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观后感时要避免生搬硬套和模式化,要有独特见解和观点,通过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我对人类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武汉日夜》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1
同心战“疫”互相“罩”??
疫情之下,人们戴上口罩,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只有每一个人都负起责任,才能歼敌于无形。只要风雨同舟、同心战“疫”,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
看吧,共产党人用无悔初心“罩”着,在急难险重时刻挺身而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共产党人都曾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那是出发时的赤诚初心,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无悔誓言。越是危急关头,越要践行誓言,越能体现忠诚。疫情之下,党员先上。面对严峻疫情和复杂斗争,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铁肩膀、硬骨头担起了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沉甸甸的责任,在救援一线挺身而出,在防控一线带头坚守,在建设一线争分夺秒,在战“疫”一线英勇斗争。无论什么岗位,不管什么时候,每一个9000万分之一的率先垂范,都将凝聚起亿万干部群众的磅礴之力。疫情是大考验,也是训练场,我们要把人民安危放在心上,“考”出优秀的成绩,“罩”住风险的侵袭。
看吧,医务工作者用医者仁心“罩”着,在救援火线上英勇奋战。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畏向前、勇敢“逆行”,始终奋战在抗击病魔、救死扶伤第一线,以血肉之躯铸就火线上的中流砥柱。穿上防护服,他们就是“送瘟神”、救生命的白衣战士。而脱下战袍、摘掉口罩,他们也是普通人,需要爱与温暖。口罩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勋章”,他们在我们心中树立了榜样。正是有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罩”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有了坚实的保护屏障。我们每一个人、全社会都要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用我们的默默鼓劲、居家观察、爱心奉献,给他们加油,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祝福,用我们的感恩、配合与爱护好好“罩”着他们,希望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能平安凯旋。
胜利终将到来,因为我们互相“罩”着,不只是戴上了口罩,还有最坚定的信念、最热忱的初心。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2
连着好几天的热搜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型肺炎疫情”“武汉加油”……这是最黯然无光的一个春节,疫情期间,武汉恣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这是最热血高昂的一个春节,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一曲无畏的家国无疆。
可能因为网络,作为00后的一代,我们很关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惊愕中不经会思考。这次的打击应该是报复,来自大自然的报复。
想起不久前的一个热搜“长江白鲟没有进入2020年”,而大家也对这次疫情也有一定的认识,因食用蝙蝠而感染,大规模传播。看着疫情地图不断的被填满,人数的不断上涨,可谓是人心惶惶。同为野生动物,长江白鲟和携带病毒的蝙蝠有不同吗?可能有人会说,一个不带病毒,一个带病毒。但我希望长江白鲟也带病毒,这样它是不是就可以走的慢一点。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物种,长江白鲟没有进入2020年,实在令人悲
古语有云:“千斤腊子,万斤象”,“千斤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长江白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具体到长江白鲟灭绝的原因,目前尚没有权威的答案,但从常识而言,指向的恐怕还是过度捕捞在内的人类活动。
我想,对于人类,某种蝙蝠携带的病毒会使我们得病死亡。但对于动物呢,人类何尝不像一种致命的病毒,一种慢性病毒,在逐渐侵蚀着它们,不但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还在剥夺它们的生存能力。
人类自诩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但我认为,人,并没有在食物链里,我们是残忍的杀戮者,是无情的创造者,是不属于任何分类,独成一类的病毒,这个美好的世界是人建造的,也是人破坏的。我们像是笼子内的困兽,自认为无敌,03年的非典我未出生,我并不知情,20年的新型冠状肺炎令我惧怕。
新型冠状病毒源于武汉野味市场,一切悲痛苦难看似归咎于无知的吞食野味者,但进而观之,武汉野味只是导火线,是高挥匕首的刽子手,真正应该反思的是这场疫情背后的根本因素,从另一种角度看,纵使此次疫情不发生在今天的武汉,它仍然会在中国另一时间另一地点野蛮生长,这不是一场偶然的悲哀,而是历史的必然。
最后,愿曙光到来,愿明天的热搜是“新型肺炎疫情成功控制”。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3
2020,我们正式进入了21世纪的20年代,告别10年代的我们无疑都已经成长了。但新年已至,本该亲戚间开心聚会并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却充满了阴霾。
2020年的开头似乎在与我们大家开玩笑,新型冠状病毒搞的人心惶惶,篮球巨星科比及其爱女的意外去世则雪上加霜,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2020年的期待值。
许多人都在社交网站上写下“2020年,可是我多年前梦中的年份啊”这样的话,可见大家对2020已经有了失望,与自己理想中的2020年似乎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有失望,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这个春节让我认识了钟南山院士,让我看到了他的学术精神,了解到了他对中国的伟大贡献,2003的非典他在抗疫第一线,现在84岁高龄的他,也依旧在抗疫的第一线,这让我明白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深刻含义,这个春节,钟南山爷爷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这个春节让我明白了为国家的奉献不在乎大小,在于心意,我看到了各个村子贴出的通知,让人们不要聚餐不要外出,我看到了亲戚们发的朋友圈,全是在家里蹲的无奈,这无奈中却也包含了对国家控制疫情的盼望。看啊,人民都听从国家的指挥,不聚餐不外出,万众一心,又怎会没有效果呢?
今年的寒假不像前两年那样冷,没有下雪,是一个暖冬,但下雨的日子很长,不过最终还是变回了晴天,阳光明媚,使大地充满了生机。
相信这一次疫情也会像天气一样,雨过天晴,最终见到阳光。再者说万事开头难,2020年的开头虽然并没有那么美好,但2020年接下去的日子一定会充满欢乐的气息,人人被幸福围绕。
最后,希望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4
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题记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最美逆行者!
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5
“收放自如”彰显大国治理“制度优势”
“收”是“白衣执甲”星火集结,“放”是“荆门护送”英雄回家。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通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出来的。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逆行“收”于武汉,29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救。“荆门”护送英雄,交通运输部协调上百家公路、民航、邮政系统企业参与撤回医疗队运输保障工作;发改委协调铁路部门加挂专门车厢,提供优质高铁服务;公安部全力做好途经道路交通疏导、巡逻管控;工信部重点做好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通信保障……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动员能力。能“收”亦能“放”,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生动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发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举各地之力、集省份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收”是“按下暂停”静静等待,“放”是“城市重启”烟火回归。暂停不是倒退,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新冠疫情影响范围大、牵涉领域广,需要多方面、全方位配合,更需要全覆盖的社会动员。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决胜大考的最大底气。因为疫情,14亿全国人民顾全大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集体“宅”在家里,自觉发挥历史主体作用;一些疫情严重的城市需要“封城”,民航、铁路、客运、轮渡、地铁,说停就停,来阻断病毒传播。如今,国家按下重启“加速键”,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迎来久违的烟火气,城市的“齿轮”开始运转起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这种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凝聚力,让中国一次次履险如夷、化危为机,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能“收”亦能“放”,彰显着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下,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显著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6
心连心共抗疫情
2020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伴随着喜悦而来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它是一种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生命力顽强的新型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了病毒,不仅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可传染。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消化道传播,它的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表现在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为鼻塞、流涕、肌痛及腹泻等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这一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和多脏器衰竭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热、轻低乏力、无肺炎表现。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我国的此次疫情覆盖了200多个城市,各地调抽人数也是数不胜数。每一位踏上征途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在一场以生命做筹码的灾难面前,每一位挺身而出的人都足以配得上“英雄”二字:84岁高龄的钟南山告诫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第一时间到达武汉;一位90后医生宋英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工作中,多日连续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猝死离世;医师蒋金波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工作多天,突发心梗不幸去世,年仅58岁……也许英雄并不会脚踏七彩祥云从天而降,但他们会在困难当前第一时间站出来。
这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会有机会反败为胜。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7
?武汉日夜》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人物、画面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打动我的,相信也能让观众真切体会到这种真实的力量。
1月6日,首部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发布预告片,并开启全面预售。《武汉日夜》导演曹金玲说,她相信真实的力量。《武汉日夜》由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精炼而来,是30多个摄像师共同完成的,他们来自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电视台、《长江日报》等武汉媒体的摄影记者、摄影师。
曹金玲导演的上一部作品、环保题材的《莫尔道嘎》,入围第4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临危受命”的她之所以扛起《武汉日夜》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大旗,是因为她相信真实的力量比高超的电影技巧更容易留在观众心间。
曹金玲说,她接触到这个纪录片项目时已是4月底,拍摄工作基本完成,素材量非常大,多位摄影师从去年1月23日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开始拍摄,涉及抗击疫情的方方面面,有些画面让她深受触动,她决心尽全力把这个纪录电影做好。
?武汉日夜》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真实背景,展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社区居民等人物众生相,借助真实视角探寻普通人的不平凡,平实记录平凡英雄的伟大之处。影片内容全部为2020年初武汉疫情期间拍摄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力求记录疫情下,抗疫医护和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存和生活状况。
《武汉日夜》观后感篇8
2020,一个美好的数字,一个特别的年份。可是,新型肺炎的到来,给整个中国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它像一片黑云笼罩着整个中华大地,刹那间,天空黯然失色。
然而,在这个繁衍了五千年的民族背后有一群团结一心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期盼着黑云背后的太阳。
争分夺秒,医者仁心
这位是一群勇敢无畏的人们,他们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为“国家”,奔赴在疫情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抗击病毒;“年前想着要换个新发型”结果还真的“如了愿”的护士为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剃了光头;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继续投入工作中……像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无谓生死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白衣天使,不计酬劳,无论生死,为民族担当,中国脊梁。
幕后英雄,点点星光
这位是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倾尽所有捐赠着医疗物资。无数网红明星纷纷慷慨解囊;出租车司机捐赠50000只口罩并亲自送往武汉;“我来想办法,坚决不能让兄弟们挨冻”一位后勤组组长为了让奔赴疫情一线的战士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东奔西走,寻找物资……他们不是医者,救危难于生死,防疫情之蔓延;他们不是先锋,守万家于平安,固疫情之防线,疫情当前,他们退居幕后,坚守岗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防疫防控添助力。这世界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
不过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萤火汇聚成星河。
爱与善,无关阶级,无关年龄,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至善至美之人。
中国,这是一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这个美丽的国度,纵使个人力量只如山丘小溪也能汇聚成山川河海。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做到的就是待在家中,关注疫情,不信谣,不传谣,把信任托付给身在疫情一线的“战士们”。并且努力学习,砥砺前行,这样才能不辜负无数人的奉献和付出!
疫情愈汹,我们的民族便愈团结愈坚不可摧。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地震挺过来了,所以今年的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挺过来。只要我们众志成城,这次疫情的“黑云”终会消散,“黑云”背后的太阳终会升起,武汉终归安宁。
我们做个约定,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一起去武汉赏樱花可好?
《武汉日夜》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交警观后感8篇
★ 教学观后感8篇
★ 童话书观后感8篇
★ 梦想观后感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