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案能够为课堂管理提供策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编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推进,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树的秘密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树的秘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探索叶子的特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树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
1、导入:春天,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一起去室外观察树叶,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
二、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
1、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2、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3、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幼:我喜欢的叶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树叶的很多小秘密,如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同种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区别。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三、记录自己地发现。
1、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四、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树的秘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调动各感官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
2.能用做标记,和身体的动作多种方式对事物探索并分类。
3.提高幼儿的应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探索水中的秘密过程中,孩子通过自身操作从而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东西是不能溶解与水的。
活动准备
1大豆,花生,小段面条若干,白砂糖,盐若干。
2.装满热水的水壶一个,小碗若干,干毛巾
3.粘贴实物的卡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水的秘密
s: “小朋友看老师这杯子里面是什么?”
y: “水”.
s: “水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
y: “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s: “那今天老师的这两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个秘密,谁愿意动动脑筋,把秘密跟我们揭开”.请两个依次幼儿准备几把勺子,尝试水的'味道
一杯甜的一杯咸的.
s: “那你们知道这水里的秘密是什么吗?”
(2) 糖和盐的溶解
s: “那么杯子里面的糖和盐你们看的见吗”?
y: “看不见”.
s: “对了糖和盐放在水里和水宝宝在一起看不见自己变成了糖水和盐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叫溶解。”
“小朋友说一次溶解”.
“那我们现在来看糖和盐是怎样溶解的好不好?”
“先放一杯水,在把盐放进去,提示:盐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是细细的,你们能看见盐宝宝吗?”
“放进水后,“你们还能看见盐宝宝吗?”
y: “不能”.
s: “他变成怎样?”
y: “软软的”
s: “那现在我们想盐宝宝溶解的更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请小朋友回答.”
y: “摇一摇,用勺子搅拌”.
s: “非常聪明。现在我们的盐宝宝怎么样了?”
不见了,提示幼儿我们要说溶解了。老师还要提醒小朋友不是所有溶解的东西都能吃,所以小朋友自己在做实验的时候自己不能随便拿到嘴巴里面尝知道了吗?
s:“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帮糖溶解好不好?”
给以帮助与鼓励
3.幼儿自己尝试操作溶解与不溶解
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呢?
s: “花生能不能溶解”.
s: “好现在小朋友看黑板老师纸上这些事物你们都认识吗?”五种,好老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小朋友做小侦探,去试以下是不是所有的动写都能溶解,如果不是,找出不能溶解,后面老师把这些材料都放在了实验,音乐响起结束实验记得完成任务并不能把材料带出实验室。
二..统计
能的画圆不能打叉
三.游戏
1点心和他的糖水
s: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来做糕点师傅,我做点心些糖水,
谁愿意做我的白糖。”
y: “我”.
s: “那你们得先回答几个问题,看看你们刚才仔细不仔细。”
(1) s: “白糖是什么样子的?”
y: “硬硬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2)s: “放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y: 软软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 3 ) s: “用勺子搅拌是什么样子的?”
y: “快速转动(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4)s: “溶解了是什么样子的?”
y: “不见了(请幼儿用肢体表示)睡着了”
2 、放音乐请幼儿表演2次
3个幼儿和全部幼儿
游戏开始,告诉幼儿圆圈里是一盆水,幼儿在圈外和圈内表演
四、活动延伸
幼儿蹲下睡下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出一包橘子粉,和老师们说再见,幼儿随老师一起到外面洗手制作美味可口的果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树的秘密教案篇3
设计思路:
1、集体活动要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不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名字的伴随我们一生的好伙伴。是一个人的代表和象征。《上海学前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价值。这就是要告诉老师,要在生活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的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和共同成长的师幼互动环境。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我们的名字,在生活中这样一个与我们紧紧相关的符号应该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2、从幼儿兴趣点出发,捕捉幼儿感兴趣的素材。
最近班中掀起了一阵学写自己名字的热潮,孩子们对自己名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会辨认出自己的名字,会写名字,还发现名字有的容易写,有的比较难写,还发现了许多名字中的奥秘。大家从关注自己名字慢慢到了关注同伴的名字,开始认识同伴的名字。孩子们开始思考,并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了根据孩子的讯息进行筛选,寻找那些适合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开展了一个调查活动:“名字的故事”。大家寻找一些包含在名字中的各种讯息并进行交流。孩子们对名字的兴趣从学写转移到了寻找名字中隐含其中的信息。名字从哪里来?姓和名又是什么?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孩子们互相交流探询着!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为了帮助输理、拓展有关孩子姓名的经验,我组织了这个集体活动。
3、从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
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名字,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从粗略到细微发现了每个人名字的不同,这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大班年龄的孩子有了较强的好胜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的孩子在探索中发现名字的意义也是各不相同,这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4、大班孩子的阅读活动目标。
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已经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自己的名字,此次活动的目标是交流分享姓名的作用和所蕴含的信息,乐意表述姓名中所包含的秘密。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姓名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姓名中所蕴含的秘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专注、用心的良好阅读习惯。
活动目标:交流分享姓名的作用和所蕴含的信息,乐意表述姓名中所包含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使用名字的场??
1、用点名的方式引入“名字”。
2、在点名的时候需要用到姓名,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用到姓名?
(1)乘飞机 看病(病历卡) 挂盐水 开药
这些都是要在一样东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件东西是我的。
(2)点名 签到
可以告诉大家今天我来了。
(3)别人叫我的时候 敲门 迷路
表示称呼,代表我自己。
(4)介绍自己
口头介绍 简历 名片
(5)发票 支票 银行卡
3、那我们生活中没有姓名,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姓名,姓名真的很重要啊!
二、找姓名
1、可是我刚刚不小心把一些小朋友的姓名字卡都弄乱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把一些小朋友的名字整理好呢?
要求:把你们整理好的名字贴在这张纸上。
三个人一组,先选好朋友。
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整理得最快。
第一个做好的把纸给我,马上回到你的小椅子上,这样我就知道谁是最最快的。
2、 姓名配对(幼儿合作找出自己的姓名字卡进行配对)
三、名字的秘密
1、仔细看看你们的姓名,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说出的秘密多。)
姓名有两部分组成:姓和名
有的姓名是两个字的,有的姓名是三个字的,甚至有的姓名是四个字的。
姓:有的姓是一个字的,叫单姓
有的姓是两个字的,叫复姓
名:有的名中使用了一样的字,有的名中的字读起来一样,但字是不一样的(同音字不同)有的名中的两个字是一模一样,叫叠名。
小结:原来我们姓名中有这么多的秘密,姓名真有趣!
2、那么什么开始你就有名字了呢?
3、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的呢?
4、他们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呢?有什么秘密吗?
小结: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等不是随随便便就给我们取名字的,都有一定的意义,他们把美好的期望、爱和关怀都放在我们的名字当中,所以我们不要辜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期望,我们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
树的秘密教案篇4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我们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本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第2~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最后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了静谧美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感来表达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母子情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味亲情的美好,还要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会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7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7个字,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辛劳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播放一组具有浓浓亲情的图片,随着美妙的音乐和感人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是不是勾起了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这首歌是唱给全天下的妈妈的。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吗?可以说说生活中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过渡:在同学们的心中,妈妈都是这么可亲可爱的一个人。有一位小朋友啊,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画面并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朗读提示:“睡了”应该读得很轻。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2、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等、吸、粘。
“闭、吸、等”可以用动作表演识记;“粘”字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式识记,比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上,理解“粘”的意思。
(2)看部首,识记生字:哄、润、吸、汗、额、沙。
“哄”和“吸”都是口字旁,表示的动作与嘴部有关;“润、汗、沙”的部首都是三点水,它们都与水有关;“额”字的部首“页”表示头部,如“颜、颊、颈、颌”等字。
(3)语境记忆多音字“发”。
“发”在文中念fà,可组词为“头发、白发”,在“头发”中读轻音。另一个读音念fā,可组词为“发现、发明、发展”。例句:我意外地发(fā)现妈妈的头上长了好多根白发(fà)。
(4)近、反义词识记生字:紧、乏。
①紧:结合反义词“松”识记。②乏:在文中找近义词“累”。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生字上面注音),请一生当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小组内读一读。
哄人先后做梦闭紧红润等人呼吸
头发粘上汗珠额头沙子乏力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4)一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另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
哄先闭脸沉发窗
2、学生观察,自由交流:我能识记住哪些字?哪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指导:“先”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竖弯钩写圆润;“闭”的门框不能写得太窄;“哄、脸、沉”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脸、沉”左右大体等高,“脸”左边写窄长些;“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框中的点要出头;“发”的撇长伸,与末笔捺的起笔相接。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再写一个。
4、利用投影仪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卡。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写的是妈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她自己先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睡梦中的妈妈好(),睡梦中的妈妈好()。
过渡: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3、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听一听。还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积累“的”字短语。
2、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孩子与妈妈之间美好的爱。
?要点把握】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辛劳,体会孩子与妈妈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巩固(指生读、齐读)。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生字词读得真不错,老师都忍不住要给大家鼓掌呢!课文是不是也读得同样精彩呢?我可要听听。谁愿意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妈妈睡着时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妈妈睡着时的样子,教师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同学们肯定大都没有见过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因为辛劳的妈妈总是比你起得早,比你睡得晚,对不对?那我们就先和文中的“我”一起去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吧!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妈妈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教师引导:妈妈累)
(二)学习“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2、出示中心问题,小组同学讨论。
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3、学生汇报:从“明亮的眼睛”“红润的脸”可以看出。
(随机出示与之相关的图片,找找班上谁有“明亮的眼睛”“或“红润的脸”。)
4、指导学生读好这3个短语,学习带“的”字的短语。(出示小练习)
()的眼睛()的眉x()的脸()的头发
()的小河()的小草()的花朵()的小路
注意: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把“的”字读得短而轻。
5、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说说喜欢哪一句,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弯弯的眉x,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确:妈妈睡得很香,就连妈妈的眉x也“睡”得很香。第1句中“睡”字用得非常恰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和妈妈的美。
(三)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全班交流讨论:好温柔。从“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可以看出来,她在睡梦中都在想着给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爱孩子。
(2)理解“温柔”: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来说说什么是“温柔”。
(3)质疑:这段中描述的并不都是看到的情景,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明确:“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看到的,“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是想到的。
(4)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就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从中推测妈妈经常微笑着给孩子讲故事。)
2、回忆与交流:你见过妈妈微笑的样子吗?那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四)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从哪里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明确:从“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可看出妈妈很累。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理解。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1)妈妈干了好多活儿,她都会干什么活儿呢?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妈妈在家里要做的事情说一说。
(2)妈妈每天要干这么多的活儿,多么辛苦啊!此时的妈妈一定感觉很累、很困。当你看到妈妈累得睡着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心疼)请你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文字中,再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读这一句话时,语调轻柔,不要太大声,带着心疼妈妈、害怕吵醒妈妈的爱意来读。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师生共读课文。
过渡: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劳累。随着老师一起,再轻轻地读一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
2、(课件播放音乐《摇篮曲》)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3、有所发现:第2~4自然段有什么特点?(整体读这3个自然段,教师点拨。)
(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围绕这句来写。)
4、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什么?
(2)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内容。
小结:学完这篇课文,大家是不是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是不是也想找个机会,看看妈妈睡觉的模样?如果有机会观察到,一定要与我们分享哦。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我们学会了通过找一些关键的词句去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也学会了许多生动的短语,如“弯弯的眉x、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在平时的表达中,我们多多使用一些类似的短语,会让表达更加生动哦!当然,学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妈妈也有累的时候,也需要我们关心,我们享受着妈妈无私的爱,也要学会去爱妈妈。
2、课后拓展活动。
(1)请家人帮忙,查找并阅读《妈妈心·妈妈树》《袋鼠宝宝小羊羔》《大棕熊的秘密》这三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伟大的母爱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
(2)为妈妈做一件事,让她感受来自孩子的爱,如帮妈妈梳头、洗脚,帮妈妈做家务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读中体会,感悟深情(教学重点)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读懂什么?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明亮的眼睛闭上了”中知道的,因为“明亮的眼睛”一定是又大、又黑、又亮的,有这样的眼睛的妈妈一定很好看。
师:你说得真好,抓住具体的词语感受妈妈的美丽。谁还能像他这样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说一说?
生1:老师,我从“弯弯的眉x”也能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弯弯的眉x就像小月牙似的,特别好看,我也希望自己长这样的眉x。
生2:我从“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x,就更好看了。
生3: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课文说“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眉x都是长在脸上的,可这里为什么说睡在脸上呢?
师:是啊,眉x怎么能睡在脸上呢?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是“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还是“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
生1:“睡”字好。因为妈妈睡了,眉x肯定也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似的,要是“长”,那眉x还可以动呢!
生2:老师,我也认为“睡”好。妈妈睡了,妈妈脸上的眉x也睡了,说明妈妈太累了,累得想睡觉。
师:这两个小老师讲得多好,都能体会字里饱含的感情。妈妈睡了,眉x也睡了,作者用词多准确啊!
师:睡梦中的妈妈多么美丽呀!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1:轻轻地读,声音大了会把妈妈吵醒!
生2:美美地读,因为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
生3: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作者也一定喜欢自己的妈妈,所以要读出对妈妈的爱!
师:我们就轻轻地、美美地读这一段,把我们对妈妈的爱读出来吧!
赏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以学生自读自悟为起点,针对“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这一中心展开品读交流,并随时关注学生的交流,在点评中予以方法指导——抓住具体词语来分析。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是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议、在议中辨析,这种建立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真切而深刻的。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自然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当学生积极交流的时候,教师就成了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思考结果时,教师又成了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流畅,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理解、词句体验等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是在范读中浸润情感。在舒缓轻柔的《摇篮曲》中,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二是在想象中丰富情感。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因为她很累。这时我紧紧抓住“干了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在一天里可能干哪些活儿?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当他们想到妈妈要做饭、洗衣、送自己上学、上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疼妈妈、爱妈妈的情感。当这种情感被诱发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三是在实践中升华情感。无论是第一课时的“观察自己的妈妈睡觉时的样子”,还是第二课时的“推荐阅读”,这两项作业都是在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将文本中体会到的情感移至生活。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读懂妈妈的爱,并随时关爱妈妈,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真正实现了。
树的秘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美及语言美。
2.尝试用敲印画的方式,描述自己眼中春天的秘密。
3.乐意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活动难点:
感受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及语言美。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观察过春天,对春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舒缓的背景音乐、ppt《春天的秘密》。
3.油画棒 颜料 画纸 绘画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春天的秘密》。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
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欣赏散文诗。
播放ppt鼓励并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来表述。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怎么了?河水是怎么流着的?河水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小声……)
(2)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垂柳换上了什么样的新装?垂柳在微风中会怎么样呢?听完这句你有什么感觉?
(3)桃花红着脸,后面半句是什么?哪个小朋友来补充一下?抿着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做一做这个动作?三、 诗歌里还讲到了春天有哪些秘密呢?请小朋友再仔细听老师来朗诵一遍。
(4)燕子怎么了?(飞在天空里),燕子飞在怎么样的天空里的?燕子是怎么叫的呢?你们听了段后心里觉得开心吗?刚才有小朋友说道麦苗了,
(5)是什么样的麦苗从什么地方怎样出来的?你们听完这句话有什么感觉?
(6)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忙着干什么呢?拖拉机是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拖拉机也是小声说吗?散文诗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的?
三、完整欣赏
播放故事录音,鼓励幼儿跟念。
四、绘画“眼中的春天”
师:春天还有很多秘密,还会在哪里呢?他们又会怎么告诉大家春天的秘密呢?
1.教师交代作画要求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小结结束活动。
树的秘密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科学活动就是最能激发幼儿这一学习动机的学科。但科学活动往往不被老师所看好,因为害怕对幼儿讲不清楚科学活动中那些高深的科学知识,而且孩子们动起手来,往往难以停下。家长对幼儿园教学也不了解,对幼儿园存在许多错误理解。其实,幼儿园科学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开展科学活动应该把目标放在这个重点上,过程的安排把操作区和交流区分开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真谛,从这一角度引导家长理解幼儿,特选择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原因。
2、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激发幼儿对自然之谜探索的欲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具备沉浮的概念。
2、物质准备:鸡蛋、小盆每人一个、盐每人一份。
3、录音、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会怎样?
2、会游泳的人躺在水面上不游泳会怎么样?
二、出示图片:
1、老师今天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想看看吗?
2、为什么他不沉下去呢?
三、教师实验:魔术"鸡蛋浮起来"
1、教师放下魔术粉。
2、鸡蛋有了什么变化。
四、幼儿实验
1、出示三种魔术粉
2、幼儿分组操作
五、交流小结:
1、浮起来了吗?用的什么魔术粉?
2、知道死海里原来是盐让人们浮在水面的。
六、幼儿操作:了解死海海水与其他大海的水的不同。
1、品尝死海与其他海水的不同。
2、幼儿操作实验
七、小结:死海为什么会有这些奇迹之处呢,死海之所以能让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海水里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八、自然结束活动。死海让人漂浮的原因还不止这一个,感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去发现它的更多秘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树的秘密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