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作文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整理自己的思绪,从而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作文的创作过程培养了我们的耐心,让我们在反复修改中追求完美,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辛弃疾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辛弃疾的作文8篇

辛弃疾的作文篇1

稼轩,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上元灯节时,火树银花不夜天。

一袭青衫,一把佩剑,似是穿过千年岁月烟尘,翩然向我走来。你的背 后是悄然变换的烟火,诉说着生命前的最后一次绽放。竟是艳丽如斯。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在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时,想起这句百转千回的词,究竟谁,能让人暗 自失了心。

我竟不曾料到是你。那断鸿声里的斜阳是你的,那塞上关楼的风刀霜剑 是你的,那酒旗招展的草庐前的`放怀一醉是你的,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 寂寞也是你的。

我曾无数次辽想,大漠深处翻滚的云海,暴虐的风沙,壮士思乡的浊泪 ,将军徒生的白发。你身影寥落,却依旧站得像一杆挺拔的标枪。

这又何尝是你的错?大宋王朝已暮霭沉沉,一人的悲痛抵挡不了命运的 翻云覆雨。纵使带湖十秋、瓢泉八载的苦闷竟还没有磨去你身上的傲骨吗?

人生一蹉跎,便是两鬓苍苍。

你悔了吗?

你脸上斑驳的伤痕,你脸上岁月的风霜,是想告诉我什么?

你竟不在乎吗?纵是世事变换,我已尽全力,争得这半生金戈铁马,这

半生江山妖娆。只是偶尔,无奈默然心生罢了。

罢,罢,罢。沧海又桑田,聚散复离合。千年弹指一瞬,百年尘世沈浮。

只换得一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的作文篇2

辛弃疾,你一生兢兢业业,一心想要精忠报国。你在家乡率先起义,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见风使舵,本着坚定的信念反金犯禁抗敌报国。后来你遇到了耿京,与他共商大计,与他奋起反抗,你尽自己所能,竭自己之力,满腔热血鼓舞起无数士兵的斗志。当义端窃走你的大印投奔金兵时,耿京的斩令落地,你却沉着冷静地请求三天期限,杀叛徒取大印。你跨上骏马,挥鞭向附近的金兵的营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去。而在山道上,你英勇果断,手起剑落,搜出军印,将义端的头颅挂在鞍上,催动坐骑,回营复命。

辛弃疾,你的赤子之心,让人震撼;你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你想要“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地杀敌报国,因而你组建了“飞虎军”,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一支令金人闻风丧胆的队伍。可谁又曾想到,你当初可是冒着杀无赦的危险地上请呈;谁又能记得,你当初在期限二十天的时间里而做出的努力。你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是为民,是为家,更是为国啊!

辛弃疾,你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在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时,还是在“单骑闯敌营,午仞数杀敌”的豪放风采中,都是那么的真挚。你晚年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且身体虚弱,仍心系国家。在九月十日,你憔悴的脸上忽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时如同又飞骑在战场上,对着金人砍杀,马儿不停地奔跑着,身后成千上万的大军跟着自己向北冲锋,旌旗飘扬,杀声震天……

辛弃疾的作文篇3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题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辛弃疾,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汉。

你文武双全,曾经率领五十骑兵杀入敌人十万大军,活捉了叛徒又亲自奔驰千里,押赴临安。你的军事才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可沉浸在欢乐中的南宋王朝却收回了你的军队,只给了你一支柔弱的笔。你这只猛虎,受尽了打击,你只能呐喊“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光在不经意间过去,你的青春也被时光替换,可你的意志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丝毫不变,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场,却报国无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可朝廷的腐败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猛虎来自内心的感慨。

渐渐得,流年染白了双鬓,知道此生壮志难酬,你怀着满腔报负却报国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现在仍是猛虎,只不过是一只醉倒的猛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到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选择了归隐田园,想在田园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体会田园生活的悠闲;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体会农村质朴的温馨。

当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在你六十岁时,朝廷决定再次启用你,可你却病倒了,只好辞官,从此卧床不起。

我知道,你壮志未酬。据说你在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我知道这是一只孤独而苍凉的老虎最后的呼喊。

辛弃疾,你那猛虎般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永远,在我耳畔回响

辛弃疾的作文篇4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桥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读着辛弃疾的《水龙吟》,我遇到了一篇文章,也遇到了辛弃疾。

小时候,曾经学习过《清平乐村居》,欣赏过如画般和谐的乡村美景,便一直认为辛弃疾是位优雅的田园诗人,但读过了《把栏杆拍遍》我才知道我错了。

其实辛弃疾并不是一直都是诗人,他是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的大诗人。我认为。在宋朝里,辛弃疾与岳飞颇有几分相似,一位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一位是英勇善战的勇将,一位也曾冲入沙场英勇杀敌,一位也曾涌出脍炙人口的名句……还记得辛弃疾的那首著名的'《破阵子》,那是辛弃疾被闲置时所作,但却生动地再现了战场杀敌之景。我所了解的辛弃疾至少也痛痛快快、利刀利剑地杀过敌的,他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无情践踏,起义抗金也曾多次胜利,而且,他干这些壮举时还只是个少年,却为朝廷痛杀贼冠,称得上为英雄。

与岳飞一样,辛弃疾的命运也是坎坎坷坷。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多年,倒有近20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的20年中又有37次频繁调动,官职是一降再降,但他却没有被命运所击垮,反而热情地迎接每份官职,认真地做好。他那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领会。

是啊,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没有人能说自己的路途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这些困难有大有小,而且无论大小,只要你肯努力,还有一颗像辛弃疾一样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超越困难。

心里突然间涌上一股力量,那便是辛弃疾的忠告:不畏艰难险阻,一定会取得成功。

辛弃疾的作文篇5

滔滔江水东去,南方柔弱的花朵开遍,纵使千娇百媚,哪能抵得上燕北的狼烟大漠。望北斗之星,观沧沧之海,此豪情壮志,南方胭脂俗粉,安能比之?

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少年的你,早已和祖父跨滔滔之河,登巍巍之峰,望金人国都,览民生疾苦。祖父虽在金国任职,却早已和金国立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誓要与金国兵戎相接,手刃金贼。你看到汉人在金兵统治下所受到的种种屈辱和痛苦,看到南宋皇室次次逃走的懦弱和胆小,看到城下尸横遍野、马革裹尸、血流成河的悲惨和无奈……虽未亲身体验过,但作为一名立誓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勇无畏的汉人,早早地就在少年时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时机终于来了。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竟贪得无厌大举南侵,不堪忍受欺压的汉族人民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你,正值青春年华,一心正直,也聚集了两千余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并捉拿了出卖耿京的叛徒。

勇敢的人,智慧的心,你入仕途,江阴签判,仕宦生涯,这时的你才二十五岁。

只可惜,南宋的皇室软弱,又甚缺慧眼识人的“伯乐”,你这匹千里马,怎能行万里路?

赵构下位,赵昚上台,你为君主宋孝宗的贤明和善用贤才而喜,却因为宋孝宗的不信任而感到忧伤。你当年兴冲冲地南下,只为以南宋之名,冲锋陷阵,北伐杀敌,可天不遂人愿,你竟落得了被冷落的地步,心里不由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你厌恶官场中那些狼狈为奸、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奸臣,这些人苟且偷安,将南宋引上了一条不归路,你更为自己而感到惋惜,便有了:“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你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叹报国无门,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你自叹自己不如曹操和刘备,这份自怨自艾,怕是对朝廷的失望,对形势的无奈,对国主的愤怒吧!

可事实总是那么的出乎意料,你到晚年,依旧不被重用,报国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只好在梦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表现出了一个古代词人报国无门的情感。

金戈铁马,一阵风流,铁血名将,两袖清风……你壮志难酬,面对山河破碎,往昔之梦,都一朝破碎……

辛弃疾,夏日的'光景那么的诱人,小池塘里的水小心翼翼地托着荷叶,生怕那荷叶上小巧的露珠滚了下去。只可惜,这俏丽的南方光景你已经见不到了。北方的朔气,在你的梦中,也渐渐远去……

辛弃疾,山东历城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你不仅是铁血名将,更有“词中之龙”之称。你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你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你的一生,不仅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贺新郎》《浪淘沙》等六百多首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的不休名作,为后人传颂,也鼓励着我们要树立爱国情操,以国为家,精忠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辛弃疾的作文篇6

作为南宋最为有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可谓家喻户晓。但知道他还是一位曾统帅过千军万马的将军的人,却不多。

没错,是他,曾带领五十余人闯入金兵几万大营依然全身而退;是他,带领家乡父老2000余人,渡过长江,坚决竖起抗金大旗;还是他,以一介文人,写下《美芹十论》这样的军事方略。想必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定会被南宋朝廷所重用吧?

然而,现实是辛弃疾一生都不为朝廷所重用。部分原因是他大声呼吁抗金时,大部分人却选择与金人讲和。以至于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伤自己的处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春风吹得百树繁花似锦,烟火如雨点纷纷飘落,香车宝马,满路芬香。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认为这句写的就是辛弃疾本人。在大部分人醉生梦死的情况下,辛弃疾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想,独自寻觅着自己的抗金之路。

抗金之路不成功。或许在开端时就已“失败”。因为辛弃疾出生于当时的金国,南宋小朝廷一度认为他是金国人派来的卧底,他与主和派意见不合也倍受排挤。等他再次披上战袍时已经年老了。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收复中原的信念,于是便将满腔的热血与报国之心投入到对诗词的创作中。

无与伦比的文采,始终如一的爱国心,就是这样的一个辛弃疾,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

辛弃疾的作文篇7

初识这首词,是在小学课本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当时看到这首词,先是被旁边的插图吸引了。铺天盖地的浅绿色,老人,孩子。觉得辛弃疾真是一位坦率的武将,温暖幸福的感觉从词中透出。

但是词未变,读词人未变,只是心境会随着时光年轮的刻画慢慢对词融入不同情感的体会。

孑然一座小茅屋,不蔽风日,茅草上烘焙着母亲胸脯一样的温热。屋檐低小,是微卷的睫毛。溪边的草竖起长耳朵,等候着远远传来的吴侬软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了一幅饱含深情的画面。只觉得翻滚的温情冲破了脚下的泥土直上霄汉,再如烟花般散落下来。星星点点的暖意浸透着。

一生戎马的辛弃疾描绘这样的和美时想必会眼眶湿润吧!金戈铁马数载,满心国计民生的他心中也一定会有一个小小的角落留给自己的家人。也曾像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般的决绝吗?也曾策马扬鞭回望却双袖龙钟吗?对这样恬淡快乐生活的向往与万分遗憾的复杂情感,在旁观黄发垂髫的那一瞬揳入了笔尖。

想到辛弃疾的遗憾,想到家人,如今再反复读这首词,也没了当年初读时轻快的心情。白发谁家翁媪。自己却没有机会看到爷爷满头白发的样子。词里那样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总是让我恍惚间回忆起小时候的画面。爷爷常在场院里拉着胡琴摇头晃脑地唱着《珍珠塔》,和在长凳上嗑着瓜子的奶奶一同看着我和弟弟妹妹满世界乱跑,打打闹闹。我们总是抢着到爷爷面前互相告状,为了一点小事便不欢而散,转了一圈回来又和好了。那时的'爷爷看我们,心里也会有“最喜小儿无赖”的相同感受吗?……一切都不得而知了。溪上依然青青草,可惜坟前却也已青青草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追忆一个人的时候,无论看到什么,无论在什么场合,总会有意无意地觉得里面渗着些许有关那个人的特别情感,于是有了触景生情,有了睹物思人。就像而今的自己,每每看到这首《清平乐》,总是有种怅惘的感觉,好像里面有着曾经的爷爷和曾经的自己。

如果让我选择,只希望不要做辛弃疾吧。不想远离家人数载偶然抬头看见一家人幸福的场面而满心复杂地写下优美的词作。只希望自己和家人会是幸福的主角。即使也是茅檐低小。

辛弃疾的作文篇8

涉世之初,他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他带着两千多兄弟投奔义军领袖耿京,他的文学才华被耿京尤为赏识。他曾率领50名骑兵夜袭金营,于数万敌人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逛奔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如此的英勇果断,他照样可以做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现实对辛弃疾十分残酷。他步入官场,用出色的才干为国效力,但他的豪迈倔强使他难以在官场立足。他多次受弹劾,官职被罢,闲居生活。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他为之感动。他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吴钩”本应在战场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说不出来的压郁苦闷之气,借拍栏杆来发泄,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往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他目睹宋朝官场黑暗,污浊不堪、不思进取,作者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空有报国之情却无报国之门,令人心生寒意,悲凉的沧桑之情跃然纸上,令人读着感慨万分。

辛弃疾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

家的温暖的作文8篇

奶奶的手作文满分作文8篇

我的老师作文初二作文8篇

我爱作文的作文500字精选8篇

写春节的作文初中作文推荐8篇

迷人的作文600字作文模板8篇

难忘的除夕作文作文精选8篇

过中秋的作文300字作文参考8篇

我的学校小作文作文参考8篇

写秋景的作文600字作文8篇

辛弃疾的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