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教案参考6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写作过程不仅是技巧,更是情感与智慧的结合,通过对教案的评估,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诗草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草教案参考6篇

古诗草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古诗草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潜(qin)俱(j)花重(huāzhn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

古诗草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诵诗歌,初步领略问答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2、要求幼儿较有节奏地朗诵诗歌,读出问句的语调。

3、巩固有关的知识。

【活动准备】

1、节奏卡片。

2、蜜蜂、蝴蝶、蜻蜓、萤火虫的图片。

3、课件:蜜蜂、蝴蝶、蜻蜓、萤火虫的本领和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1、游戏《小蜂窝》。问:是谁飞走了?答:蜜蜂。瞧!蜜蜂又飞来了。

2、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幼儿按节奏拍手。出示四种飞虫的图片,引导幼儿按语言节奏说出:xx飞来了,欢迎xx的句子。

3、创设情景,理解诗歌内容。请小朋友说说都有谁?它们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和特点。通过幼儿讨论,教师总结四这种昆虫的本领。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我们说的对不对。引导幼儿观看课件。

4、游戏《看谁飞的快》,按照飞虫不同的特点飞到相应的图片旁。

5、学习诗歌,教师结合图片提问,幼儿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问。教师示范读,教师注意读出疑问句的语调。

6、分段欣赏,指导幼儿读出疑问句的语调。

7、将幼儿分为两大组,一组读问句,一组读答句。

8、创编:结合以上学习的形式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什么圆圆》。

什么圆圆红彤彤?太阳圆圆红彤彤。

什么圆圆响咚咚?小鼓圆圆响咚咚。

什么圆圆蹦蹦跳?皮球圆圆蹦蹦跳。

什么圆圆空中飘?气球圆圆飘空中。

古诗草教案篇4

目标

掌握古诗基本内容。

让幼儿知道草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小草的生命。

通过学习古诗,使幼儿知道草的生长规律。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对古诗的兴趣。

准备

图片(草原和野火)。

魔法棒,图书。

白纸,彩笔。

活动流程

一、导入

1.以防火知识的重要性为题让了解火警的电话。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小图书上都有什么?(消防车)。

2.消防车是用来灭火的。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别的火。(野火,展示野火图片)。

二、学习古诗

1.师:“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都会繁茂枯萎一次。(出示平原图片)

2.学习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3.师:“小草每年的春天都会靠它顽强的生命,长出绿绿的身体。小草帮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牛婆婆吃了它,能给我们提供好喝的牛奶。小草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让我们的大地结结实实的。每年的秋天小草开始枯萎。”

三、游戏给山林种草

拿一张白纸,生动地引导幼儿。(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差,草树是我们的朋友。只有更多的草和树,我们的空气才会更清新,生活才会更美好。)在白纸上画上漂亮的树和草。

我们要爱护小草。巩固古诗。

活动延伸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小草生命的意义。知道小草能保护环境。让幼儿知道草是我们的伙伴。

古诗草教案篇5

21、古诗两首一、 抄写两首古诗。 二、 解释字词。1、池上: 2、艇: 3、解: 4、一道: 5、蓬头: 6、稚子: 7、纶: 8、垂纶: 9、侧坐: 10、莓苔: 11、草映身: 12、借问: 13、遥: 14、 应: 三、 说说诗句的意思。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四、 填空。1、这两首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2、《池上》是 代 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 的情景。前两句写小娃偷采白莲,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这是写事;后两句用“浮萍一道开”写出了美景,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饱含着作者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和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 草》: , 。 , 。《忆江南》: , 。 , ?3、《小儿垂钓》是 代 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 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重在写形,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重在写神,写路人借问,小孩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

古诗草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音乐诵古诗烘托气氛(小组同学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师过度语:引出古诗

1、介绍(绝句)

2、介绍诗人杜甫(课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同学听。

3、认读诗中的生字(课件)

4、指导断句

(1)第一句师指导标画断句

(2)生独立在书上标出断句

(3)根据你所标注的断句再把诗读两遍

(三)理解诗意

1、读第一句话,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

根据注释教学生怎样理解诗意

生:边读边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与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诗意)

2、同样方法学习其他几句。

生:边读边思考

小组互相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组由一名代表描绘你所看到的美景(说出古诗大概意思)

师过度:(诗文、景、配乐)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3、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三、练习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自由练习朗读小组选出一名朗读较好朗读与大家共同分享。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五、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

先来识记诗中的三个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1、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2、书写生字

3、默写古诗

六、总结

教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从远处来看这幅景,(出示图这幅图画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静的环境。为什么杜甫喜欢这个环境呢?那时,国家刚刚平息了安史之乱,人民要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实现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咏柳》中的生字新词,会背诵和默写全诗。

2、使学生学生理解《咏柳》这首诗的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这节课再学一首古诗《咏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议。

3、指名读,纠正读音。

4、自学生字。

(1)边读边把课后的6个生字画出来,读准音,利用字典或注释理解词义。

(2)小组互相检查。

(3)听写。

三、理解诗意。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自由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2、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汇报。

(1)指名读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感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老师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4)全班看读这两句。

(5)自学第三、四句。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指导背诵。

五、复习巩固,背诵并默写。

六、作业:

1、默写古诗《咏柳》。

2、课下自己试着说一说古诗的大意,并试着画一画

古诗草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春天的草教案5篇

草小班教案通用8篇

初中草教案模板7篇

草娃娃教案优质8篇

古诗教学教案7篇

古诗《鹅》教案5篇

草小班教案优质5篇

初中草教案优质5篇

春天的草教案模板8篇

春天的草教案最新7篇

古诗草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