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领悟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当个人的情感有了全新的触动时,小伙伴们需要及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镜花缘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镜花缘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捧着这本神圣的书,准备专心致志地研读。
?红楼梦》主要讲了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到了有权有势的贾家后发生的事。她在贾家邂逅了贾宝玉后却被常被一点鸡毛小事困扰,从此一病不起直至去世。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贾宝玉,他举止大方,乐观向上,才华横溢,重视友情,在我的脑海里刻上深深的印记。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去世,他大哭不止,直到埋葬。我不禁想到我为了一根棒棒糖和同学吵架,比起宝玉连金条银条都不吝惜,我真不应该。
我也为林黛玉悲哀,她是个悲观主义者。黛玉为了凋零的花而哭泣。我觉得花落地上也有它独特的美,且会成为一种肥料,让植物茁壮成长。黛玉却由此伤感地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不禁黯然落泪。其实她比起晴雯等丫头的命运好多了,至少还有个外祖母疼她,舅舅、舅母也没说她什么。但她体弱多病导致心胸狭窄,说话有些刁钻,惹得下人也不是很喜欢她。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珍惜了周围的一切,别想一些烦人琐事,她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可见一个人要学会知足。那个年代讲究门当户对,黛玉从家庭财产和势力都无法和宝钗相提并论,自己生气就是自己怄自己了。一个冰雪聪明的人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外祖母就不会说白疼她了。她是海棠诗社最有才华的女子,我要学习她的才华,却不愿像她一样顾影自怜,无法自拔。
?红楼梦》还塑造了伶俐的晴雯,厚道的袭人,阴险狡诈的凤辣子等形象,每个人的性格鲜明,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取长补短,努力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
镜花缘心得体会篇2
很少会认认真真的去喜欢一样东西,看到身边的朋友,同学追爱豆,追偶像,甚至是自己暗戳戳喜欢的人,都可以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四年,五年,或者是更长久。而我却没有这么好的耐力去喜欢某个东西能够这样久,能坚持一个星期都是很不错的了,甚至在怀疑自己会不会有能够喜欢很久的东西。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遇到一个人改变了我以前短暂的对事物的热情。
那个人是一个写书的胖子,那个胖子写了一本盗墓小说,叫《盗墓笔记》。开始被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怕鬼的我吓得不轻,埋怨这个胖子怎么写出这么恐怖的东西。我看书会有百度的习惯,对这个胖子的《盗墓笔记》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百度,不禁感叹这胖子就是个写小说的鬼才,丰富的想象力让人叹服。还发现这个作者还有不少的粉丝叫什么稻米,天天嚷着书中的主角——张起灵、吴邪,嚷着十年之约,带你回家,说着张起灵是信仰,我也只当是粉丝沉迷书本。本来看完书,狠狠感叹完作者的才华,故事就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可是20__年8月17日,在bilibili上刷到《盗墓笔记》的粉丝自制的视频,看到高耸的长白山上,熙熙攘攘的人穿着藏蓝色的连帽衫,对着天池喊着:吾王起灵,带你回家。他们一起唱着为张起灵写的歌:“就让永恒时间刻下你的模样……”他们互不认识,但交谈起来就像交往已久的老友。那一刻他们带给我的不是中二感的尴尬,而是从心底带给我的震撼。本来之前刷贴吧看到他们说要一起去长白山,我心底暗戳戳的想怎么可能会去呢,他们只是书本的人而已啊。但看到这么多的人,从中国的四面八方的赶来,为的只是一位书中人。这是我第一次真实的从心底的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什么?很难说,我也无法给它定义。人不同,信仰就不同。对于我身边的长辈来说,信仰一定是要包含着家国情怀的。而我身边的朋友,对于信仰就是喜欢的人,喜欢的爱豆,喜欢的二次元,只要是用心爱的就是信仰。《盗墓笔记》就是它的粉丝——稻米的信仰,里面的强大如神的张起灵,对谁都好的吴邪,两肋插刀的王胖子……这些人对他们来说就是在现实中存在的,他们就是信仰。后来因为对20__年稻米的十年之约过于震撼,对这些粉丝有了一些接触,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可爱,因为主角写瘦金体,他们努力就去练字,主角的设定是浙大学霸,他们就努力的读书,他们想画出主角的样子,就努力的去学画画……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追了,而是已经将这股信仰化成了他们的动力,努力的向未来前进。
可能有些人觉得他们的信仰很可笑,是一群不存在的人。但是他们活生生的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这个信仰不可笑,我们在行动证明我们的信仰没有错。
跟《盗墓笔记》接触了有两年多,快三年了。它的的确确的改变了我,是它的粉丝用行动告诉了我,人的一生总能够遇到一个被自己称为信仰的东西,它会带着你前行,不怕路上的荆棘。它就像北极星,永远的在夜空中给你指引着方向,不怕迷失,因为它就是一道光,能够撕破黑暗的光。
镜花缘心得体会篇3
“山黛远,路何歧,此生寥落苦寻诗”,起于仙缘,终于太平。一场仙生游,一路以善为伴,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是说走就走的,一生尘缘与花缠绕。走过的路,历经的沧桑,会让人渐渐的看淡一切,儒雅之德加身,高尚的独白。
?镜花缘》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汝珍,是末年清朝写的一本批判性的小说,正是作者身处的时代,才触发了他写这本书的灵感,他诚挚、真切地以小说之名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在当时习以为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一句话。
这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先从仙生讲起,周朝,武则天在某一日下命令百花齐放,可见这是不切实际的,但百花不敢违背圣旨便召集众花来此为武皇吐露芬芳,不料却被玉帝降罪凡间,身为百花之首的百花仙子也难逃其咎,被迫下凡去到了唐家。父亲唐敖拥有科考重榜之心,却次次不尽人意,还有一次被陷害,深感落寞的他只好踏上外游之路,经多次周转,唐敖、多久公、林之洋踏上了寻找百花的旅途,途中偶遇各种才女,见识各国风土人情,最后也算看清了一切,想着归隐蓬莱岛,修身养性,不散前缘。
在他们那个朝代,“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学堂不给女子入学,所以女子无才,即使有那么优秀的人和才智也无处施展,白白淹没了大批优秀女子,而在唐敖等人抵达黑齿国时,却见到女学塾的红红、亭亭两人,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让人震撼的,是她们拥有的无尽才华,真是让人佩服,她们全身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自带不同于他人的强大气场,她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和多久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乐文字,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相逼,弄的倚老卖老的多久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不过后来,还是武则天给了女子展示的机会呢。
此书介绍了很多国家的奇闻与怪异,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们都是彬彬有礼,谦卑有序,有些太过谦让了。两面的人只要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小人的嘴脸,积极的讨好他人;而遇到没钱没事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当之风气就亦是如此,能听进忠言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唐太宗李世民其则为一个深得民心的君主,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愧深得人民的忠诚与信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作者暗暗的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但是女儿国恰恰是“男卑女尊”的制度,那时男子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相反。一想起林之洋所遭遇的一些事情,就不禁感言:“难道古代妇女就没有受过吗”?有谁会可怜过她们呢?因此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与非人道性质。
“田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缘起缘散,花开花落。虽不能左右,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镜花缘心得体会篇4
艾瑟尔以一个最普通的女仆身份出现,普通到初次阅读的时候压根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然后十年后的某个午后,艾瑟尔带着与曾经主人菲茨伯爵的私生子和菲茨在威斯敏斯特宫,这个英国的权利中心的台阶上狭路相逢时,可以骄傲地以议员的身份径直走过去,而不是曾经站在一旁,垂下眼睛等主人走过。十年前的发乎情,十年后的止于礼,是巨人的陨落,更是巨人的崛起。
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艾瑟尔用它完成了人生中最华丽的转身。然而这十年的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最开始的她,未婚先孕,丢掉工作,被父亲赶出家门,拖着沉重的身体独自在伦敦的某个工厂里暗无天日地劳作着;后因偶然的机会,成为《军人之妻》的编辑,她终于开始为自己的理想工作,虽然发行量不大,但她只是坚定地努力,慢慢地积蓄力量,终于在竞选中一次偶然的提名,给了她一个全新的思路。第一次提名艾瑟尔为工党议员时,作为竞争对手的她的丈夫甚至是愤怒的,然而孩子不期而至,但这从来不是女人停止追求自我的理由。她虽因怀孕放弃竞选,但仍可用其他的形式继续自己的追求。直到几年后第二次机会来临时,艾瑟尔终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早就该属于她的席位。
艾瑟尔并非圣人,在面对血汗工厂中辛苦劳作时,她也埋天怨地过;在面对菲茨提供的切尔西大宅时,她也犹豫徘徊过;在面对意外的孩子打断她竞选道路时,她也灰心丧气过。但这些都阻止不了她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否则这十年的光阴足以耗尽她一生的能量。命运从来都不会苛待勇敢选择的人,当然也不会辜负艾瑟尔一次次的勇敢抉择。
存在即有合理性。话虽如此,可万事万物总有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总要有人敢于怀疑它,挑战它,打破它,以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世界或称为一个更让自己更满意的人。人类社会不正是这样缓慢而坚定地前进吗?勇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训练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被逼迫出来的。我们一般处于舒适区,人类的趋利避害本能促使我们常常习惯于停留于此,然而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必然经过成长区,大大小小的成长区锻炼着我们的能力,在这些成长中慢慢积聚勇气。比如母亲这个角色,常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强”,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在这个漫漫夏日,多亏了《巨人的陨落》里的那些勇敢的人,不论是面对不合理要求而敢于违抗自己军官的戈雷果里和比利,还是敢于挑战权威始终有自己思想的沃尔特和茉黛,甚至是一次次耍滑头的列夫,都让我渐渐找到曾经遗失的勇气。处在这样的生活里已经太久了,久到已经分不出彼此。
与恶龙缠斗过久,本身也会变成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亦会回以凝视。是时候了,是时候卸下心中的恨与不甘,勇敢选择一条心之所向的路了。
镜花缘心得体会篇5
转眼间才发觉自己在_中学的三年时光已经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快要结束了,无论是内心的不舍还是对未来的憧憬都让我的情绪变得复杂许多,毕竟无论是师生间的情谊还是与同学间的友情都是自己感到难以割舍的,而且老师的教导以及自己三年来在_中学学习的时光都让我收获了不少。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习比较辛苦却让我通过老师的教导成长了许多,尤其是我从未在学习方面有所松懈的情况下自然能够较好地得到老师的认同,毕竟学习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自然不能够因为自身的懈怠导致成绩方面落后于人,只不过由于我在以往的学习中存在着偏科现象导致部分科目的成绩并不理想,所幸的是无论是同学的帮助还是课余时间的请教都能够让我有所收获,而且我也并未放松过对弱势科目的学习从而逐渐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了这部分差距,而且我在课堂上也建立了错题集并根据老师授课的内容认真做好了笔记,即便是以往错过的题型也都会将其认真记录下来并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由于我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思想方面的不足从而积极向成绩优异的同学学习,即便是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也能让我明白自己学习方式的缺陷,毕竟闭门造成很难让自己的成绩实现较大的突破自然需要经常向同学请教,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友情的建立还是知识的学习都让我重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我而言无论是学习中的相互竞争还会课余时间的探讨都能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所以我从未在学习的过程中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并在老师的建议下找准了努力的方向。
也许是不重视高中阶段的体育锻炼的缘故导致我的体质并不算好,再加上我也并不喜欢体育活动从而仅仅是将精力放在学习之中,只不过体育老师的嘱咐让我明白体育成绩不合格的话很容易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再加上步入大学以后需要迎接军训的缘故应当加强体育方面的锻炼才行。虽然我也曾积极参与到校园各项活动之中却因为能力有限的缘故导致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但也因为每次参与都是对自身的锻炼从而让我积累了不少参与校园活动的经验。
即便再过不久便会高中毕业也不能够忘记这段时间在学习中的努力,更令人难忘的还是同学间的友谊让我在高中的生活中获得了不少帮助,也正因为我在高中生活中从未留下任何遗憾才在离别之际感受到内心的喜悦,接下来我应当做好对大学生活的规划从而在将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
镜花缘心得体会篇6
读《镜花缘》之前,我曾读过《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的是灵石、仙草下凡经历红尘的故事。
?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和开始,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略到它的含义。读到后面,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它似乎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依旧如此清晰。也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书中的描写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从唐敖梦想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开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在我看来,其中讲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钦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赋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镜花缘》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寻找十二名花。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样。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寻找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该就是无缘有分。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得太多太远太广阔。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寻找;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和执著,让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梦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梦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来品味。毕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镜花缘心得体会篇7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自嘉庆二十三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到各方的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都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国外一些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工作,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目前《镜花缘》已经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
?镜花缘》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该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多个方面。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风格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以及思想机的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但是另一方面该作品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无力;后半部分大谈学问,比较累赘。但是这部作品从整体上来说,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在宁静的午后,手里捧一杯暖茶,静静翻开书本,细细品味清隽的文字,幸福,由书中来……
镜花缘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