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与作者之间的一种心灵对话,这样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读后感能够激发读者对书籍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橡树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小橡树的读后感篇1
如果问,有一首什么样的爱情诗可以打动我?我会回答,它不止是有象凌霄花一样的美丽意象,也不止是有行云流水一般的语感,也不止像泉源一样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慰藉,不止日光,不止春雨,甚至雾霭,甚至虹霓。
如果问我找到了这样的诗吗?当然,是《致橡树》。
近来重读《致橡树》,感觉历久弥新。诗人舒婷以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全新的思想内涵,给阅读者的心海带来了浪潮般的冲击,创造了爱情诗中的经典。
在作品问世后的三十多年里,对于《致橡树》的艺术性,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作家和评论家对它进行解剖,透析,重构,反思,谈得非常非常多,析得非常非常透,凭我的浅薄道行,实在是很难在此方面贡献什么新的意见。
不过,在重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制比较长,民主的历史比较短,很难想象在封建社会里会出现《致橡树》这种主旨的文艺作品。那时候,能够出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的作品,已经是对于爱情最高境界的描述和追求了。我看过电视剧《白银谷》,里面的老太公娶了六七房姨太太,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能够产生男女平等的爱情吗?显然不能。大导演张艺谋曾拍过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仍然是三妻四妾,这显然是如《白银谷》一样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背景下出现的爱情观显然与舒婷的思想距离十万八千里。从新文化运动到解放这一段时间,中国一直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民族大义超越了个人的“小情小爱”,虽然期间也出现了徐志摩,戴望舒这样一批杰出的浪漫诗人,但封建残余仍广泛存在,他们对于男女平等爱情观的呼唤显然停留在攀援的凌霄花或者痴情的鸟儿或者日光春雨泉源的层面。
现代爱情观必然产生于完全意义的民主社会之上,当平等自由博爱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时,现代的爱情观便有了生长的土壤,空气,阳光,雨露,养分和水源。所以,我们看到,在建国以后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现代爱情观的文艺作品,它们对于男女平等的描述和歌颂显然是前所未有的,是开天辟地石破天惊前无古人的。不过,由于历史局限性的原因,当时的一些文艺作品也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时代印迹,体现物质文明的较多,写人文关怀和春花雪月的较少,所以,这就把创立伟大作品的机会留给了后来的人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走向发生了新的变化,民主精神更加张扬,人文关怀被大力提倡,社会日益繁荣,这个时候,作家和诗人们拥有了可以自由驰骋,自由翱翔,自由飞舞,自由宣泄的天地,于是,《致橡树》这么精致,大气,明丽,隽美的伟大作品便产生了。
我比较阅读了《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激流》,觉得这两首诗均是伟大而不朽的爱情诗精品。《我》诗诞生了160多年,依旧像是现代年轻人的情书,《致》诗诞生了30多年,依然没有旧俗落伍之感,它们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我认为这一点可能是衡量伟大作品最重要的尺度吧。
重读《致橡树》,我更多的感悟在诗外,我觉得它既是舒婷的作品,也是中国的作品,它是中国时代进程的产物。在中国,早一点产生不了《致橡树》,晚一点也产生不了它(因为它已被另外一个舒婷写出来了),它是时代的产物。我不知道别人在读此诗时会产生什么样具体的思绪,但我知道我自己的感慨是:诗歌是有韵律的史书。
小橡树的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完了法国作家丰拜勒写的《橡树上的逃亡》 。这部书讲的是:一个叫托比的小男孩,他只有1.5毫米高,如果你不用放大镜看就看不见了呢!他的爸爸是一个博士,经常在做发明。他们的族群都居住在橡树上。有一次,他的爸爸在大树协会上拒绝公开一项会破坏环境的新能源开发技术的秘密,引起了大树族全族的愤怒。托比一家回到家,看到已经被抄的家残破不堪。之后,他们的全家被流放到大树的脚下。走到半路时,突然,有一群人把托比的全家抓走了,只有托比得以逃脱。托比在以后的流亡过程中,用智慧和坚强的精神熬过了一次有一次的危险。例如:有一次,托比被捆在象牙虫洞里,只要坏蛋杰克把象牙虫把象牙冲爱吃的食物扔进托比的嘴,象牙虫就会咬开托比的胃,把食物吃掉。在杰克把食物扔进托比的嘴时,托比用力把食物吐出,不偏不倚,正好吐进杰克的嘴里,杰克就倒了霉。
这是一部充满历险和幻想的小说,我深深被故事吸引了。读完两册书后,我崇拜托比的爸爸,他为了保护环境,牺牲了自己的家庭。我特别喜欢主人公托比,他既坚强又聪明,为了回到大树,经历了九死一生。我一定要学习他们,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
小橡树的读后感篇3
?橡树上的逃亡》是我最近读的一本荣获国际大奖的小说,它简单又神秘,平实又打动人心,非常好看。
这本书主要讲托比这个身高只有1。5毫米的人在逃亡,他原来的生活无忧无虑,只因父亲为了保护橡树的生态环境,而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技术秘密;至此全家被流放;继而被捕入狱;只有托比一个人得以逃脱,他开始逃亡,但他依然想着在狱中的父母;想着他的朋友;这是他活下去最大的动力,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感慨万千;各种感情在我的大脑里挥之不去;这是一场由环境引发的战争,难道保护环境也是错么?恰恰相反;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太无知了;竟把一位博学多才的博士杀了;全族人还一起抓一个无辜的孩子。
托比的命运却是很惨,他的勇敢还有他的精神却让人敬佩不已;全族人在追捕他,他在逃亡的时候,他只能躲在树河里不得动弹;半夜三更才能继续逃亡;换了你,你能坚持吗?你不会的,你只会躲在角落里默默地哭泣;或者站出来听天由命,但托比不一样。
这本书很好看,希望大家也来读读这本书。
小橡树的读后感篇4
无论是看小说、看电视还是听歌曲,里面总少不了有关“爱情”的字眼。“爱情”到底是什麽?我不知道,但我了解它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简单的“追逐”、也不可能全部都像小说中写得如此之“缠绵”,好像也不会是歌词中唱得那样“轻松”。
它需要负责任,需要从中得到自己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或许这样说来不如举个例子。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结局就说明了真正的爱情意味着的是责任。只有这样,相爱的两个人才会幸福,才会在幸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认为爱情首先应该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两个人互相尊重。正如作者舒婷在《致橡树》中进行否定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一样。如果连彼此地位都不平等,那末也就没有爱情可提。作者还彻底否定了“凌霄花”和“鸟儿”的追求名利和丧失自我的庸俗爱情。我认为男女双方都有追求远大人生理想的目标,不屑庸俗或不平等的爱情追求。
然后,作者将自己化作木棉,与男友橡树的形象“站在一起”。他们身心相连,共同面对人生。其实我很赞同作者强调的人的独立意识。无论男女,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事业,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空间,彼此独立。在彼此尊重、爱慕的基础上,携手并进,共同面对,共同享乐。相互扶持依恋,更爱对方的理想,事业。
在我心中,爱情是高尚的,是美好的,是催人奋进的!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捷克·伦敦的小说《墨西哥人》的一些情节说明了“爱情与崇高的目的相结合能撞击出耀眼的火花”!
我现在16岁,属于人生不可多得的大好时光。不过,在这阳光明媚的路上也充满无数诱惑,就好像在路旁长着美丽而有毒的蘑菇一样唯一能给我们安全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爱情不属于现在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我们毕竟还是少年,生活的阅历毕竟不多,所以我们更应该清醒头脑,多思考未来的道路,做应该做的事情!
我认为应趁着短暂的青春期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更广的眼界,不虚度光阴!我们若利用好这段时光,待到长大成人该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我们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生活在成功和喜悦中的我们才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而如果一个高中生过分地沉浸于承认的爱情之中,将来也只会换来“后悔”二字!爱情不是甜言蜜语,更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双方共有的责任。以现在的年龄来看,我估计我们连最起码的责任都做不到,就更别提爱情了!今天的付出不会白费,将来我们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为未来想想吧:我们到底愿要“这稍纵即逝的闲暇”,还是要一生的充实与幸福!
小橡树的读后感篇5
今天下午在言谈之中,忽然想起一首诗——舒婷的《致橡树》。虽然这不是一首纯粹描述爱情的诗句,但是许多人却从中看出了爱情该有的态度。记得以前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正是这种努力成长为树的信念,让我一度动容。自古以来,女性的形象似乎就被设定为了柔情似水、若柳扶风,长久以来受到压迫的旧社会的妇女也习惯了依附男人而生。拥有与失去似乎向来不是由女性向导,而只是被动地承受。
也许真的存在那种耐心极好的男人,那就是极品了,不是你我轻易能够遇到的。男人的确喜欢温柔的女人,但是温柔不是软弱无力、不是悲泣啼哭,温柔的女人也可以拥有一个坚毅的灵魂。泪水也许会换来男人一时的柔情,但总怕终有一天,这个曾经给予你温暖的手也会因为疲倦而无力地垂下。我想我是不愿当这棵菟丝花的,那样只能努力地依附大树而生,贪婪地榨取大树的精力来得到生存,让大树的躯干无法得到伸展。我愿意用我的智慧来经营我的感情和生活,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温柔的女人和一个并肩的战友,拥有自己独特的和煦而坚定的微笑。当欣赏江山如画的时候,我愿意化为一汪春水,为这副风景增添一抹丽色;当遭遇风浪袭人的时候,我亦可以和你一起迎风而上,而不是委屈地退缩害怕、逃离。
小橡树的读后感篇6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做《橡树上的逃亡》的书,讲了一个故事:
在一棵大树上,有着只有几毫米的“人类”生活着,称为“大树居民”。在这颗大树上,一位叫托比的少年,身陷危险。在树上有一个在破坏并毁掉大树的破坏者,他叫“乔。密西”。因为托比的父亲是科学家,他研制出一项可以让玩具变成活物的技术,“乔。密西”想得到它,并用它去进一步的开采大树。托比的父亲当然不愿意,所以“乔。密西”就应用手中的权利破坏托比一家,逼着他们开始了逃亡。最后只有托比逃了出来,而他的父母却被“乔。密西”抓了起来。托比为了救自己的父母,救整个大树,和“乔。密西”开始了斗争。在他逃亡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叫“爱丽莎”的女孩,这个女孩一直在帮助他。最后,托比带着族人,打败了“乔。密西”,救出了父母,挽救了大树。
这个故事让我最为惊讶的是几毫米的人类“乔。密西”居然与那么大的破坏力,能让一棵大树差点消失。这表明,如果我们不好好的保护地球,我们一点点儿的破坏,最后也可能会毁了我们的地球。我们要像托比一样,用自己的能量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要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小,只要一个人改变,一个人加一个人就会是全部。记得一本书上说过,人类是什么?人类就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人类。所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改变自己,爱护地球,就能改变我们的母亲——地球,让她变得更为美丽。
不要再让类似“乔。密西”这样的人再破坏我们生存的地球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好好的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
小橡树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小乌龟的教案6篇
★ 小冰雹的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