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制定能够帮助教师设定清晰的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教案时,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堂进度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5篇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感知物体吸水现象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寻找物体吸水的秘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毛巾、海绵、纱布等吸水材料。

2、塑料筐、塑料盆。

3、红墨水、剪刀、大白菜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引导幼儿初步探索这些材料吸水的秘密。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小朋友们收集了一些能够吸水的材料,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材料?”(海绵、纱布、毛巾、口罩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吸水的游戏,请你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让红盆子里的水搬家到蓝盆子里。”(幼儿操作)

问题:“为什么这些材料能吸水?”(幼儿讲述,教师记录)

教师小结:

小朋友找出了这么多的原因,原来这些材料上都有一个个的小洞和小孔,它们把水都吸到小洞和小孔里去了。

二、激发幼儿的探究愿望,进行大白菜吸水秘密的实验探索活动。

教师:“出示大白菜叶,这有什么用呢?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

1、大白菜吸水实验。

请你用剪刀把大白菜的根剪掉,靠放在有红墨水的盆子里,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幼儿操作)

问题:“大白菜能吸水吗?”(大白菜能吸水)

2、寻找大白菜吸水的秘密。

问题:“大白菜靠什么东西来吸水呢?”

我们来看一下,把白菜叶上的红墨水擦干,然后用手掰开看看,红墨水被吸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不同,有的小朋友说是茎、有的说是血管、有的说是神经,那我们把这么多的名称总结成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细管。

活动延伸:

反过来讨论,毛巾、海绵、纱布等是靠什么来吸水的呢?

活动评析:

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的材料都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重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知道了一些能够吸水的材料,它们是靠什么吸水的。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从而萌发探索欲望。

2、知道蜡的主要特性:不吸水。

3、知道经过加工处理后纸杯的用处。

教学重点: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从而萌发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知道蜡的主要特性:不吸水。

二、教学准备:

1、在三个大盆里注满水,纸、笔、一次性纸杯。

2、每位幼儿一个折好的纸船。

三、教学过程:

1、玩一玩小纸船

提出问题:请大家看一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呀?

幼儿回答:有装满水的大盆。

老师:小朋友们想玩一玩吗?如何玩呀?

请幼儿讨论选择地方玩。

提出问题:你们是怎么玩纸船的?你的船发生了什么?

小结:蜡不吸水,把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了雨衣,保护纸不破掉。

2、用纸折纸杯。

请幼儿观察用纸折的被子,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纸杯可以装水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纸杯不漏水。幼儿讨论操作。

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3、纸杯的秘密

老师拿出另外一种纸杯,请幼儿观察比较,发现纸杯的秘密。

4、教学延伸:请幼儿回家找一找类似的现象。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纸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经常接触的物品之一、有几次,我经常看到小班幼儿把几张小纸片放在水里,看着它慢慢浸湿、慢慢沉到水底,并且高兴得拍手欢叫。我就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玩纸吸水的兴趣,设计了科学活动《会吸水的纸》,通过幼儿的几次自由自主的操作,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同纸的不同的吸水性,并把此经验迁移于生活中,逐渐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几种纸的不同特性,并初步探索,发现几种纸不同的吸水性。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大胆地参与科学活动,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盆,小盆里有餐巾纸、报纸、挂历纸若干张。

2、每桌一个小方盘,盘里放有红色的颜料水,另准备好的若干份小棒,小棒上贴有3种纸,纸的长度一样。

3、黑板上贴三种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种纸,并探索其不同特性。

1、你们前面的小盆里有什么呀?有些什么纸呀?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发现这些纸有什么不同?

3、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是毛乎乎的,报纸是光滑的,挂历纸是最光滑的。

二、认识纸的吸水特性

1、(出示一方盘红颜色的水)这里有一盘红水,今天这些纸要和红水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把纸像老师这样一头捏在手中,一头浸在水中,仔细看看,水会怎样?纸有什么变化?等一会儿来告诉大家。

2、集中幼儿提问

a、刚才你发现了什么?

b、水怎么会到纸的上面的?

引导幼儿总结出:纸有吸水的本领。

三、探索三种纸的不同吸水性

1、餐巾纸、报纸、挂历纸的吸水本领是不是一样大呢?我们来举行个吸水比赛。

2、导幼儿探索比赛方法:把小棒上的三张纸同时放在红水里,观察哪张纸吸红水吸得快?

3幼儿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纸上颜色不断上升的变化状态。

4、组织幼儿交流谁得吸水本领最大,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5、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吸水最快,报纸吸水慢,挂历吸水最慢,并把黑板上的三种纸标3星、2星、1星,以示第一、第二、第三。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并比较其吸水特点。

2、结合经验理解物体的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塑料水盆5只、擦手毛巾5块、10只小篮子(分别放滴管、海绵、木块、手帕、弹子、塑料碟子、餐巾纸等材料)、记录纸和笔人手一份。

2、15只小盆子、15只刻度杯、5蓝材料(海绵、木块、手帕、餐巾纸)、记录纸和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实验探索:哪些物体能吸水

1、师:小朋友,桌面上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幼儿用滴管将水滴在不同的材料上,观察结果。)

集中幼儿,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2、再次操作:现在请小朋友继续去玩你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到底哪些材料会吸水,哪些材料不会吸水,并到前面篮子里拿记录纸记录下来,用两种不同的标记表示。

3、师幼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

4、组织幼儿讨论:你还知道什么材料能吸水?什么材料不能吸水?

二、实验探索:哪些材料吸水多

1、幼儿三人一组在篮子里选三种材料做实验,可以把三种材料同时放在三只一样多水的量杯里再捞起来放盆子里,观察它们各自量杯里剩水的多少并在标记图上记录。

2、展示记录纸,请幼儿介绍自己实验的情况。

3、教师小结:各种材料吸水的快慢、多少不同,并且还与材料的多少、大小有关系,以后我们再来做实验。

三、利用物体的吸水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许多材料能吸水,又知道了有的材料吸水多,有的材料吸水少,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问题。

(1)我不小心把一杯水翻在桌上了怎么办?

(2)夏天游泳时耳朵进了水又该怎么办?

(3)雨后,走廊里有许多积水,谁能快速将积水清理掉?

2、小朋友真聪明,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多想想,多试试,你们会越来越聪明。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知道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2、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课堂检测

一、认真填空

1、有的材料容易让(水)浸透,有的则不能。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3、纸是(蔡伦)发明的。

二、慎重选择

1、各种材料的吸水性能(b)

a、相同b、不同

2、吸水能力最好的材料是(b)

a、木头b、纸c、金属d、塑料

3、(a)发明了造纸术。a、蔡伦b、牛顿c、爱迪生

三、细心判断

1、所有的材料都能较容易地吸水。(×)

2、木头、金属、塑料三种材料中,木头的吸水能力最强。(√)

3、我们用过的纸不能再利用了,所以纸是不可以回收的。(×)

4、小明说:“纸有的是,撕一张没关系。”(×)

四、对答如流

说一说古代的造纸过程。

答:

①割草伐木;

②烹煮、浸沤制浆;

③舂捣打浆;

④纸模抄纸;

⑤晒干成纸。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5篇相关文章:

会跳舞的娃娃教案7篇

会打鼓的鸟教案6篇

会跳舞的娃娃教案8篇

会唱歌的车音乐教案7篇

会说话的灯教案7篇

假期生活分享会教案7篇

幼儿园会跳舞的盐教案7篇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教案8篇

体能教案大班教案5篇

防拐骗教案大班教案5篇

会吸水的纸大班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