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心得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次的心得都是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评估,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心得是自我提升的动力源泉,激励我们在每一次尝试中不断超越,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八佰》观后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八佰》观后心得8篇

《八佰》观后心得篇1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八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铭记民族的苦难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点30分,电影开播。断壁残垣、战火连天的场景一下子就让全场静悄悄的,瞬间安静下来。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导演管虎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他们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众生,这些普通士兵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展现出一幅英勇顽强的抗战群像。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一次次被中国军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抵抗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难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热血和生命守家卫国的故事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学生。“老师,你哭了吗?”走出电影院,这是学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普通士兵挥洒民族气概,小人物舍生取义哭倒学生是我真实的感受!”这就是老师的答案。到了泪点,整个影院抽泣声一片,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看完电影后的学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坚守感动,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振奋,有学生真挚表达:“电影《八佰》,特别棒特别感人的一部电影。这些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义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一位学生在返回的路上说:“看到那么多战士壮烈牺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泪,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战。”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很多同学却不好好读书,沉迷手机,活在网络世界;也有同学在学校不想努力学习,只图安逸享受;更有同学在教室不认真学习,不尊重老师……我们不指望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什么,我们只愿大家有所触动即可,哪怕是一丁点的都不枉费13元的电影票钱。

电影中,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界,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不由感叹: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学习,锤炼本领,奋发有为,以千万个“小我”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八佰》观后心得篇2

今天,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

这是一部抗日片,根据保护上海四行仓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上海四行仓库,由420位官兵来守护。

刚开始日本兵来攻打的时候,中国士兵用伏击战把日本兵给打了回去,把尸体扔到楼房外的水里。为了锻炼新兵,长官让几个新兵近距离将日本的俘虏给击毙,新兵们吓得都不敢拿枪,战争的残酷,鲜血使他们心里崩溃,但是没有办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国先进得多,开着防弹车和一个大型机器拆掉三个窗户,企图强攻,然后呢,中国士兵无奈之下,背着炸药包,然后从楼上跳下去,每跳一个人,都会高喊着:“我叫______”,随之与装甲车同归于尽。看到这个场面,观众们无不流泪,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把日本军打得魂飞魄散。记住吧,每一位英灵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那一个个名字写进了历史,刻在我们心上。

为了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只有420人的第一营,号称“800”人,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的效果。升旗那个场面,同样让我们泪流满面,同时热血沸腾,在明知道升旗会引起日本人疯狂的报复和更激烈的攻击,为了唤醒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旗子高高升起。一边流血奋战,一边却歌舞升平,当时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危险和民族的危机。

耳边至今还响起团长谢晋元说的话:“虽然我这场战斗注定是失败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觉醒。”英国租界同意说让中国士兵从租界撤离,本来是中国自己的土地,却变成英租界,冒着枪林弹雨过了桥,却被迫被解除了武装,这是多么耻辱!后来,撤离了的士兵们大多结局悲惨。

在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还是个小孩,他很害怕战争,但是随着他在老兵的带领下,越来越不害怕了,奋勇杀敌,在战争中成长,在血的洗礼下勇敢。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无数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中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辈,让中国强大,傲立于世界。

《八佰》观后心得篇3

今天终于有幸在炜华见识到了《八佰》这部影片。我认为这确实是最能扣动我心弦的一部战争片。

然则,要进行分析,最直观的方法是比较(fhj老师说得好)在这里我想和7—8年前看过的一部影片《狂怒》进行比较。

首先的不同是二者的地域文化差别,同是二战,一个是国军抗击日军,一个则是美军抗击纳粹,都体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然则两者表达的主题在最主要的铭记历史,守卫和平之下,略有差异。

我认为狂怒他很好的体现了人性,人性最震撼的地方就在于成长性,即从懵懂出发,到坚强乃至异化为残忍,最后终于把生存本身奉为圭臬,可能这对于我们有些人来说算是局限的世界观,属于一种关在果壳中的悲剧,然则仔细思考,这恰恰也是对于反战最好的呼声,我认为影片最后诺曼被一个纳粹军少年放过是点睛之笔,但又显得力道不足,少年意味深长的笑容似乎超越了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偏向纪实的战争片确实不合常理,我认为他真正的意图不是为了体现侵略者超越国家立场能够获得人类共同体的同理心,而是一种人类摸爬滚打误打误撞走到的明哲之路(因此少年的表情完全可以有一系列的变化)可这如同一个闪耀的火花,与百年后我们的心灵相呼应,随后又在百年前的洪流中熄灭,说到底,也是悲剧。

八佰则是以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与史实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部血肉分明的战争巨作,编剧显然是有心把中华曾经生过病和仍然有希望的两个维度缠绕在一起,然则我认为生过病这个部分很不巧的被桥那边的激愤呼声所冲淡(可能是我本人的问题,但我是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这不属于对这部影片的苛责,因为这部影片的表现手法注定了达到两者的平衡交融,以致还原历史真实模样的同时还不忘传递精神已经是最难最难的事了。为什么?影片用了一个绝妙的表现手法租界和四行仓库中间的那一座桥,极大极大放大了战争的悲剧性。这里大致有三点:租界和四行仓库仅仅数百米天差地别的景象令人咋舌,令人难过,令人绝望,仿佛刚要游出水面,岸上有人看着你眼睁睁的被一种力量瞬间又抓回水底一样;而桥不仅作为连接的载体,更在于是一个作战的场景,日军从中期的进兵突击到后面的狙击式猎杀其实角色定位是略有不同的,前者有着一种正面公平对抗的感觉,后者日军不见人踪影,只有子弹在一个一个射穿士兵们的胸膛,仿佛是死神而不是侵略者,绝望瞬间拉满一层,所以随着时间的进展,会将绝望拉到更深,因此战士们的觉悟越来越高,才尤为可贵。最后桥也扮演了一种生命通道,距离很近,实则很远,这显然是编剧明示的内容,以及影片头尾诸多意识流手法不多赘述。

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些尴尬,说是对比,其实只是阐述了两个影片不同而各有魅力的优点,未来若能更加完美的将二者合为一体,我想历史战争对人心的震撼和教育意义,也将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乃至每一个世界公民的心中!

《八佰》观后心得篇4

我一直以为,和苏州河畔相关联的一定是轻柔的吴侬软语,或者是悠扬的苏州小调,直到这部电影镜头将画面在这里缓缓展开。

苏州河水潺潺,悄无声息流逝,用一己之力划分天堂地狱两个世界,月色寒凉,照着南岸的天堂,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也照着北岸的地狱,硝烟弥漫,残垣断壁,这样的景象,何其震撼,何其直击人心!

没有援军,没有退路。

历史就是如此残忍又真实,孤军奋战的四个昼夜里,在这场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中,那为壮声势对外号称八佰人的四百人,生命在那一场战役,永远被定格!

被战争裹挟的每一个幼小的个人,都有牵挂,有挣扎,有惶恐,每一次天明,都有人再也没能睁开眼睛,这里没有风花雪月,来不及说声保重,也许下一秒就是永别,可我庆幸,没有人真的退缩,当士兵们舍身炸日军的钢板阵,一个接一个的名字报出来,一个接一个的赴死,我的眼泪汹涌而出,他们也是儿子,也是父亲,也是丈夫,可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也是他们。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的身影,从未远去,直至今日依旧在!

近日,卫国戍边烈士遗骸的现场交接仪式上,大型军机抵达机场,将士们列队集合,为保卫国土的英雄们鸣枪致敬,无比庄严的仪式,是给他们的最高敬礼。

他们是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牺牲的烈士,是以生命为代价守卫祖国疆土的人,他们中有人即将为人父,有人只是青涩少年,他们也曾在某个夜晚抬头望月思乡,但这一刻,母亲的思念没了尽头,那些爱着他们的人也再等不到消息……

保卫祖国疆土,守护巍峨边界,当肩负起这样的神圣使命,他们便是身披铠甲的勇士,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敬佩的人!

我们的民族,遭遇过天灾肆虐,也对抗过战火纷扰,我们的民族从废墟中一次次站起,一次次奋进。

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不要忘了祖国,不要忘了舍生忘死守卫祖国的人,不要忘了是谁在身后为我们守护和平,守护安宁,我们这些被守护的人,能做的,唯有铭记,唯有敬畏!

望明朝,未有人尝战血,未有人闻硝烟,未有人顾自看战场寒凉的月光。

《八佰》观后心得篇5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众所周知,《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影片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__四行仓库,与租界之间只有一条河的距离,他们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他们只有400人却对外声称800人,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来。从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对于为淞沪会战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它甚至没有采用史学界惯用的“八百壮士”一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导演管虎用一个“佰”字,克制地体现了中国人都懂的中国军人内涵。

影片一开始从逃兵的视角进入,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__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影片中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称三个小时让__沦陷,攻破四行仓库。于是,英国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赌,因为租界是英国人的地盘,所以他们有权接受。所有在租界的中国人,都跑出家门在围栏边观看这一场战争。童子军们正在积极的让人们捐赠食物、钱财、水和药品送到四行仓库内。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东西寄回家乡,这是一场残忍的战争。日本人要用飞机重炮等重型武器来突破四行仓库,但是会避开租界。为什么要避开租界,因为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国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张胆的侵略中国,别的国家只会看热闹,所以只有国家变得强大,人民才不会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战争打响了,士兵们在四行仓库的楼顶,升起了国旗。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长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八佰》观后心得篇6

若不是观看了管虎导演的那场《八佰》,我的思绪怕是永远不会回到1937年,沪淞会战末期。

大多数人物的名字早已记不清楚。在国家生死关头觉醒的军人数不胜数。没有什么英雄是天生俱来的,然而就是这些芸芸众生中的小市民们,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战友一个个相继被枪淋弹雨击中,那眼神从惊慌转向了坚毅。每日晚上,对岸的英法租界莺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四行仓库的士兵们却正在悲壮地互立遗嘱。

四天的时间也许只是短短一会儿,而小小的四行仓库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难。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束上炸药包从楼上跃下,炸得血肉模糊。对岸的人们倾听着他们即将烧尽的生命做出的最后呐喊。不知那烧焦的气味是否犹如流星划过,给予中国一丝新的希望。枪眼无情,血淋淋的镜头反复上演,然而真实的历史只比眼前的更为残酷。

年仅十三岁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内,看着他的舅舅在对面的钟楼上被凌迟处死,目睹他的哥哥在护住国旗之后流血过多而活活死去。在这样的时刻,他只听到人们对他说:“活下去,替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又该是如何呢?在他夺过旁人的酒一饮而尽时,那一声“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长的标志。

外国人一字一顿地对谢晋元说,他们只不过是在演戏给西方列强们看罢了。那一刻,谢将军的脸庞上写满了茫然和失望。11月1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退军。中国投降,并不是所有的努力与牺牲都会迎来一个童话式的结局。当我们的民族病了的时候,这些牺牲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他们说他们会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东方明珠承载着国人的骄傲。灯光缤纷之下,国人的生活透露着幸福与安详。他们牺牲后化为的尘埃依旧游离在此。那一张张义无反顾的脸,永远、永远不会令人望却。

《八佰》观后心得篇7

2020年第一次进影院的朋友,是需要勇气的;2020年第一回看电影就看惨烈的影片,也是需要勇气的。

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年轻,回来后说起对《八佰》的观影感受,一再表示:看得压抑、难受,也流眼泪了。战争非常残酷,特别庆幸自己生于和平年代,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是啊,历史是断不能忘记的,电影《八佰》不能说它拍得有多好多完美,但经历过半年抗击疫情的人们,还担忧着全球抗疫的前途出路,心情不会有多舒坦多畅快。在历史的洪流中,中国人民经历着一场接一场的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歌里的歌词字字引人共鸣,在和平的日子里想到苦难岁月,不免感叹:五星红旗能升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少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捍卫 守住的国旗!

电影《八佰》,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国儿女的爱国情怀!历史一次次地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要受欺侮受凌辱。我辈应该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人中国人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导演管虎执导,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陆思宇、张宥浩、魏晨、李晨、白恩、余皑磊、俞灏明、郑恺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且不论票房,相信所有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会作出这样的评价:真实、震撼、感动。

日军侵华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的血泪史。影片取材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四行仓库战役。为掩护五十万国军西撤,一支队伍奉命死守上海最后的阵地“四行仓库”,与日军拼死血战4天5夜,中外听闻者无一不为之震动。为大壮声势,这支四百余人的孤军对外称有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这让我们想起小时候读过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被日寇逼近悬崖,壮烈牺牲的故事。万恶的日本鬼子!

抗击日寇的英雄,一个个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了。“上等兵__,一等兵张承寅,列兵赵小山……”士兵们面庞清瘦,操着不同口音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遗言,他们原本就是最普通的百姓,本该过着平稳安宁的生活,却被一声声炮火轰炸推着来到了战斗前线。

当面临敌人的包围和猛攻时,生死存亡之际,贪生怕死是狗熊!一位士兵喊出“娘,孩儿不孝了”后,便背着炸药包纵身跳下高楼,与敌人同归于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中国人的骨气!

四行仓库是士兵们最后的阵地,也是他们的坟墓。在烈焰笼罩、敌军四围中,士兵们用尽最后一滴血与最后一颗弹,也要向敌军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仓库紧邻苏州河岸,密集的枪声吸引了大量租界民众在河对岸围观,甚至目睹了我军21岁士兵陈树生,身绑手榴弹从残破的墙体洞口跳下,与攻楼的日军同归于尽。这是一场“直播”式的战役。誓死不当亡国奴!惨烈的一幕幕一瞬间把民众的爱国热情燃起,于是纷纷踊跃捐赠物资。此时此刻,虽不能一同抗战杀敌,但他们与八百壮士的心是在一处的。

国仇家恨,生死存亡。他们虽然只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但每一张面孔都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战火纷飞中,每一次牺牲都振聋发聩、震撼心灵!为国奋战,视死如归,每一个无名小人物皆是英雄,皆是丰碑。

离开影院的我们,热泪盈眶,感恩我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祖国,有着伟大的人民啊。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用了多少的鲜血才换回来的,永生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民族大义,是最考验人心的。为了让今天过着幸福生活的同胞们好好上一堂历史课,导演是煞费苦心了。该片的故事背景之所以选择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就在于那时我们民族经历了最为惨痛的灾难,它和我们现今每一个人密切相关。导演希望我们牢记国耻,牢记使命,于是不计代价也要拍好这个故事,在荧屏上再现这个故事。导演管虎十年磨一剑,这部电影是否实至名归被称为“华语战争片新高度”?未曾观影的朋友们,不妨坐在大荧屏面前,一起见证这场孤军奋战的战争大片吧。

电影《八佰》带着国人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苦难岁月,记录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价值观。战争是残酷和血淋淋的,战士,为了守护亲人和家园牺牲自己,民族情怀令人动容。致敬英雄,你们永垂青史!

《八佰》观后心得篇8

电影《八佰》于8月14日举行全球云首映礼,电影的首波口碑也随着首映与点映释出。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热血和生命守家卫国的故事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广大网友,“看哭了”成为被大家频频提到的关键词。有观众说:“到了泪点哭得发抖,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更有观众表示:“周围人哭成一片,终于明白为什么座位上要放纸巾了。”作为电影行业复工后上映的首部商业巨制,《八佰》反响热烈,口碑不俗,获得了淘票票平台开分9.4,猫眼平台开分9.4,豆瓣平台开分8.3的好成绩。电影《八佰》将于8月21日全国上映,也将在8月17日到8月20日继续点映。

英雄催泪!普通士兵挥洒民族气概 小人物舍生取义哭倒硬汉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一役,导演管虎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他们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众生,这些普通士兵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展现出一幅英勇顽强的抗战群像。首波看完电影的观众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坚守而感动,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而振奋,有网友真挚表达:“安利一下电影《八佰》,特别棒特别感人的一部电影。这些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义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不少观众表示在观影过程中“哭得口罩都湿透了”,一位男孩的母亲评价电影:“看到那么多战士壮烈牺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泪,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战。”《八佰》更是看哭了不少“硬汉”男观众,观看首映的吴京就感慨道:“我不轻易哭,我哭了好几回,非常非常的感动。我感受到的是在镜头背后,导演、主演、每一个工作人员,他们的智慧、专业、心血,我看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演技在线!抗战群像感染力十足 全片只有演员没有明星

电影《八佰》汇聚了一众实力演员,在导演管虎的镜头下,演员们奉献了自己演技的高光时刻,首轮看过影片的观众对片中演员的表现赞不绝口,称这是一部没有明星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演员是为剧情服务的。豪华的主演阵容用演技演活一个个角色,欧豪、魏晨、唐艺昕、李九霄等年轻演员也很好把握了角色,将角色演绎的恰到好处。”王千源、张译、姜武延续高水准发挥,他们对手戏火花四射,被网友盛赞“为角色注入灵魂”。更有观众表示甚至没认出片中的演员,表示:“他们演出了普通人面对战争的反应,感染力十足。”

视听盛宴!苏州河两岸视觉冲击强烈 《八佰》获赞真正的“中国大片”

?八佰》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电影中,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借,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有观众感叹:“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而壮烈的战争场面,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自来水”发声:“看完就一句话:都去看!别说中国没有大片,这就是!”全程的imax拍摄更加凸显了视听的震撼与恢弘,不少观众沉浸在片中,直到字幕放映完后才离场。

震撼巨制!战争大片推进电影工业化 硬核品质树华语电影里程碑

?八佰》是疫情后上映的首部国产商业巨制,打响了电影行业复兴的头炮。提前点映的《八佰》也成为了许多阔别影院已久的观众今年回到电影院观看的第一部电影。而影片凭借顶级战争商业大片的高品质征服了第一波观众,获赞如潮,被评价为“里程碑式华语战争大片”、“国产史诗级战争大片”。观众盛赞《八佰》是中国战争片里最重要的一部,不论是技术还是平民精神:“《八佰》的质量可以说十分硬核,它是近十年最好的战争片。”“《八佰》是我看过同类型题材中最好看的一部,二刷imax!”电影《八佰》吹响了鼓舞人心的号角,作为开路先锋,不负众望,为2020电影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被网友评价为“电影复工之后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

《八佰》观后心得8篇相关文章:

疫情观后心得体会7篇

微观世界观后心得7篇

2024时代楷模观后心得体会5篇

论语心得观后感5篇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榜样心得体会观后感推荐5篇

政治心得体会观后感7篇

安全至上生命至上观后心得6篇

疫情观后心得体会最新7篇

《榜样》5观后心得体会6篇

《八佰》观后心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