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教案制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便于教师提前预判问题并准备对策,是撰写教案的实际好处,,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鼠笼活动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鼠笼活动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并初步学习朗诵童谣,感受作品诙谐、幽默的风格。
2、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活动准备:
?老鼠嫁女儿》语言盒带、录音机、《老鼠嫁女儿》动画视频、课件图片(童谣、神秘人物)、童谣中各角色胸饰、圆形卡纸三张(上面写有三名幼儿的优、缺点)。
三、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围绕“结婚”进行谈话。
结婚时新郎和新娘是什么样子的?结婚的人家里贴着个什么字?新郎是怎样去娶新娘的?你知道很久以前新郎是怎样去娶新娘的吗?
2、幼儿听童谣录音。
提问:童谣的名字是什么?童谣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3、播放动画视频,教师朗诵童谣,讲解词语:“神气”、“胆颤”、“心打怵”、“忙不迭”、“听罢”。
提问:谁是新娘?鼠爸鼠妈告诉鼠女要嫁给什么样的人呢?开始鼠女觉得谁是最神奇的人呢?太阳是怎样对鼠女说的?鼠女又去找了谁?乌云是怎样说的?然后鼠女又去找了谁?大风是怎样说的`?鼠女又去找了谁?围墙是怎样说的?鼠女最后觉得谁是最神气的?最后她嫁给了谁?嫁给猫咪后她怎么样了?你觉得鼠女是一只怎样的老鼠?听了这个童谣你有什么感觉?
4、引导幼儿采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朗诵童谣。
出示课件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并提出要求。
(1)幼儿跟老师朗诵童谣。
(2)幼儿跟老师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3)幼儿与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幼儿与录音机里的阿姨一起朗诵童谣。
5、师幼共同表演童谣。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与教师共同表演。
6、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1)师幼谈话:“你觉得谁是最神气的?”
(2)出示写有幼儿优缺点的卡片,与幼儿交流几名幼儿的优、缺点。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我们要把长处发挥出来,把短处慢慢地改正过来,一起加油!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2、在生活活动中继续欣赏童谣。
老鼠笼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 感受并能初步表现休止符。
3. 体验歌曲情境的趣味性。
4. 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快乐的游戏中初步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在演唱中能初步的表现间奏、休止符。
活动准备:
音频、图谱、小老鼠指偶、老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回顾经验,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老鼠的指偶,模拟打电话。
提问:小老鼠是怎么打电话的? 好朋友又是怎么接电话的呢?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3.幼儿看着图谱进行打电话。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欣赏歌曲,初步感受休止符
提问:电话号码是怎么拨的呢?
3.看图谱欣赏歌曲,教师在间奏部分用拍手节奏来表示。
三、游戏——打电话
1.完整倾听歌曲一遍。
提问:来的是谁?小老鼠看到老猫会怎么样?
2.游戏:小老鼠和猫
播放完整音乐,小老鼠们边唱边打电话。当听到“喵”的声音,小老鼠害怕的跑回家。
3.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诙谐幽默是这首儿歌的一大特点,我把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这一特点,深入课解作品所蕴含的知识,作为活动预设的重点,明确活动目标,以此开展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力求营造愉快、有趣的氛围,以自己的语言、神情去感染幼儿,做到我们都是构建愉快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努力使孩子们在充分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所学的知识得到提升。本次活动使孩子们初懂得了:不能随便拨打电话。
老鼠笼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变换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
2.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中去探索、发现,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3.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知道见到人要打招呼。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变换角度观察事物活动难点: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3张。
2.老鼠胸饰人手一个:高老鼠用红色,矮老鼠用蓝色。高老鼠、矮老鼠大图片各一张。
3.设置天空、草地场景。
4.自选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天气有点冷,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动动我们的小身体。学学高人走,矮人走。听好老师口令,‘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起,抬着头往上看),‘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后,低着头往下看)。小朋友学得可真棒!现在请小朋友找个位置坐下来吧!”
2.“刚才张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什么热身运动呀?(幼:高人走,矮人走),一个高人,一个矮人。老师边说边做动作。”
二、欣赏故事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我们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讲给小朋友听一听。故事的名字叫《高老鼠和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些东西呢?我们再去问问高老鼠和矮老鼠。
3.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
(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
(2)它们是怎样跟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招呼的?我们也一起跟着老鼠和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你好,小鸟!你好,小狗!你好,大树!你好,小花!等等。)教师边指操作图片。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真懂礼貌,看到什么东西就会跟它们打招呼。我们也要向高老鼠和矮老鼠学习,碰见人要学会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比如:周智超小朋友在路上碰见了吴蝶小朋友。周智超你应该怎么说呀?吴蝶你又应该怎么说?(你好,吴蝶!你好,周智超!)”
三、游戏表演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老鼠胸饰,我们也来玩一玩《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游戏。戴上这个穿红衣服的老鼠胸饰就变成高老鼠。一起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高老鼠’。高老鼠应该做什么动作呀?来,老师这里还有穿蓝衣服的老鼠,戴上穿蓝衣服老鼠胸饰就变成矮老鼠。我们再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矮老鼠。那矮老鼠该做什么动作呢?”
2.接下来怎么玩这个游戏?音乐响起,高老鼠做高人走的动作,矮老鼠做矮人走的动作,到那边草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并且要和你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等音乐一停,老鼠们也要停下来。
3.幼儿游戏。
提问:请这只高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请那只矮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你是怎样和它们打招呼的?
4.“刚才老师听到那只高老鼠说我想再去看看矮老鼠看到的东西,高老鼠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矮老鼠呢?想不想也去看看高老鼠看到的东西?下面就请老鼠们自己互相换一下胸饰。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
四、结束
1.“老鼠们跟你第一次看到的东西一样吗?”
2.“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来走吧!”
老鼠笼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童话故事书传达的浓浓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
3、感受故事带来的挑战与满足。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图片。
2、音乐《抬花轿》
3、汉字卡:照、遮、吹、挡、打洞、抓。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2、出示图片:花轿
提问:什么时候会坐轿子?今天老鼠美叮当也坐上花轿,当了新娘。
老师温柔有情感的讲述《老鼠娶新娘》的故事。
二、故事提问
1、美叮当的爸爸村长想为美叮当找一个最强的新郎,他在故事中遇到了谁呢?
将幼儿回答出的结果出示循环图,他找到了太阳、云、风、高墙、老鼠小阿郎、猫。
2、你们觉得谁是最强的新郎,幼儿说到谁就出示图卡。
将孩子所说的强者排序
老鼠怕——猫怕——太阳怕——乌云怕——风怕——墙怕——老鼠
3、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将它们最强的`文字形容词贴在相对应的下方)你们能说说它们最强的地方吗?
小结:他们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但是没有人是最强的。
三、最强的你
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我们也有,你们最强的地方是什么呢? (引导孩子用:我最强的地方是……的话语句子来表达)
四、挑战赛:看谁能记住同伴的优点,看谁记住的最多。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优点,如果你们相互学习肯定会越来越优秀。
五、美叮当的新郎
世界上没有最强的人,那么美叮当到底会找谁做新郎呢?
六、游戏:抬花轿
美叮当坐着花轿结婚了,让我们也去庆祝他们,拍着手唱着童谣,听着音乐我们一起走。
老鼠笼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幼儿能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理解歌词含义,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cd挂图自制图谱
活动过程:
1.设立情境,引入课题
老鼠请客:鼠妈妈(老师)告诉孩子们家里要来客人了,晚饭请客人吃什么好呢?幼儿自己回答,引用孩子的答案,去“偷”,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去老猫汤姆家偷蛋糕,(老师带领个别幼儿表演老鼠妈妈带鼠宝宝偷蛋糕的情形)可是那只大眼睛,长爪子的汤姆闯了出来,吓得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回家(回到座位)了,他们很不甘心,想着怎么样对付汤姆。
2.让幼儿回忆猫的样子,为什么老鼠会害怕。
3.幼儿讨论怎样就可以让汤姆抓不到老鼠或者即使抓住也没办法吃,引出老鼠画猫。
4.老师问:那我们怎样画?画成什么样子?让幼儿听听鼠小弟想出了什么办法,看和小朋友想到的一样吗?--听《老鼠花猫》cd
5.学唱歌曲
a.让幼儿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老师画,看看画成什么样子了,老师把幼儿说出的办法用唱的形式边唱边画,加深歌词理解和记忆。
b.让小朋友一起也跟着音乐唱歌,并用小手空中画,加深理解歌词。
c.教师指着图谱让幼儿跟着伴奏完整演唱。
延伸活动:
让孩子们一边边唱歌,一边把这只可怕的老猫变了样,画在画纸上。
老鼠笼活动教案篇6
活动背景
绘本《老鼠娶新娘》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这一故事蕴含了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规律以及“同类配同类最合适”的道理,绘本中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中国民间婚礼习俗的热闹场面。根据这一绘本设计音乐活动,就应挖掘绘本中的价值和音乐元素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音乐的手段来设计活动。音乐游戏“老鼠娶新娘”正是由绘本故事《老鼠娶新娘》演绎而成。
在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时,我们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设想,其中有改编歌词进行演唱的音乐剧,有听音乐想象表现故事情节的肢体表演,有根据故事角色选择相应乐器创编节奏的打击乐活动和表现“老鼠娶新娘”的音乐游戏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幼儿最感兴趣的是“老鼠娶新娘”的音乐游戏。我们感到音乐游戏既有听音乐的隐性规则,又有游戏玩法的显性规则。怎样通过音乐游戏将绘本故事《老鼠娶新娘》“玩”起来,便成了我们思考的方向。
活动目标
按照以上的思路,确定该音乐游戏的目标为:
1、按音乐的节奏继续学走弹簧步,表现老鼠抬轿子的情景;
2、了解并乐意遵守音乐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体验民间娶亲的习俗。
活动准备
根据音乐游戏的特点,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大花轿》的主旋律,并将这一主旋律贯穿在游戏始终,使音乐符合“抬花轿娶新娘”喜气洋洋的情境。
在音乐游戏开始之前,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这一切都为游戏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从图与文两个方面阅读绘本故事,有兴趣地背诵民间童谣,谈论“一物降一物”,民间婚嫁习俗等话题。
2、欣赏由《大花轿》音乐改编的对唱歌曲,进一步熟悉了故事及旋律。
3、共同收集图片,观看传统婚礼的视频,对抛绣球、带红头盖、坐花轿、轿夫抬花轿等一系列民间娶亲的习俗有了初步的认识。
4、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抬花轿的情景,区别抬花轿的步子和平时走路的样子,初步尝试走弹簧步。
5、在户外运动时,尝试过一位司机在前,四位乘客在后,两前两后地排列,左右各拉一根绳子组成一辆车,开展“开汽车”的运动游戏。
活动规则
利用民间娶亲的习俗设计了有角色交换、自由选择等规则的“老鼠娶新娘”游戏。具体玩法如下:
1、新郎找一位好朋友当新娘,先进行装扮。
2、第一、二遍音乐:新郎随音乐出发,重复两遍音乐邀请轿夫,在邀请时根据语言节奏邀请轿夫,每次请两位。
3、第三遍音乐:听音乐搭轿子——在音乐结束前要搭好轿子。轿子的形状是新郎一人在前,轿夫两前两后站立,左右拉好绳子,后两位轿夫相互搭手臂,前两位轿夫将手搭在新郎的肩上,把轿子围起来。
4、第四遍音乐:抬花轿接新娘——五人共同前进。
5、新娘听到锣鼓声上花轿。
6、新郎新娘到新房——六人共同前进。
7、新娘抛绣球——听到鼓声转圈,在最后一拍将绣球抛出:接到绣球者扮演下一次游戏的新娘(或新郎),邀请一位新郎(或新娘)继续游戏。
活动环节
第一个环节要求幼儿进一步把握弹簧步的要领,通过学做轿夫抬新娘的情境导入,继续尝试弹簧步模拟抬轿子,引导幼儿注意动作的要领,跟着音乐节拍行进。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音乐游戏既要体现一般游戏的规则,又要与音乐的性质相结合,在这个游戏中,把握音乐的节奏与时段显得十分重要,表现为以下规则:听音乐,在一定的范围内稳当地走弹簧步,模拟抬轿子,互相不碰撞;按照音乐的提示请轿夫、接新娘,抛绣球,不得提前或落后:抬花轿的队伍必须整齐地前进,不能散架。活动过程
为了使幼儿把握以上规则,教师通过作为示范者、参与者、讲解者、观察者等多种角色的转换,将游戏的三个关键点——请轿夫、搭轿子、新娘听锣鼓声抛绣球,进行了分解。
1、将游戏规则放在情境中,用游戏情境来解释
幼儿在最初游戏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走动时挤在一起,音乐结束还找不到邀请对象,共同行进中步伐不协调等,这些都与幼儿的空间知觉与时间视觉能力发展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用不遵守规则来判断。我们结合游戏情境进行提示,使幼儿主动关注自己的动作和音乐协调,例如,幼儿最初在走动时,互相挤在一起,造成碰撞,教师就用“抬着花轿走大路不走小路”来提示,引导幼儿选择较空的场地行进。
幼儿在音乐结束时还停在半路上,找不到邀请对象,就用“准时到达轿夫或新娘家门口”来提示,启发幼儿关注音乐的旋律,判断自己和邀请对象的距离,准时到达。
有的幼儿爱相互邀请,或选择已经装扮过新郎、新娘的同伴重复装扮,教师也马上用情境性的语言“女孩子可以和女孩子结婚吗”“一个人能结两次婚吗”进行回应,使幼儿感到信服,从而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2、分解难点,逐步推进
第一遍游戏——由教师扮演新郎,参与示范并进行分段演示,使幼儿初步了解游戏的玩法。
第二遍游戏——请一位幼儿担任新郎,试玩游戏,此时,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和讲解者为幼儿提供支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及时地用情境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巩固音乐游戏的规则。
第三遍游戏——两顶轿子同时行进,引导幼儿自己尝试游戏,教师在观察中,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
(不早不晚到达家门口),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听着音乐比看脚步前进更稳当),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进一步体会游戏的快乐。
3、抓住关键,鼓励探索
在这个游戏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六人(新郎、新娘和四个轿夫)同时行进,幼儿时常走得七倒八歪,甚至“轿子”都散了架。此时,教师就引导幼儿思考发现问题,共同寻找整齐行进的好办法,最初,幼儿有两种意见,一是看着前面朋友的脚步走,二是听着音乐走,教师又让幼儿分别尝试这两种方法,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合适:“即使看不见前面小朋友的脚步,只要跟着音乐节奏走,就不会散架。”
通过思考、比较和尝试,幼儿学得主动,游戏规则也把握得更牢固了。幼儿在游戏中越玩越高兴,他们积极主动的情感、合作协调的能力、遵守规则的自控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综合素质在游戏中得到了提高。
老鼠笼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有趣的风格。
2、初步了解间奏,能在唱歌的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间奏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偶(老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
出示纸偶:“吱吱吱,吱吱吱”谁来了?(小老鼠)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只小老鼠长的什么样?
(二)1.学唱歌曲第一段
(1)谁来说说这只小老鼠长得什么样?(边根据幼儿回答,边出示图谱)念三遍,中间可以请小朋友指图谱
(2)呀!原来这只小老鼠想出来干什么?(偷东西吃)有没有被老鼠发现?(没有)他心里肯定怎么样?(很高兴、很神气)边做动作边唱(3遍)
2、学唱歌曲第二段
(1)小老鼠最怕谁呀?(小花猫)
(2)听到小花猫的叫声小老鼠会怎样?(念三遍)
(3)刚才小老鼠还很神气的,一眨眼功夫却灰溜溜的逃走了,可真滑稽呀!(唱三遍)
(三)初步感受间奏
(1)刚才我们唱了谁和谁的`歌?(小老鼠和小花猫)下面我们把俩段连起来唱一唱。
(2)刚才老师除了唱歌还刚什么了?(跳舞)
那 老师是在唱完什么的'时候开始跳舞的呢?
对,这里是给小朋友休息一下,为唱小花猫作准备的,这里小朋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我们把这一段叫作间奏(幼儿说一边)
(3)全体幼儿齐唱一遍,间奏时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
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老鼠笼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