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清晰的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控制讨论的方向,教案的撰写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早晨的歌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早晨的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 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回荡 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板块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 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 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早晨的歌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早晨的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早晨的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
2、研读第1、2自然段,细细品读,感受蚕乡小镇那份恬静。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请欣赏!(欣赏时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感情,美的你就叫起来。)
2、欣赏水乡美景。
3、欣赏完这组照片,你有什么要说的?这组照片有什么的特点吗?(拍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有哪些景物?)这是蚕乡小镇的早晨。(早晨、河、桥、船)
4、出示课题,齐读。(请大声地读——请温柔地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基调。
1、多美的景色啊,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景色写下来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看看吧。我们要学好一篇课文,了解蚕乡小镇的早晨,首先要把课文扎扎实实地读通了,读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请同伴帮忙或做上记号,全班交流。
2、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学会了吗?谁能当老师教教大家?
①学生认读词语。
②找出一个多音字“铺”,说出另一种读音。
③刚才照片上有很多河,哪个词语就是说明河很多的?(河道纵横)
④找出一对近义词“惊醒——唤醒”比较。这两个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出来读读。
a、出示第一自然段,读读,说说“惊醒”和“唤醒”能调换吗?结合声音课件理解这两个词。
(喇叭声虽短促,但在清晨响起,还是令人惊吓;“悠闲的”说明橹声轻、慢、自然、声音柔和。)
b、选词填空:
惊醒
唤醒
一声响雷把我从睡梦中()。
妈妈用亲切的声音()我,免得我上学迟到。
c、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城市、小镇早晨不同的特点。
3、再次快速地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镇早晨的。
(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三、以研究“恬静”为切如点,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能给“恬静”找个近义词吗?(安静)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请用心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来。
2、有感受吗?请你谈谈。
(霞光、河水、石桥、小船)
3、为了表现小镇早晨的恬静,课文抓住霞光、河水、石桥、小船描绘了多幅画面,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画面?带上自己的喜欢劲再读读。
4、交流:
①“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
哪儿让你感受到恬静?
(晨曦微露,霞光淡淡,说明时间——还早,四周——很宁静。远处的景物看上去——朦朦胧胧。霞光淡淡的并不刺眼,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柔和。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显得特别夺目。)
这样的景色美吗?请美美地读这句话。
②“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看图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从这句话中感到小镇非常美,给清新、明净、亮丽的感觉。)
同学们,优美的画面在视觉上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你能通过朗读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吗?
(你的朗读,让我感觉到一种清新;你的朗读让我感觉到既清新又明净;你的朗读带给我们的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③“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在这样清澈的如玉带般的河面上不时有小船从……,你感觉到小镇的早晨怎样?特别是从哪个词感受到?行船速度快吗?(文中有一个词就写了他们划船的样子——悠闲。)
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有点感觉了,再加把劲。)
(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小镇的.生活是那么悠闲,我仿佛看到一个老汉叼着烟斗慢慢地划着船。)
④“沿街的河边停着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两头,显得格外醒目。”你从这画面感受到什么?哪些词告诉我们?
(船很多,这是水乡特有的景色,小船是蚕乡小镇的交通工具。)
读读,读出水乡的特色。
5、多美的小镇啊,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
6、起先我们说“恬静”的近义词是“安静”,那么我们索性将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恬静”改成“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行不行?既然你们说不行,那么除了“安静”你还感受到什么?
7、小结:是啊!老师从你们的读中,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小镇早晨的那一份朦胧,那一份温柔,那一份悠闲,那一份清新、亮丽与明净的美。所以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8、配乐朗读。
同学们,这样的蚕乡小镇,我们班有谁去过吗?老师也没去过,这是我梦里的江南水乡,现在就让我们在《梦里水乡》的音乐伴奏下再去神游一番吧!
9、结合图片,引导背诵。
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让游客留连忘返,但最终还得依依惜别,有什么办法把它带回家吗?除了拍照,老师还有一个更妙的办法,就是把它记在脑海中。——背诵
①学生练习。
③指名背诵。
④视听结合集体背诵。
四、小结: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所特有的,让不少人羡慕不已、让不少人向往心仪,款款走来。静坐于小桥流水人家中,绵长的情调,幽远的诗韵,不经意间便浮上心头。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更是热闹的、紧张的,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进它们。
早晨的歌教案篇5
一.导入
1.引言:有两句诗写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江南,你们注意过江南水乡的小镇么,那里的早晨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小镇的早晨
3.配乐讲解: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你们瞧,这便是世外桃源,它就是这众多小镇中的一个。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了。请大家在江南特有的乐曲声中,默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出示图片)
4.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二.学习第二段
那一段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呢?想一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从结构上看是个什么段式?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出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按顺序找找)
1.第二句,读一读板书:(河面)
2.第三句:读一读板书(船)
谁能告诉大家那些词说明船很多。请划出来。(“各式各样”
“一只紧挨一只”,“停满”)你们找的真不错。来,你们这几个同学上来当船,快,你们一只紧挨一只。同学们,瞧,各式各样的船一只紧挨一只。
3.第三句:你们觉的格外醒目的是什么船。为什么乌蓬船格外醒目呢?我们来把三,四两句读一下,读出有趣!(有趣的朗读)
老师不明白了,这么多的船怎能说是恬静的呢?其实两句话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恬静”聪明的孩子肯定会发现的,仔细找,把它圈出来。
(停)对啊,这么多的船如果都在开,肯定很热闹,现在都停着,所以就显得格外的静。现在请大家再读一下这两句话,要读出(静)
3.现在这一段中还剩下地五句话,老师觉得你们自己肯定会学得很好。请
你们就象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呆会儿你来当老师,你来向大家介绍为什么选这个词。
读第五句话(要读出静)
3.一起读第二段(填空)(老师通过你们的读,的确感受到了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安静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美)。小镇的.早晨还有一个与恬静相反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一直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孩子自己去研究课文,让他们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成功,因为教师的指向明确,梯度不高,学生稍做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设计让全体学生都能进入学习。在一次次的达成中,不断增强学习情趣。特别是中间插进“一只紧挨一只”的直观游戏,让孩子进入兴奋,那么接下来的课文朗读和说话练习会显得更有情趣。
三.学习第三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三段。想想这一段在结构上与第二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是围绕那句话写的?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
2.现在请你们发挥想像,来学学赶集的农民怎样夸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一个当农民,一个当顾客)请两个同学上来夸夸。
3.刚才你们感受到热闹的情景了么?读第三段。
四.拓展阅读
我们感受了小镇早晨的恬静和热闹,让我们去看看城市的早晨吧!
请模仿小镇早晨的写法来说说城市早晨的宁静和喧闹。
早晨的歌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