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生活的指南,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详细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需求,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篇1
共产党人的斗争绝不是为一姓一人谋私利、为一家一族谋万世,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949年9月21日,毛主席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著名讲话。他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的,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虽曾创造灿烂悠久的文化,之前却从未真正站起来过:“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先辈们创造的财富被封建官僚剥削、被自命“上天之子”的统治者压迫甚至还要被外来的侵略者掠夺!他们何曾站起来过,他们一直匍匐在尘埃里!直到新中国的诞生,劳苦大众们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辛勤劳作,他们参政议政,他们把一穷二白的旧社会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为他们知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运即我运、我运即国运。
吾辈何以战?以战护国安。吾辈何以斗争?吾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吾辈为伟大梦想而伟大斗争。
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七七事变73周年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分子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2023年纪念卢沟桥七七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篇3
83年前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可歌可泣的抗战序幕。无数的民族英雄用自己的身躯为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基础。历史是“教科书”,更是“清醒剂”,在和平年代我们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应该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无论是“脱贫攻坚”“扫黑除恶”,还是“环境治理”,于基层而言都是艰苦卓绝的“战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工作态度是对先烈们的精神传承,更是干好基层工作的要诀!
“一骑当千”——做基层干部的“主力军”。十四年抗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滚滚江水,倾诉着曾经的抗日英雄们人性的光辉。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新时代组工干部应当以怎么样的精神状态勇立潮头?在我看来每一名基层干部都需有争做基层中的“主力军”的决心!曾经的烈士们手持机关枪,怀揣手榴弹,一往无前,炸碉堡,拨据点,当今的基层工作者手持一支笔,在a4纸上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各类工作到基层是一个大融合,基层是广阔的天地,更是战场,面对基层工作的挑战,我们势必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争当基层干部“主力军”磨练自己,增长才干,以“一骑当千”之心为群众服务。
“无私奉献”——做基层干部的“圣斗士”。抗日战争年代,每一位先烈都是斗士,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平年代,没有枪林弹雨的战争,但我们丝毫不能松懈。九把刀曾在《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一书中说过“人生不是一场自圆其说,而是不停地战斗。我们永远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活着,通过自己的委曲求全和坚持不懈,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中间可能会经历各种冷笑和白眼,但是发生过的每一件事,最后都会连接到往后的人生,触发某些情感,改变某些决定。没有一件事会是巧合的,都会成为我们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当我们选择在基层工作的时候,这里便成了我们的战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身处基层,就要视“奉献”和“付出”为常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曾经的烈士们将鲜血洒满了祖国山河,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的生活。今日的“斗士们”需将汗水洒满基层的角落,为更美好的明天而战!
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篇4
xx年前,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xx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在卢沟桥畔打响。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3500万同胞的伤亡、6000亿美元的损失。
xx年前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无数英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
xx个春秋过去,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但历史的风雨怎能吹熄我们心中的卢沟桥的连绵烽火,和平的歌声中更不能隐去“七七事变”呼啸的枪声。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面对侵略者的凶残狂暴,长期积弱受辱的中华民族,在枪声中警醒,在枪声中奋起,用正义的枪声宣告我们民族的浴火重生。牢记落的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半年世纪的侵略史,让我们对日本充满仇恨,但这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许多的人眼里还只有仇恨,而仇恨背后的智慧和自信,却经常在盲目的自大中消失。时间转到现代、现在,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而这种挑战与100年前不同,这一次是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尽管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远,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一次,日本更加聪明,更加狡诈,而中国如何不被日本牵着鼻子走,这才是中国人要做的,这是大智慧。
我们不能忘记那枪声,是因为有些本应该记住历史教训的人偏偏患上了历史的“健忘症”。日本侵华战争,明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3500万人伤亡的空前浩劫,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却厚颜无耻地说日本是“受害者”,叫嚣“日本侵华是因为中国爆发了反日运动”,明明是对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战犯。却偏偏有人否认东京审判,不顾受害国人民的愤愤之情,再三崇拜那些罪恶的亡灵。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更警示我们要永远的记住那场战争,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当年带给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那场侵华战争拒不认账谢罪,那个让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日子———“7.7”,注定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化或抹去。有些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随风而去,但是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伤亡了3500万民众的中华民族来说,往事怎能如烟?
日本右翼势力一直没有坦诚面对那段侵略战争历史。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经常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解,同时也成为日本与有关国家发展关系的一大障碍。
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篇5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 m.chayi5.com 。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一定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曾经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篇6
85年前,“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今天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是为了不忘过去屈辱,铭记抗战先辈,升华爱国情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记“卢沟桥”,铸就与国共生桥,架起与民同心桥,筑牢便民服务桥,爱国爱民,国强民富。
不忘过去荣辱,历史底蕴铸就“共生桥”。国破家亡,无国何以为家?十九世纪外国列强的入侵使我国濒临破灭的边缘,承受百年屈辱,多幸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中国狂澜于既倒、扶中国大厦之将倾。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不会遗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铭记在心,我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外族入侵,都在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面前不值一说,文明古国屹立至今。如今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在警醒世人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无论荣辱,中国人民与国同祸福、共生死。
不忘为民服务,全心全意筑牢“便民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党成立之初到如今,都没有变过,人民利益始终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古名言,更是当今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雷锋把人生献给了为人民服务,黄文秀把青春献给了脱贫攻坚,一代代党员干部接力,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以英雄先辈为榜样,牢记为民富国之心,付诸奋发图强之行,筑牢便民,给人民便利服务,建祖国繁荣富强。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纪念七七事变85周年个人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七七事变周年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