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思考和评价,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交织和情节推进的感悟和领悟,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黄埔军校》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黄埔军校》观后感篇1
从小我就对军人有莫名的景仰,对于黄埔军校也早有耳闻,这天最终有机会好好的参观黄埔军校了。几经辗转,最终踏上了黄埔军校旧址这片神圣的土地。
黄埔军校的正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宏伟,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写在一块木板上,门的周围只是简单的刷白了而已,上方写着经典的革命宣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发奋。黄埔军校被门口的大树庇护着。这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最好的学校,却仅有四五排房间,都没有一个小学大,还是重新翻新过的,由此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革命先烈们的艰苦生活。
由正门往里走在路的两旁有几间展览厅,里面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杰出人物如徐向前,周恩来等的事迹,还有同一时期国际上有名的几所军校。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推荐。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这个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此刻的中山大学就是对应武校黄埔的文校。有评论说: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刻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到解放战争,他们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这群人就是黄埔军校师生。
展览厅里面的照片,实物展示和文字说,我了解到很多历史故事,虽然只是皮毛,可是已经让我感叹不已。二楼是一些恢复的房舍,办公室相当的简陋,仅有简单的桌椅,文具,没有一件剩余的摆设。学员的宿舍很拥挤,居然60个人挤在一间教室大小的房间里。解说牌上说,这个待遇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大部分学员是住在草棚里的。我没有想到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生活待遇竟然如此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埔军校依然培养出了很多的国家栋梁,十大元帅就有五个出自这所学校。相比其他国际上的军事名校,黄埔军校真是没法和他们站在同一个台阶上,但这只是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已,在培养人才方面,我想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成才率能够超过它了吧。
据说黄埔军校此刻已经迁往台湾了,可是那种全心全意为民众谋解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永远都扎根在这片热土上,就像孙中山的遗训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发奋”,尽管我们此刻生活在和平年代,可是应当居安思危,不断发奋,不断拼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自我的力量。
《黄埔军校》观后感篇2
20__年8月14日,工业城党委组织工业城全体党员参观了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共有60多名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咱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用心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领悟。
在军校门口前咱们群众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咱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咱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咱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发奋”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
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坚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发奋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理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领悟、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啊,让咱们铭记。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上,它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历史见证。
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孙中山先生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活动按照既定安排,首先参观了黄埔军校展览馆。了解到我党诸多重要领导都曾在此锻炼成长,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正是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勋功;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意志,钢的脊梁,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一个个展馆展示的是黄埔军校的历史,一幅幅照片见证的是黄埔军校的故事,一件件文物保存的是黄埔军校的精华。之
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纪念碑,看着碑上总理的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还有“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对总理一生的写照。我沉思良久,仿佛回到那个烽火交加的年代,看到了孙总理,为了革命的胜利,不辞劳苦,舍身忘我的情景。想想如今的完美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忘却那段心酸的历史和峥嵘岁月,又有什么借口来抱怨今日的抑郁与不公。参观结束后,大家都表示深受鼓舞,并在横幅上签字,励志学习黄埔精神。
本次参观学习,让我们理解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课,不仅仅开阔了眼见,爱国主义之情也油然剧增。我们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因为正是那些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诚然,身处幸福的时代,我们更要发奋图强,铭记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咐,以饱满的活力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星期五晚上,爸爸说星期天带我们去参观黄埔军校,我好高兴,真想快点去。
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天。星期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去叫姨爹他们一齐去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们就乘坐566次豪华大巴前往鱼珠码头乘949号军舰抵达黄埔军校。来自:作文大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最终到了鱼珠码头,但我们不明白怎样去码头乘军舰过江。想了一会儿,聪明的爸爸首先提议。叫我们去问别人,好!
这个主意好。我们一行人去附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纯净水顺便问了一下路。那个老板很热情,爽快地给我们指了一下路。我们就按她指的路线去找……来源:作文网zw.最终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黄埔军校!
此时,由于先前的奔波,我已有点“体力不支”了。
进入大门,首先是两行由孙中山先生写的字。右边是“革命尚未成功”,左边是“同志仍需努力”。经过这两句话,使我充分领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谦逊,勉励。之后进去,就是黄埔历史馆。里面全是将军用过的东西。看着那些破旧的棉袄,毛线袜,全是打了补丁又补丁的,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完好无损的。还有那毛笔,砚台和写满了字的纸,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那时的人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是那么爱学习,确实使人受益匪浅。而我们此刻的学习环境比那时好多了。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高举着民主革命的旗帜,进行了反袁,护法和北伐战争,但都因各路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正当孙中山在失败中徘徊,搜索革命新道路之际,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伸出援手,帮忙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创办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正式成立。”看到这段文字,我深深感受到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多么不易。在这些困难下,这所学校出了想陈毅,聂荣臻以及徐向前等杰出的将军,还出了像郭沫若那样杰出的学者。参观完黄埔军校,我深感我的疲劳是值得的!
十月一假期我去广州游玩,查看景点介绍时把黄埔军校列入了我的首选参观地。黄埔军校---这个我一向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人才摇篮,很多功勋建树的人才都在那里诞生,我很好奇那里的一切。
走入黄埔军校,沿着参观通道来到了军校大门口,“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再往前走,尽头处能看见刻有冲锋陷阵战斗场景的浮雕屏风,上头写着一副对联,上联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右侧的墙壁上挂着学校的校训“亲爱精诚”,寓意教官对学员亲切有爱,学员学业精湛,对国家忠诚。屏风两侧是两个事迹材料陈列室,里面陈列了黄埔军校人物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
沿着参观通我道还参观了教官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房间,屋内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陈设简朴中透着刚毅和满满的精气神。黄埔军校从1924年到1928年间,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更改过3次名称,然而是学校改的是名称,始终不变的是培养人才的热血和恒心,就在这个军事家摇篮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才人。
参观黄埔军校后,我觉得该军校的成功和学校的校风有很大的关系。从学校里面每一个地方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一股军人的骨气和保卫国家的决心,相比起来此刻的我们在这个吃穿不愁的和平年代下,少了那股冲劲和韧劲。想想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为此,我们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当要有重点,有目标,有精神支柱,企业中工作的我们如果每一天碌碌无为,注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每一天给自我设立小目标,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也将会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其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我们要参观了解一座历史遗迹,首先要清楚它创立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的建立存在国内外因素。于内,建校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果的,一系列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革命斗争中,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队伍及其重要。于外,苏俄革命的成功也使孙中山的到极大的启示,他决心效仿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创办军校。此外,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忙和国共两党的努力也是军校创立的动力和支柱。
走进军校大门,能够看到欧式风格的门上'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平添几分庄严与肃穆。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那是军校师生不为名利,家国至上的职责感与使命感。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说'要从今日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明白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深刻认识。
校本部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它是两层砖木结构,有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整齐的房舍且以走廊连通,棕色的墙壁给人古朴雅致的美感。大门西侧有一幢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
黄埔军校曾是中国革命军队的摇篮,其中名将辈出,人才济济。如国民党将士杜聿明,关麟征及黄维等,共产党将领左权、林彪、罗荣臻等,周兴指出:'黄埔师生出身的国共两党将士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的出色表现,共同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齐建树了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历史丰碑。'在参观黄埔军校后,联想到两次国共合作中的精诚合作,能够说,在这期间,体现的是一种'黄埔精神'不论你是何种党派,在民族处于危难之时,精诚团结,亲密合作,临危受命,为国家统一大业共同抵御外侮。虽然在时代风云变幻,但黄埔军校永在,黄埔精神永存。
《黄埔军校》观后感篇3
枕着满腔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踏上了参观黄埔军校的旅途。虽说碍于学习时间的影响,参观军校所逗留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我却能在短暂的参观中,领悟了不少,心中所收获的感动也不在少数。试想,一直忍受着颠簸的客车的煎熬,突然终于被告知抵达了久违的目的地---黄埔军校,心中的那一份按捺不住的激动,真的很难用简短的只言片语来描绘。我只想说,来到长久以来只能在教科书上倾泻自己钦羡和向往之情的爱国教育基地,心中除却满怀的激动,更多的是感到无比的幸福,感慨无数革命先驱为我们如今幸福生活所付出的一切。
当自己的脚尖触及黄埔军校的黄土之际,放眼四周,心房几乎在瞬间就被那种爱国气息所整体占据了。的确,古色古香的设计风格,富含昔日时代气息的座座楼房,随处可见为纪念革命先驱而做的资料展示,怎能不让人感触颇多,怎能不让人油然而生出满怀钦佩呢?
借着布置极为恰当的灯光,迈进了一个个的展览厅,呈现在眼前的尽是过去革命先驱的种.种非凡成就。想及自己本身,生活在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国度中,享受着种.种前所未有的美好,我们不是应该努力提高自我,刻苦学习,好能让自己以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吗?所以,想到这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学习环境的好与坏,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利用学习的资源,好有什么理由去浪费难得的学习光阴?所以,打那时开始,我就暗自告诫自己,我一定要以革命先驱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另外,除却馆内的种.种爱国资料展览能让我感触许多之外,馆外停放的现代舰艇同样让我心中感到无比的国家自豪感。看到眼前先进的现代舰艇,我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国家如今军事实力的强大,为自己国家的快速发展感到无比的自豪。的确,以前凭借一支支小米加步枪,配上我们中国人特有的顽强等优秀品质,我们同样能一雪耻辱,取得空前的大胜利。现在,我们依旧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优秀品质,加上如今强劲的军事配备,那么我们中华民族还有什么会惧怕的呢?我更加地坚信,凭借着优良的军事配备,我们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一定会一直繁华下去,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虽然,目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大学生,但我定会督促自己向无数的优秀革命先驱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我相信,这次短暂的黄埔军校之旅所收获那些感动,它们会让我受益一生,鞭策着我一直向前去完善自我。
《黄埔军校》观后感篇4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用心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户外,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好处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向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埔军校》观后感篇5
20xx年6月7日下午,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用心分子去位于黄浦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共有31名党员,预备党员,用心分子参加活动。让我重温了以前历史领悟过的“黄埔军校”精神!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发奋!能够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梦想!这天也爬上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亲眼目睹了,小时候奶奶和我说过:“孙先生临终训词:和平,奋斗,救中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壮志未酬,却与世长辞!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咱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个性签名)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用心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领悟。
当年,孙中山先生对军校关怀备至,多次来那里办公。孙中山先生革命屡经挫折,痛感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就选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故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军校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当时黄埔军校的特色在于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黄埔军校的建制是领悟苏联红军的,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
之后,我登上孙总理纪念碑参观。登上这山巔远眺,滚滚珠江,万顷沃野,林立高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刻,才对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有了些许体味。也遥想200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这古黄埔港发祥,一时刻商贾云集,船只穿梭,几多繁华。古时的黄埔云樯便是黄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锦上添花。
咱们在军校门口前群众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咱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咱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咱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发奋”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坚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发奋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理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领悟、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让咱们铭记!
透过这次黄埔军校之旅,增进各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党员关注国家和党的发展。让党员们更加关注群众,服务群众!领悟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两会前后的时事,尤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今后开展更多的党员领悟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黄埔军校》观后感篇6
星期五晚上,爸爸说星期天带我们去参观黄埔军校,我好高兴,真想快点去。
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天。星期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去叫姨爹他们一齐去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们就乘坐566次豪华大巴前往鱼珠码头乘949号军舰抵达黄埔军校。来自:作文大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最终到了鱼珠码头,但我们不明白怎样去码头乘军舰过江。想了一会儿,聪明的爸爸首先提议。叫我们去问别人,好!
这个主意好。我们一行人去附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纯净水顺便问了一下路。那个老板很热情,爽快地给我们指了一下路。我们就按她指的路线去找……来源:作文网zw.最终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黄埔军校!
此时,由于先前的奔波,我已有点“体力不支”了。
进入大门,首先是两行由孙中山先生写的字。右边是“革命尚未成功”,左边是“同志仍需努力”。经过这两句话,使我充分领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谦逊,勉励。之后进去,就是黄埔历史馆。里面全是将军用过的东西。看着那些破旧的棉袄,毛线袜,全是打了补丁又补丁的,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完好无损的。还有那毛笔,砚台和写满了字的纸,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那时的人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是那么爱学习,确实使人受益匪浅。而我们此刻的学习环境比那时好多了。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高举着民主革命的旗帜,进行了反袁,护法和北伐战争,但都因各路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正当孙中山在失败中徘徊,搜索革命新道路之际,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伸出援手,帮忙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创办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正式成立。”看到这段文字,我深深感受到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多么不易。在这些困难下,这所学校出了想陈毅,聂荣臻以及徐向前等杰出的将军,还出了像郭沫若那样杰出的学者。参观完黄埔军校,我深感我的疲劳是值得的!
《黄埔军校》观后感篇7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应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进取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期望经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俭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那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我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我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那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能够被人所抛弃,而应当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坚持忧患意识,提升本事,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黄埔军校》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g国庆观后感7篇
★ 碟观后感推荐7篇
★ 有谱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