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观察和感知世界的过程,作文主题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读者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和需求,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人景的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1
其实,人难免有自私思想,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不受欢迎。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的一辈子都处于与他人的交往之中,如果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完全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就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理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梁亭的瓜田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没有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凉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扭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很能解气,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还要翻过去扯断别人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更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能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后发现每天早上瓜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赶到十分惭愧和佩服,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这件事后,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给梁王,既以示自责,也用来表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由此可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世间万物是相通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2
我曾经看到了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古代有名的思想教育家孔子说的一句名言。可是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妈妈向我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听完这像绕口令一样的解释,我更晕了。孔夫子你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自己不想做的事,怎么会让别人去做?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想得头都疼了,还是不懂,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直到几天前,图书漂流活动漂到了我家,我被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己所不欲勿施于獭》!查过字典才知道是水獭的“獭”字。这和孔子的话就差一个字,两句话会有关系吗?
带着一堆疑问,我开始了阅读。故事讲得是:住在森林里的兔子换了新邻居,是水獭一家。兔子担心自己和水獭相处得不好。猫头鹰告诉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獭。兔子竟然和我一样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猫头鹰是这样解释的:“你想让水獭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水獭!”于是兔子开始了思考:自己希望水獭友好、诚实、善解人意、遵守规则、会分享……哇,兔子希望水獭会好多好多,不过这些希望跟我对身边人的希望好像呀。故事的最后兔子说完自己对水獭的所有希望后,猫头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獭,就行了!”
合上书,我疑惑地想:这样就行了吗?兔子接下来会怎么做呢?他希望水獭的这些,水獭都可以做到吗?我觉得,兔子接下来应该按照自己对水獭的希望去对待水獭呀!对水獭友好,诚实,善解人意……只有这样,水獭才会同样地对待兔子!想让别人怎么对待我,我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原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得是这个意思啊!我终于明白了,我也要这样去做!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中有许多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去感悟与实践。他用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但其蕴含的道理绝不会同表面一样容易。就像《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意思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更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也有深刻的体会。这天晚上,我一到家门口就听到了“吱吱吱”的声音,我心想:耶!太棒了,妈妈肯定在做炸鸡。我一边想着炸鸡的美味,一边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可是,一看到餐桌上面的炸鱼和扑面而来的鱼腥味,我满脸愁容的想:唉!看来今天晚上要饿肚子了。妈妈见到我满脸愁容的样子说:“修志,怎么啦?快来吃饭吧!”我愤怒的对妈妈说:“你明明知道我不喜欢吃海鲜,你还偏要给我做鱼之类的,虽然弟弟喜欢吃海鲜,可你也要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啊!你太偏心了。”说完这些话,我开始想:完蛋了,妈妈肯定又要唠叨我了。但妈妈并没有我想的那样“如愿以偿”,反而心平气和的跟我说:“修志,那你想吃什么,妈妈现在就给你去做。”我不领情还用责怪的语气说:“我要吃牛排,你快去做。”妈妈和蔼可亲地说:“好,你等一会儿,马上就好。”我看着弟弟喜悦地吃着饭,又看看妈妈疲惫不堪的身影,我心想:我刚刚跟妈妈说话是不是太没有礼貌了,妈妈百般讨好我,我还责怪妈妈……突然,妈妈说:“大儿子,牛排好了,快来吃吧!”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十分歉意地说:“妈妈,对不起,我刚才不应该那样跟您说话。”妈妈十分理解的地说:“没关系,快吃吧。”我大口地吃着牛排,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换真心。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也将更加和谐、快乐。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4
“上课不能玩玩具!你不知道吗?"廉老师气得头顶冒烟,使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劲儿把水晶泥甩在讲桌上,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田光耀,大声吼道。
田光耀呆若木鸡地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挨着老师地批评:“光耀啊光耀,你就天天上课玩玩具,拿个大大的鸭蛋光宗耀祖吗?”看着老师双手比画着一个比脸盆还大的鸭蛋,有的同学眼睛笑成了月牙,脸成了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有的同学竟然胆大包天,哈哈哈哈哈哈地笑出了声。廉老师把如刀子一般的眼神投向我们:“再笑你们就和田光耀一起罚站。"我们的嘴就像安了拉链,这会儿都被齐刷刷的拉上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见我们的小心脏咚咚的敲着鼓。
下课了,同学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采访员,跑到田光耀的座位上去采访他:“你被老师训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是痛苦的?是委屈的?还是感觉非常难堪?”
田光耀大手一挥,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吼道:“都一边去。”
龚广元和王凝皓还要张嘴,田光耀脸拉的比书包带还长,眼珠子像两把利剑,手指着一圈围着他的同学:"不想和你们说话,赶紧给我走开。"望着横眉怒视的田光耀,同学们如飞鸟走兽一样纷纷地逃散,再也不敢靠近他。
下课十分钟一晃就过去了,第二节课还是语文课,田光耀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是在认真听讲吗?不像!虽然眼睛看着黑板,可是他总不聚光。那他一定是在想下课时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仔细看也不像,因为脸上没有愤怒的表情,对肯定是在反省自己。廉老师从四十六双眼睛中看到跑神的我,就把我叫起来,问我在看什么?田光耀有那么好看吗?你是不是想像田光耀一样?我忍着不让泪水落下来,可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溜溜往下流,老师看到我哭了,就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上课的时候要用心听讲,不要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你坐下吧,希望下不为例。"于是我面红耳赤的坐了下来。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这时有几个同学向我走来:“老师训你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感觉委屈吗?”此时我才体会到被同学们采访是多么丢人的事?满脸通红,恼羞成怒的我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同学们赶走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后我再做什么事,我总会先想想如果我是他,喜欢自己做这件事情吗?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5
千古沉淀映丹心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的冲刷令万物随之流逝。但其中总有一些箴言沉淀下来,让后人谨记。它们是时代的精华,也必将在人类的未来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长辈们给出的箴言,在我看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行事的原则。这不仅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更是他自己的人生准则。即不要将自己不想做的事推给他人。但在我们身边,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这样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还会将事情弄得僵持不下。所以人与人之间交往确实应该遵循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别人呢阻止他,李离说:“人都不愿意去死,犯人被冤枉致死,这是我的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伏剑而死。李离就完美地践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尊重的道德情怀。比如说在图书馆当你想要大声笑闹的时候,想到不要影响别人会自觉地压低声调。当你看到小朋友在草坪上乱扔果皮时,你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就自觉地去捡起果皮,小朋友看到哥哥这样做就有样学样捡起了地上散落的果皮。出生于1788年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这个世界不会凡事有求必应,这应是年轻人走向成熟的第一个认识。世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只是一个旋转的齿轮,如果想走到自己想去的位置,只有靠自己,而不是等待世界降临恩泽。”世界并不是以你为中心的,所以你不能颐指气使地让别人为你做什么。这个世界并不亏欠你什么,能为你带来福音的只有自己。
说到尊重,也必然会联想到这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戴和尊敬是相互的。特蕾莎修女一生为穷人服务,致力于消除贫困,最终赢得了世人的爱戴,并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现实世界中,人的个性、修养、素质千差万别,人与人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即使你抱着仁爱的心肠、良好的愿望、善良的`动机,也不一定事事做得令人满意,赢得人人的爱戴和尊敬。但是,如果对每个人都保持平和的心态,总能赢得大部分人的尊敬和爱戴。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宿舍里有个男孩叫穆迪,他有洁癖,他的床不允许任何人坐。若谁坐了,他立马换床单。另一个男孩叫杰克,他虽然觉得穆迪过分但是很尊重穆迪的生活习惯。后来穆迪演讲时感谢和夸赞了杰克,他说:“这么长时间,你从来没有碰过我的床,给与了我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不论你今后是否拿我当朋友我都会视你为最好的朋友。”面对别人的原则、底线、习惯、观念,哪怕自己不喜欢、不认同、不理解,也要强迫自己去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做不到理解,但至少应该做到尊重。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时间令千古的箴言沉淀,在它们身上,即使布满了岁月的伤痕,也能隐约地映照出古人的智慧、古人的高尚、古人的丹心。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6
儒家思想是传承中华文明,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它不论在知识,道德领域,还在待人处世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亘古不变的,洋溢着仁爱的人性之美,是带人接物的原则。
古代人则一真以为自己这样,也要想别人也要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别人也不要这样;自己不愿被强加的事,也不要强加别人,有人说:“慈悲不是出与勉强,它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我们要用一颗爱人大的心去包容别人,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我们的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利己者,会将自己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索取它不择手段;利人者的快乐是付出,把奉献爱作为自己的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在的当今社会却不能真正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像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比如:
“在我因为某一件事不开心大时候,我会把所有的错都怪在别人身上,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一点的过错,也都从来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想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要是不是她的错的时候,被冤枉了时会是什么心情,我们在任何的情况下都应该去想一想别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在现在大社会上,我们是可以在做任何事的情况下争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或者是别人不喜欢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像以前那样强加给别人,在你想要的情况下,别人也可要也不要,我们没有必要强加给别人,在你想要的情况下,别人也可要可不要,我们没必要去强加给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要试着去了解别人。
在现在的世界上,宽恕是美德的种子,它可以让灵魂喘息,让希望栖息,让我们用宽宏的肚量去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愿人与社会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和谐,广播仁爱,让这个社会,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都和谐相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周围洋溢着和谐的蓬勃气息,人人都能感受到宽恕。仁爱的恩泽与温暖,有如画家梵高所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会欣欣向荣。"
如果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人人都能以诚相待,发生分歧时能及时替别人考虑,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一下,不为小利小益的得失斤斤计较,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将会更加和谐,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步并不是件坏事和一件羞耻的事,反而会显出你沧海般浩大的胸襟,只要能维持宽恕的原则,以和为贵,正如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那么,和平就会永存人间,仁爱的阳光就会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洒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烟波浩渺不过江一粟,心白沧海正是仁爱倚天的原则。外在的爱只能取悦别人的眼睛,唯有是内在的美才能感染到别人的灵魂,让我们敞开胸怀,为心灵美容,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同时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7
暑假,我看了一本名人名言,其中饱含着许多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写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而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从他有钱以后许多人就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告诉他"因为你有钱以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而富人听了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因为这个人变富以后,只和富人打交道,别人在眼里就是穷光蛋,因为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和自尊,所以就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不能把自己的不喜欢的事情强加于别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与你。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如果你去干一件事情,你知道后很不喜欢,就把给了比你小的弟弟,每次都是这样,时间一长,弟弟还会尊重你吗,反之,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你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从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就行了。
关于人景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