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教案的可操作性,教师应简化复杂的教学步骤与要求,教案的准备过程也促使教师提前思考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汽车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汽车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能够正确使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启发幼儿能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汽车图片、自制车票、人手一份火车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汽车图片”。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乘着汽车去秋游了。
2、依次帮助小动物找座位。
师:看,谁来了?(小马)“小马小马,请你坐在第一”,小马夸赵老师有礼貌,我请小马上车的时候,我还有礼貌的说了一句话,“小马小马,请你坐在第一”,小朋友能不能有礼貌的把这句话说一遍?(幼儿说),小马听了好高兴啊!它说小朋友真有礼貌。------
(通过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一方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在不经意间引导幼儿说一句有礼貌的话。在出示第二个动物时,我用了动作来表示该动物的某一特征,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学的.有趣一点。)
(意见:应该给动物准备车票,这样就可以根据它们的车票来给它们安排位置,而且整个活动也可以以车票来作为载体,这样就更贴近生活。)
3、分别提问“xx小动物坐在第几个座位?或第几个座位坐的是谁?”
二、幼儿操作。
1、教师提要求。
a、幼儿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给小动物安排位子。
b、给小动物安排位子的时候要有礼貌的说一句话“xxxx,请你坐在第几”。
(幼儿操作时虽然事先提了要求,但是操作时幼儿好象根本就不理解,因此在提了要求的同时,教师还应示范,这样幼儿就跟容易理解。)
(意见:幼儿操作的学具应制作规范,如小动物身上的数字是不规范的,还应在数字后加个“座”。)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怎样有礼貌的把小动物请上车的,并使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的排列次序。
四、游戏“开火车“。
1、给幼儿发车票乘坐火车,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要坐在哪节车厢里。
3、开着火车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游戏“开火车”设计很好,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也很清楚。)
评析:整个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老师模仿动物的特征有模有样,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学的不那么无趣,枯燥,这样会使该活动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该活动可以以“车票”贯穿在整个活动中,以车票作为载体,新授时可以通过给小动物发车票,然后根据它们的车票来给小动物安排位子,这样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在幼儿操作的时候,也可以给小动物准备车票,这样就和刚才的新授活动对应了;而且还和最后的游戏活动紧紧的相结合了。
中班汽车的教案篇2
教学设计:
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把玩具小汽车带到幼儿园里玩,对有关汽车的书籍也特别感兴趣,经过了解我发现他们对汽车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对于经常见到的汽车也说不出名字,也不熟悉交通安全知识。班里有些孩子住在幼儿园附近,平时由爷爷奶奶接送坐车的机会也不多。于是我设计了这个主题活动,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自己开车的乐趣。在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车辆,并讨论他们的特征和用途。
教学目的: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车辆,知道它们的名称、用途及其特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能够分辨出红绿灯,学习儿歌,懂得如何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过马路。
3、体会自己开汽车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公交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
2、照相机、电视机
3、红灯绿灯模型、场景布置、小汽车、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汽车的图片,并说一说汽车的名称、用途和特征。
1、出示公交车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汽车的名称、主要用途和特征。自由讨论:我们通常是怎样乘坐公交车的?
引导幼儿说出,上车先买票或者刷卡,到站时停下,要先下后上。
2、出示警车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汽车的名称、主要用途和特征。幼儿园小班教案并提出问题:警车是怎么叫的呀?
3、出示消防车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汽车的名称、主要用途和特征。问一问幼儿:发生什么事情了,消防车才来?
4、出示救护车,请幼儿说一说汽车的名称、主要用途和特征。师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叫救护车?
幼儿明白:在生病的时候,可以拨打急救电话120叫救护车,而且特殊车辆在执行任务时可以闯红灯。
总结:最后和幼儿一起重复说一说这些车辆的名称,数数共认识了几种汽车。并提问:在马路上车辆多不多?还能看到什么车?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让幼儿明白开汽车要有司机,汽车是在马路上行驶的。
二、认识红灯绿灯
哎呀!汽车怎么停下来了呢?小汽车看到了什么呀?教师出示红灯和绿灯。汽车在什么情况下能开动?什么时候停下来?让幼儿辨认红灯、绿灯,懂得红灯停,绿灯行。请幼儿说一说如何按照红灯、绿灯的指示过马路?
三、学习儿歌《开汽车》
1、引导幼儿说一说汽车是怎么叫的,并模仿汽车鸣笛声。教师出示红绿灯模型,幼儿根据红绿灯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停或者走。
2、创编儿歌:笛笛笛,笛笛笛。我是汽车小司机,红灯停,绿灯行。红绿一定要分清。
3、在老师带领下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开汽车动作。
四、游戏:开汽车。
在背景音乐下,幼儿用响板当做方向盘开汽车。老师操作红绿灯模型,让幼儿一边念儿歌一百年根据红绿灯做相应的反应。
中班汽车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车时乘坐过程中及下车时的安全常识。
2、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乘汽车的经历。
2、汽车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幼儿一起讨论我坐过那些汽车?是和谁一起坐的?是怎样乘坐的?
2、幼儿看图讲述自己的乘车过程。
3、教师讲述一件案例: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他爸爸的小汽车里,把自己的头和手都伸到了窗外,手上还拿着枪在打枪,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幼儿讨论它的结果。
4、教师讲解我们应该在乘车时要认真地坐在位置上,没有位置我们应该双手紧紧地抓住车上的扶手,或者抓住大人的衣服,不让自己摔跤。坐在摩托车上也要注意安全,两脚分开,双手紧紧地抓住大人的衣服,这样才能比较安全。
5、教师组织幼儿游戏,"开汽车"。
活动反思:
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中班汽车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感受各种汽车的功能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2、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
1、猜谜语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指导:①多种方式朗诵,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儿歌内容。
1)有表情地朗诵鼓励幼儿认真倾听,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儿歌里有什么车?
2)结合课件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儿歌内容。
儿歌里说了什么?
3)配节奏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儿歌的趣味。
这些车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干什么用的?
②集体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儿歌内容。
1)幼儿两至三人一组相互交流学习。教师观察,知道幼儿对诗歌了解的程度。
老师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用简单的`图示梳理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2、学习儿歌:小汽车指导:①看图示朗诵儿歌,幼儿熟悉内容。
②完整的朗读儿歌两遍,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感受有节奏的旋律。
如果你是邮政车,你会怎样送信件包裹?
如果你是救护车,你救治病人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如果你是消防车,你开车去灭火会怎么样?
③幼儿有表情;生动完整的朗诵儿歌。
"现在我们都变成了小汽车,把这首儿歌有表情;生动的朗诵出来,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题材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大多数孩子兴趣浓,尤其是男孩探索的欲望很强。只有三五名幼儿参与不够积极,原因有两个。
1、他们今天入园时情绪不太好,整个教学过程这几个孩子都很沉闷;
2、有个别孩子能力较弱,在活动中我忽视了对他们的引导与关注。就是在第四个环节,用颜料印车印时,孩子们有些乱,弄的到处都是颜料,以后需改改。
中班汽车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车的不同标志。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
3、尝试设计汽车标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汽车品牌标志图片、参观停车场的照片、两张不同号码的车牌。
活动过程:
1、交流发现:
引导幼儿回忆参观停车场的情景,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启发幼儿谈论车的品牌与对车的发现。
2、认识标志和车牌号:
出示各品牌汽车的标志图片和不同的车牌号,引导幼儿辨认各种汽车的标志和车牌号;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述这些标志像什么?
教师进行提炼总结,让幼儿知道车的标志是一种品牌的象征,而车牌号则像人的名字,是每部车特有的代号。
3、设计标志和车牌号: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玩具汽车,启发幼儿谈论:想给自己的.汽车设计什么样的标志。
提供美工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构想,设计出汽车的标志及车牌号
4、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观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平常就对车的标志很感兴趣,总是谈论着自己认识的车标是什么样的,是什么牌子的?孩子们对一些常见的汽车标志几乎都认识,能很快的辨认外形特征,说出名称,但孩子们对车标背后的品牌故事并不了解,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车标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为第三个设计车标环节奠定了基础。因为了解了车标的意义,孩子们在设计车标时也能考虑到这些因素,因而设计出的车标造型各异,还能说出其中的寓意。本次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二阶段:车和我们的生活
活动一:特殊车的作用
活动二:我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
活动三:我会设计交通标志
活动四:交警叔叔来上课
第二阶段:车和我们的生活
中班汽车的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 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来游水。小蝌蚪看见小鸭子跟着妈妈在水里划来划去,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
他们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
“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鸭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一条大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妈妈!”
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鱼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乌龟有四条腿:心里想,这回真的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游了过来。小蝌蝌看见大白鹅的白肚皮,高兴地想:这回可真的找到妈妈了。追了上去,连声大喊:“妈妈!妈妈!”
大白鹅笑着说:“小蝌蝌,你们认错了。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鹅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他们赶快游过去, 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了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有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唱起来‘呱呱呱’的………”
青蛙听了“呱呱”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吗呀”
小蝌蚪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我们的样子为什么跟您不一样呢?”
青蛙妈妈笑着说:“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四条腿长齐了,小尾巴也不见了,穿上绿衣服,就跟妈妈一样了,就可以跟妈妈跳到岸上去捉虫吃了。”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头来:“啊!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
青蛙妈妈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块儿游玩去了。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中班汽车的教案篇7
设计思路:
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普通的东西,孩子平时也很喜欢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 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索和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活动重难点:
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实验。
活动准备:
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实验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
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小汽车的声音)
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利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伤心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帮助我一下啊?”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一座不会塌掉呢?”(教师聆听幼儿的各种想法,)
教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
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准备尺子量一量
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察发现:“这两座桥里面有什么呀?”(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呀?”(波浪形状)
“原来多了这张变了波浪形状的纸,小汽车过桥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儿用投放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怎样让小纸桥不塌(每4人一组)
“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小叮当,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小汽车开到游乐场去呢?”
“小工程师们来说说你们想到的让桥不塌的方法吧!”(老师聆听幼儿的大胆的猜想)
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孩子是怎样运用提供的材料试验的,并给与引导式的`提问。
“小工程师们开始搭桥吧!再用画笔记录你们的搭桥实验吧!(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各种形式记录)”
“这一队的小工程师们,你们为什么要把纸变成这样呢?”
“你们为什么要把积木这样放呢?”
“你在做什么?为什么?”
教师预想的幼儿回答:
1、我多用几张纸,桥就变得更硬了。
2、我把纸这的厚厚的,纸就变硬了。
3、积木是桥墩,多几个就更稳。
4、积木桥墩距离靠近一些,小汽车也可以过去。
(教师在幼儿想出办法以后,要给予鼓励:“”这位小工程师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其他小工程师相信你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
三、投影仪展示记录单并请幼儿说一说。
根据时间请1—2组展示记录单:“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小汽车过了小桥了吗?你们的小桥是怎样搭的?为什么塌了或没塌?”(实验有可能没成功,重在探索过程)
结束语:”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把小桥搭好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嘀嘀嘀的过小桥,去游乐园吧!”(幼儿排队和老师离开)
中班汽车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