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心得体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心得体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会写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看叩问初心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看叩问初心的心得体会篇1
观看叩问初心的心得体会篇2
观看叩问初心的心得体会篇3
说到初心,很多人习惯借助理论从大处入手解释其。诚然,理解初心需要树立相对宏观的坐标:一个远期的梦想、一份宏大的计划、一种集体的担当、一系列的规矩准则。不过,倘若只从宏观入手而不从微观叩问,初心就会变得模糊缥缈,继而引发诸多问题:或是“隔岸观火”,只从文件和纸面上去观察初心的光亮,却找不到那缕火光和自己的联系,产生不了情感共鸣;或是“走马观花”,光拿着大原则大道理来衡量自己,看到的都是这好那好,却看不到细微处的瑕疵;或是“坐井观天”,践行初心停留在理论的熟稔上,不能在实践的广阔天地中检验自己。
缺乏微观视角,讲出来的可能只是对初心的设想,而非对初心的实践;是明天该怎么行动,而非今天如何努力。由此可见,宏观的“望远镜”与微观的“显微镜”,是理解和践行初心必不可少的两面镜子。要想避免泛泛而谈、坐而论道,就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将初心细细分解、认真对标,从微观角度叩问初心。
沿着多彩生活的足迹,叩问初心是否鲜活。坚守初心不只是政治要求,也是富有趣味的生活方式。其实,从我们向陌生人传递一个微笑、捡起一片垃圾开始,初心已经在闪光了。践行初心重在“心意”到位,与其眼高于顶,苦苦寻觅“惊天大事”的机会,不如尝试擦亮眼睛,学会看到更细致的东西:为城市创建、社区服务和邻里互助添砖加瓦,带头维护市民文明准则、社区居民准则和家庭道德规范,从拒绝一场酒宴、拒收一个礼包做起,永葆干净底色,让初心变得更加饱满和具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党员干部都像苔花一样用尽全力、热情绽放,把诸多小细节都作为磨炼“党员气质”的契机,初心的光芒就能播撒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循着时间流逝的印记,叩问初心是否恒久。时间呈现着一切、塑造着一切,为观察初心提供了另一个微观维度。在时间的洪流中,有的碌碌无为荒废度日,有的却让自己忙起来,并乐在其中;有的任由烦闷和压抑淹没情绪,有的却能坚守本心,即便面对机械重复的工作也不急不躁,怀揣最初的梦想逆水行舟;有的等不及时间的沉淀,为了所谓前途心急如焚、玩弄手段,有的却始终向事业本身看,保持一身静气和一身正气。坚守初心就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论初出茅庐或功成身退,得意之时或落魄之际,万众瞩目或寂寞独处,都要在时间轴的“每一帧”保持应有的心境和温度。
沿着岗位变换的轨迹,叩问初心是否坚定。奋斗征途就是不断从一个战场走向另一个战场,因此,“岗位”构成了工作历程的基本分析单位。那些坚守初心的奋斗者,不论职位高低,岗位怎么变换,核心还是边缘,基层或者高端,他们都能挑起担子、扛起责任。坚持办实事解民忧,为群众守住美好生活;敢于冲锋陷阵,善于攻坚克难,为组织守住阵地、开创新局;忠诚干净,自觉拒腐防变,把言行规范在组织之内,约束在组织之下,为自己守住底线。守护好这些,才算守住了初心的点点滴滴,为奋斗的每一个站点“加油充电”。
当然,领悟初心、践行初心,不能只停留在微观角度,微观只是入脑入心的“接口”,接下来还要层层深入、步步提升,站在更高的位置去感受初心和使命的分量。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随着我们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经历过螺旋式上升,这份“初心”也将真正炼金砂而成金石,既在宏观上聚为一团火,又在细节上散作满天星。
观看叩问初心的心得体会篇4
常叩问“我是谁”,涵养甘于“布衣暖”的本真。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本份。甘祖昌将军一直认为自己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回归农民身份本属正常。张富清经常讲:“我一个小小的长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啊!”“党给我那么多荣誉,这辈子已经很满足了。”在他们的心里,不以时迁,不因位移,自己永远是原来的“我”。党员干部要常叩问“我是谁”,回头望望入党时的我,洗濯脱离群众的“官气”、自以为是的“傲气”,涵养甘于“布衣暖”的本真,永葆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一份子,走出“衙门”、走进群众,贴心交心亲民、念兹在兹忧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的境界。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锤炼过硬作风。要多沾着些泥土、多带着些露珠,当好人民群众应对困难“主心骨”,面对危急“定盘星”,干事创业“领头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常叩问“我从哪里来”,坚守乐嚼“菜根香”的淡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苦奋斗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老英雄张富清苍茫大山中,深藏功与名,对自己,他甘守清贫;对 家人,他不谋私利。周恩来总理为一顿饭三付饭费,不占公家丝毫便宜。在他们心中,不因功高,不为权重,坚守的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党员干部要常叩问“我从哪里来”,洗濯享乐之风、奢侈之气,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守乐嚼“菜根香”的淡泊,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慎独慎初慎微,自觉抵制糜烂低俗风气,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自觉抵制名利权色诱惑,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要常怀敬畏之心,吾日三省吾身,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立修德之志,涵养儒雅之气、君子风度、独立人格,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常叩问“将向哪里去”,沉迷“诗书滋味长”的甘甜。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对共产党人而言,永远不老的则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甘祖昌将军多次向组织申请,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张富清说:“党叫我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到哪里去。”在他们心中,不为名,不图利,记挂的永远是党和人民的事业。
观看叩问初心的心得体会篇5
在初一初二时老是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或者你长大想要干什么,我总是睁着茫然的眼睛摇摇头,然后他们就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怎么能没有理想呢?这么大了,总有自己的思想吧,没有一个目标哪会有信念,没有信念哪来的动力呢我每次都浑浑噩噩地点点头;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信念是多么重要,她能让我们前进的动力更大因为信念仿佛是心中的信仰,让我们的心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让我们更加坚定不移的向目标前进。
再坚定自己的信念如果不坚持也只是幻想。梦想离我们是遥远的。初一的时候我成绩还不错,可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散,总是不能坚持,喜新厌旧,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干劲很足,对我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两三下完事,还有一种就是凭新鲜感做事,有些事情刚开始我兴趣会特别大但是可能过个几个月我就会失去兴趣,中途放弃。比如学习钢琴,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天天练天天练而且弹琴的时候身心会特别舒畅,但是学了两三个月后我就开始逃避钢琴课,每次上课都愁眉苦脸,手机给老师的备注都是烦人老师。到了最后,我的钢琴就荒废了上面蒙了一层灰。现在想起来真是放弃了一门特长啊!所以说心中不仅要有理想有目标,还要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前进,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梦想的彼岸。
在追逐梦想的途中,难免会浮躁,浮躁会像苍蝇一样缠着你,但你千万不能被他干扰,妄想一步登天,而要将路一步一步走好否则会一个健步就掉下了悬崖。如果只是心中有想法而行动上慢半拍,那就只是好高骛远而不是有梦想。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她非常心中的目标非常高,但总是好想懒做。她总是跟我们说她以后要考品牌大学,但是事实上她总是不把学习当回事,整天游手好闲,上课老是跟别人打闹,成绩自然不好。我当时就在想:就她这样下去别说考大学了,考高中都有困难。果不其然,这个女孩毕业考试考得特别差。这难道不是好高骛远吗?你看,如果你保持一颗浮躁的心,心中有宏伟的理想却不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整日活在浮躁中,那梦想也只是梦想永远在远方,不会成为现实。
观看叩问初心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