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题目要先明确好,才能展开写作,为了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我们平时练习是少不了的,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老家的风俗·,被我们带回了上海。于是,我们就成了整栋楼中最特别的一家。因为每年,独独我们家要为过年炸红薯丸子。
每次炸的红薯丸子,都能让我回味无穷,作为我最爱吃的小吃,我每年也会帮忙。
先看着他们把红薯煮熟,捣碎,加入面粉,接下来,就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把捣烂的红薯与面粉倒入一起,再加一点水,把它揉成一个面团,又把他捣一捣。然后撕下来一小块面团,把它揉圆,再拉开,如此反复,就做成了一个有一点嚼劲的丸子。每做完一个丸子,我都会想一下等会该蘸什么酱。于是就做成了很多“四不像”似的丸子“哈,“这些丸子是方的,绝对够惊喜!”我自嘲似地说到。把面团全做完时,我既开心又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些丸子圆不圆,方不方,活像一些没皱起的锅贴。看别人做的。哇,这些丸子简直就是从一个圆模子里刻出来的!对比了一下我的丸子,我感觉到了一些羞愧。
丸子做完了,就要开始炸了。我抬着一堆丸子走到了油炸池面前。爷爷在一旁帮着我下锅,而别人们却拿出已经完成任务,不管自己事的态度已经在看昨天没来得及看的联欢晚会了。把锅内倒满油,等到用手贴近油面感觉手要融化了是,就可以下锅了。
相传丸子一般都会做成圆形,是因为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会煮一些丸子汤喝,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才像过年,一是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是预祝下一年的生活也会美满。
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篇2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说“过年”。孩子们非常喜欢过年。春节不但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累人的节日。
春节之前,家家都要大扫除一次,意寓是:洗掉前一年的晦气,迎来新一年的喜气。但人们还要去买年货,用来招呼客人。最重要的是,卖对联和年画。屋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最忙的时候到了——春节的前夕也就是十二月三十一日。那时,外婆会把我,表姐,阿姨,妈妈们叫来一起包饺子,等到春节的晚上吃。
春节到了。孩子们都跑到商店里去买鞭炮,小伙伴们围在一起玩。玩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放在沙堆里放;有的放到水里去;还有的把鞭炮里的粉弄出来,再用火点燃,就会发出亮光。可漂亮了!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方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啊!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自己包的饺子,真是美味啊!还一边吃一边说,开心得不得了!吃完之后,男人们和朋友们搓搓麻将,小孩们和女人们在家里看看春晚,真幸福啊!其实,为的是12点的到来。就是守岁。12点时,大家都开始放鞭炮啦!天上瞬间变得亮起来,好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向你眨眼,那一双双七彩的眼睛,真令人惊叹啊!鞭炮放了之后,大家都进入梦乡了。都熟睡了。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听到元宵,我们先想到的就是舞龙灯了。那时,家家都挂上了红红的灯。这项活动,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拿龙登场的就像一条长龙。在天空中翱翔,身上还闪着亮光。他还回来你家“游玩”,只要它经过你家,就要放鞭炮,表示欢迎。如果,他来你家“游玩”,你就要给它一个大红包。等下吉祥的预兆。
思是:你家来年可以红红火火,家庭幸福。最有意思的就是“龙头和龙尾的大战”了。好刺激啊!
元宵过后,大家都各自忙去了。大人们去工作,小孩们去上学了。
这就是我们的春节,怎么样,不错吧!你们也来介绍你们家乡的习俗。
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篇3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明月当空的中秋节,有驱恶除魔的端午节,有辞旧迎新的元宵节……在这么多的节日里,我还是喜欢祥和的春节。吃饺子和放烟花,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就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每家每户的大人们忙里忙外的准备年货。
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三十,称为“除夕”。这天,男人们在自家门口贴上春联,挂上灯笼,再贴上“福字”。女人们在家里包饺子。妈妈很快的剁起馅儿,撒上盐,放上各种调味料,搅拌起来。妈妈熟练地擀好饺子皮,姑姑们把皮托在手上,用小勺舀起馅儿填进饺子皮里,然后把饺子皮对折,用食指和拇指捏几下,最后用手拢住饺子皮的边缘,用力挤压,一个完美的饺子就包好了。她们动作娴熟,一会儿一大圆箅饺子就包好了。
到了春节这天,男女老少都会穿着新衣,到亲戚家拜年,小孩很高兴,因为会收到很多压岁钱。
这天晚上就更是热闹了。爸爸宣布:“开始!”话音刚落,“砰——,砰——”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烟花出现在漆黑的夜空中,我痴痴的望着,拍着手,心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欢喜。
春节,眨眼就结束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忙碌了……
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篇4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篇5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篇6
在中国,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城市,有大雪漫天的哈尔滨,有古色古香的北京,有被誉为“美食之都”的广州……但在我心中,有一个地方我最为喜爱,那就是我的家乡——上海。
前些日子,上海由于疫情影响,平时热闹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原本人流如潮的商场(大都)关门了;甚至在疫情发生前的时候,叫卖声震天的菜场也变得寂静非常。但是,上海浓浓的年味并未就此消失。
初一的早晨,我想平时一样,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此时妈妈直接拍了拍我的身体,热情洋溢地对我说:“儿子,你赶紧起来,我们要贴窗花啦!”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穿好了衣服,从床上起来了。一出门,只见爸爸拿起双面胶,将双面胶贴在窗花上,仔细比对了一下,将双面胶另一头撕下,往窗户上贴,十分端正,漂亮极了。我也想贴一个,爸爸将胶带和窗花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爸爸递过来的双面胶,学着爸爸的样子将其贴了上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贴的歪歪扭扭,宛如一条蛇,我不禁笑了,但也有些尴尬。
到了晚上,奶奶招呼了一声:“吃年夜饭啦!”全家人(换个词),爸爸搬来了大桌子,妈妈盛着饭菜,我将妈妈盛的饭菜端了上来,爷爷打开了电视,放起了春晚。全家人在一个饭桌上欢声笑语,看着电视,聊着天,开心极了。此时,爷爷问:“你们都知道春节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兽,那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窗花吗?”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啊?”爷爷喝了一口酒,慢慢说起来:“其实也是为了赶走妖魔鬼怪。很早以前妖魔鬼怪怕一种神鸟,但大家都不知道神鸟什么时候能飞来,所以想尽办法,做出各种神鸟的样子,放在窗户上。慢慢的,窗花有了各种好看的图案,过年就有了贴窗花的习惯。”原来每一种风俗都有个故事呢。
这就是我们一家今年在上海过的春节,一场突然的疫情也阻止不了我们一家的欢聚。希望贴上的窗花也能赶走这场疫情。
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