰,草长牛可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再一次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理念,再一次展示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再一次彰显了慎终如始、砥砺奋进的中国韧劲。在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时刻,作为中国人,激动振奋之余,我们更加坚定了拥有美好的未来、加幸福的明天信心,以此为契机,以此为激励,未来,将会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在神州大地缔造崛起,也一定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壮举在中华沃土璀璨绽放!
脱贫胜利心得篇3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脱贫胜利心得篇4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首次将要取得从根本上消除相对贫困的胜利,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为世界减贫不仅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为世界各国减贫提供了成功经验。
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就要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寻找答案。我不是一个理论工作者,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者,此生经历和参与了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历程,我回答这个重大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主要来自于实践。
第一,精准扶贫方略是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成功密码。从1982年开始,拉开了有计划、有组织扶贫开发的序幕,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上经历了30年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始终没有摆脱“输血”式、“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开发方式。在扶贫开发上,投入了巨资,也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家庭收入还在贫困线以下。以宁夏同心县为例,2014年开始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时,全县户籍人口3779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3448人,当时识别出的贫困人口就达26183户94450人,贫困面高达33.3%。那时候,大部分村没有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只是通到行政村,除县城附近的村,其它村都没有通网络。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后,“六个精准”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式的传统扶贫方式,真正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五个一批”确保了攻坚拔寨拔穷根,开创出扶贫开发工作崭新局面。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还是以宁夏同心县为例,截止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建档立卡之初的94450人,减少到了13184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33.3%下降到4.65%。当时识别的贫困村,现在基本上全部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网,“两不愁”不再是问题,“三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第二,“五级书记抓扶贫”是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高招。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从中央领导,到省市县乡镇村的书记,他们讲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脱贫攻坚,他们调研考察最多的是脱贫攻坚,他们研究解决最多的问题也是脱贫攻坚。级级都立军令状,不脱贫不“挪窝”,不扶贫就走人。千难万难,一把手真抓就不难。我多次接待过省市党委书记的考察调研,他们每到一个点,基本上不再听汇报,也不再是走马观花的看看,而是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贫困群众的家中,与贫困群众面对面的聊,一笔一笔的算收入账,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县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也不再把扶贫开发工作当做政府的事情,他们不仅有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也有了很大的动力,只要是涉及脱贫攻坚的事情,工作再忙,时间再紧,都要及时过问,及时研究,及时解决。这些年,西装革履的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不见了,一身泥土,肤色和老百姓晒的一样黑的多起了。
第三,“三落实”是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保障。实行了最严厉的评估考核制度,确保了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严查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问责追责成为常态,真正把乡村干部和扶贫部门的干部喊醒叫响了,不但不敢贪,而且对扶贫款物也不敢搞平均分配,乡村干部和扶贫部门的干部,务实的多了,务虚的少了;胆小谨慎的多了,胆大妄为的少了;工作的精准度高了,粗枝大叶的少了。“三率一度”成为扶贫工作的风向标,扶贫工作的精准、实效凸显,攻坚拔寨的力度不断加大。
第四、东西合作是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合力。打开中国贫困地区分布图,我们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三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贫困地区结对帮扶越来越实,通过互派挂职干部、技术和资金帮扶,引发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引发了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产业革命,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发。宁夏的闽宁镇就是福建与宁夏创建的一个成功范例。闽宁镇的身后,就是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闽宁镇的建成,使“西海固”的移民彻底拔掉了穷根。
第五、央企帮扶是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新动能。中央大型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情系贫困地区,结对帮扶,使脱贫攻坚有了一股新的动能。如恒大集团帮扶贵州大方县和毕节市、中核集团帮扶宁夏同心县等,释放的能量,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六、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力量源泉。(这一方面,将在后面的博文中详细介绍,在此暂不写。)
脱贫胜利心得篇5
脱贫攻坚中隐藏的问题好比“地雷”,若不能彻底排除就难以保证脱贫成效,贫困群众就会随时有返贫危险。因此,为基层干部设置主动暴露问题、不予追究责任“窗口期”,让干部不“埋雷”而敢“排雷”,能确保脱贫成色更足。
划出“红雷区”,鼓励干部敢“自排地雷”。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扛雷冲锋、短兵相接的决战时期、关键时刻,“两不愁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等民生问题突出,各级督查检查多,一些地方动不动就“秋后算账”,导致部分干部因“怕问责、怕剑掉下来”而对存在问题“不好说、不敢说”,故而隐瞒问题、“自埋地雷”。设置“窗口期”,鼓励干部“打开天窗”,除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外,只要干部主动“晒出工作问题”,一律不予追究,若窗口期后,对于该暴露却未暴露问题的、有意遮掩和瞒报漏报问题的,一律严肃追责,以此避免干部“自埋地雷”,鼓励敢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自排地雷”。
扣紧“责任链”,促进干部勇“扛炸药包”。____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我们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上的一项政治责任,必须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分层分级签订责任清单、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解剖麻雀”式地分解任务,倒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勇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雷接着一雷炸,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坚决炸毁贫困“堡垒”。
紧盯“监视器”,倒逼干部勤“当爆破手”。“地雷”排除来了,若不能妥善处置,搁在一旁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抓好问题的整改,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的“试金石”。要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坚持既“督”又“战”,针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3+1”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考核反馈和巡视、巡察、督查等发现的问题,各级建立“同步台账”、推进“同步销号”,边查找问题、边暴露问题、边剖析问题、边解决问题。“窗口期”后如还发现问题则进行“双问责”。以此倒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勤“当爆破手”,及时解决问题,确保真脱贫、稳脱贫。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若能压担子的同时传授方法,问结果更重过程,引导干部知错就改,为干部营造“潮平两岸阔”的“窗口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定能“风正船快”。
脱贫胜利心得篇6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脱贫胜利心得篇7
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要领。
无数扶贫干部躬身一线助力脱贫,为群众实现致富奔康带来不竭动力。
下派“第一书记”、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领导对口联系村、驻村工作队……这些年来,无数党员干部离开繁华的城市,去到大山深处,去到偏远山村驻扎下来,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不停战斗着。一名名扶贫干部铆足了干劲,有的帮助村民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有的为村上争取资金修通了致富之路,有的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贡献着个人力量……在广大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下,那些原本极度贫困的山村改变了模样,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业兴旺起来了,困难群众也穿上新衣、住上新房了。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勠力同心,汇聚起磅礴力量,为中国的减贫事业挥洒着青春和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坚持践行扶贫扶志更扶智之理念,为脱贫攻坚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帮助群众摆脱贫困,倘若只是一味地靠金钱去“砸”,当不再有资金支持之后,“返贫”现象便很容易发生。扶贫工作不是作“表面文章”,不仅要“输血”,更需要“造血”,让困难群众能够自力更生,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更多财富,才是真正的“脱贫”。要将扶志和扶智作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周边先进脱贫事迹、宣讲脱贫后的美好未来等方式,让困难群众“想脱贫”的愿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群众思想教育等途径,让他们掌握更多就业、创业所需的技能本领,凭借一技之长实现增收和致富。扶贫路上,扶智和扶志缺一不可,二者兼得,则困难群众未来可期。
当今世界各国,还有无数的普通民众身处极度贫困之中,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不知未来在何方,世界减贫事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贫困,“中国经验”指明了方向。在这过程中,中国定会愿意为任何国家的减贫事业分享经验,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脱贫胜利心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