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秀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教案,其实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都必须认真对对待写教案这件事,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风的科学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按大小,颜色分类,并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大小。颜色不同的止片
2、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第一部分是圆形宝宝自我介绍,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以“圆形宝宝”来做客,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
2、打开多媒体课件,圆形宝宝出场,圆形宝宝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宝宝,你们喜欢我吗?小朋友,我还有许多伙伴,你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周围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体。
幼1: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是圆的;
幼2:吃的饼干是圆圆的,甜甜的,大苹果是圆的;
幼3:我妈妈骑的是电动车,车轮是圆的,跑的可快了……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什么物品是圆形的,自己衣服上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吗?
幼:老师,我知道,吊扇转起来是圆形的。吃饭的碗口是圆形的,我的衣服上的花是圆形的……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好,兴趣都很高。
4、圆形宝宝:小朋友们我还有许多小伙伴呢,今天我把他们也带来了,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好吗?
师:圆形宝宝带来的小伙伴,藏在桌子上的纸袋里,现在小朋友把他们请出来吧。
游戏“快快拿”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师分别拿出:红大圆、黄小圆、红小圆、蓝大圆、最大的圆、最小的圆。
5、欣赏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
圆形宝宝: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还会变魔术呢。游戏“拼拼摆摆”引导幼儿用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进行组合拼摆,并说出自己摆的什么物品。
6、圆形宝宝: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欣赏。
提问:小兔为什么把气球、红萝卜和红灯笼当成了太阳?
[活动延伸]
制作“有趣的圆形宝宝”粘贴画,引导幼儿把拼摆好的画面做粘贴画,并进行添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设计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开始由圆形宝宝导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中间穿插玩游戏,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由讲故事的形式结束。本节谭始终由圆形宝宝惯穿全课,圆形宝宝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可爱形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更使幼儿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圆形的知识。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3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逛果园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出发,我设计了《逛果园》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认识、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和“小”,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大”和“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并区分两个物体的大与小,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及语言加以表达。
2、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环境(大树、小树等)
2、大、小苹果;大、小树叶卡片若干。
3、大小箩筐若干。大小汽车各一辆。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汽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个美丽的果园,那里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要乘汽车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车:“嘀嘀,开来了两辆汽车。”(幼儿观察)“是什么样的汽车?你想乘哪辆车去?为什么?”(公共汽车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车小小的,只能坐几个人)“好,我们坐着大汽车去果园吧!”
(3)师生一起开汽车去果园。
2、通过摘苹果,观察苹果的大与小,并进行分类。
(1)认识大树和小树:“这是谁呀?”(大树妈妈)“大树妈妈旁边是谁呀?(小树宝宝)
(2)观察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及它们身上的苹果的大与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动作表示出来。(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
(3)摘苹果。
①师:“大树妈妈请我们吃苹果,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大苹果。”(幼儿摘苹果)“把你摘的大苹果举起来给老师看,你的大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做一个‘大’的动作!”(表扬与别人做的不一样的幼儿)
②“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小苹果,举起来,闻闻看苹果香不香!请你做一个‘小’的动作。”
③苹果分类:“开心吗?摘了这么多的苹果,我们把它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们尝一尝,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箩筐,有大的,有小的,请你们把大苹果放在大箩筐,小苹果放在小箩筐里。”
3、游戏“捡树叶”,进一步观察和区分树叶的大与小。
(1)捡树叶:请小朋友一个手捡一片大树叶,一个手捡一片小树叶。
(2)玩树叶:
师:“大树叶在哪里?”(幼:大树叶在这里)举起来给我看看,我们把大树叶举起来,把小树叶藏起来;“小树叶在哪里?”……
(3)和树叶一起跳个舞。(听音乐跳“欢乐舞”,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车的一些共同特征。
2.简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
知道车的一些共同特征。
难点:
简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车子的秘密》,教学电子资源:《汽车小博士》。
2.各种玩具车,教师提供或请幼儿收集一些关于车的图画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顾已经知道的车的名称、外观特征及用途。
1.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车呢?
2.老师今天要提几个关于车的问题 ,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的最多,看看谁是我们的“汽车小博士”。
二、教师和幼儿围坐在大桌子边,请幼儿查看幼儿用书《车子的秘密》、玩具车以及各种车的图画书、图片等资料,回答教师的问题,争当“汽车小博士”。幼儿回答完毕后,教师再一边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一边给幼儿介绍关于方向盘、车牌、汽车加油方面的知识。
1.车都有方向盘吗?
2.哪些车没有方向盘?
3.许多车是靠转动方向盘来控制方向,不过,像地铁、高铁等,因为行驶在固定的轨道上,所以是靠着操控杆来控制车子的行进速度。
4.为什么车斗有车牌?
5.车牌代表车的身份,所有的车都要挂车牌才能上路,车牌号码由汉子、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同颜色的车牌代表车的不同类别,方便辨识。
6.车都需要加油吗?哪些车不需要加油?
7.不是所有的车都需要加油来产生动力,为了减少汽油的使用和空气污染,现在也有不需要加油的环保车。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6
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过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 (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 (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 (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建议
1.常见的水果和比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对,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见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较特殊的水果了。
2.现在的幼儿知识经验都较丰富,介绍常见的水果可由幼儿自己来介绍。
当幼儿介绍自己拿来的水果时会有一种自豪感。
3.活动可延续为一个半日活动。前半部分介绍各种水果,尽可能让幼儿充分了解;后半部分让幼儿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来布置和装饰环境。
4.若照片较难收集,可用各种画报或宣传广告图片来代替。
5.将带来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一个活动继续用。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蛋壳艺术美,并对蛋壳工艺感兴趣。
教学重点
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工具区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纸盒,里面有两只玩具小鸡,生、熟鸡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
2.手电筒20个、放大镜20个,每个小组一盆盐水;小粘贴、彩笔若干、黑板、粉笔。
3.教师制作的蛋壳工艺品,如不倒翁、脸谱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律动:动物怎样叫,师生问答
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导创编:师: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
2.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小鸡:“可爱的小鸡叽叽叽,小朋友可以观察一下,再提出一个关于小鸡的问题让你旁边的小朋友回答好吗?”
引导幼儿观察并相互讨论,回答对方的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启发思考
提问: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小鸡的妈妈是谁?可爱的小鸡是鸡妈妈用鸡蛋孵出来的,是用我们平时吃的鸡蛋吗?熟鸡蛋能孵出小鸡吗?
2.尝试探索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3~4种树叶外形特征的不同,并能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2、能按一定特征或规律进行树叶分类和排序,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清洁好的白杨树叶、枫树叶、银杏树叶若干,混放在4~5个小筐内。
2、记录纸、记号笔,分类用的小篮子3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小筐,观察树叶的外形特点,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并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将树叶按品种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
3、按树叶的颜色、品种或大小,如两种树叶交替排列等,在桌上进行有规律的树叶排序活动,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排列结果。
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排序形式,并及时将排列经验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增强活动的挑战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关于风的科学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