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优质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把握,以便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编写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一数学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教案优质5篇

初一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整理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边形纸模

五、教学步骤与过程

(一)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整理和复习有关这些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课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七、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从整理图中能看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九

板书设计

s=ah÷2

s=abs=ah

s=(a+b)h÷2

初一数学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判断,并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 初步掌握列代数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正确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代数式的意义以及正确地列出代数式。

三、学习过程

1.(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请你填空。

①七年级一班有男生20人,女生n人,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__人。

②买苹果s千克用了4元钱,买1千克苹果需要________元。

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a厘米和b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c厘米,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是_______。

(2) 上述各问题中出现的如20+n、 、4n、(ab+c2)以及以前学习的n-m、2(a+b)、ab+ac等式子,都称为代数式。

(3)指出下列哪些是代数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1) m+5 (2)2x-y+1 (3) 2+3+5 (4) 3< p="">

(5) (m-5n)2 (6) abc (7)a (8) 2+x=3

2.(1)例1 填空:

①甲数用a表示,乙数比甲数大3,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②甲数用a表示,甲、乙两数的和为10,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③甲数用a表示,甲数是乙数的5倍,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④甲数用a表示, 乙数比甲数的平方少2,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⑤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 cm、b cm .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cm

(1)自主归纳。 结合上面所有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否总结出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2)下列代数式中符合书写要求的是________ ,并说明理由。

(1)x×y×2 (2) a + b 厘米 (3) 2(b-a) (4) (a + b) ÷c (4.像“x的3倍与y的2倍的和”、“x与5的差的3倍”等用文字表述数量关系的语言称为自然语言(或普通语言);

像3x+2y与3(x-5)等用代数式表述数量关系的语言称为数学语言。

5.将下列代数式用自然语言表示: (1) (a+b)2 (2) a2 -b2

6.请同学们将下面的代数式赋予它实际意义。a-b ___________4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存在问题的地方:

五、课堂检测

1.列代数式表示(注意规范书写)

① x的 与a 的和是____________;② a,b?数和的平方减去a、b两数的立方差____________;

③ 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它的宽为xcm,那么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④ 某商品的利润为a元,利润率为1

?3.2代数式》测试

3.(题型三)某汽车的油箱里储油20 l,如果该汽车每行驶1 km耗油0.04 l,那么当汽车行驶n(n≤500)km时,油箱中还剩汽油______l.

4.(题型二)已知x2+x-1=0 ,则3x2+3x-5=________.

?3.2第2课时代数式求值》同步练习

解题突破

⑤根据设计的程序进行计算,找到循环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导计算.

命题点 3利用整体法求值[热度:96%]

10.⑥已知-x+2y=5,则5(x-2y)2-3(x-2y)-60的值是()

a.80 b.10 c.210 d.40

解题突破

⑥先通过改变符号变换已知代数式,再利用整体代入法进行计算.

初一数学教案篇3

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 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b.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c.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d.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 p76 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 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 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5、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初一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判别;

2、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殊意义的理解。

重点:

在引进负数后,能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有理数的两种不同分类的重要意义。

难点:

在对有理数的认识上,应加强对负数及零的重视,明确两者在有理数集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通过上节课对“负数“概念的引入,通过对数范围的`补充及扩大,进一步引入了有理数的概念,并对扩大后的数的范围进行重新分类。

二、新课拆析:

1、引例:

(1)请学生说出负数的特征,并指出实例说明。

(2)以第(1)题中,学生所回答的数进一步分析,不同数的不同特点。

2、通过对“负数”的引入,从我们所接触的数可发现有这样几类:

正整数:如1,2,34…

零:0

负整数:如-1,-3,-5…

正分数:如 …

负分数:如 -0.3…

由此我们有:

概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然后根据我们的概括,我们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如下的分类

分类一:分类二: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 零

分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负分数

3、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

概括: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为数集;

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例: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值的圈里:

-18,3.1416,0,20xx,-0.142857,95%

正整数 负整数

整数集 有理数集

三、巩固训练:

p20 ,练习:1,2,3

四、知识小结:

从有理数的分类入手,就着重于各类数的特点,特别是正,负及零的处理。

五、作业:

p20-21 习题2.1:2,3,4

初一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第二章 2.1 正数与负数 2.2 数轴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2、零的位置和地位

3、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

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

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 等。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3、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或 有理数 零

分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初一数学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初一学生总结作文5篇

初一年自我鉴定5篇

初一语文工作总结范文5篇

初一军训心得感悟模板5篇

初一历史期末教学总结5篇

草小班教案优质5篇

初一新生军训演讲稿5篇

初一600演讲稿推荐5篇

预防中毒安全教案优质5篇

我的爸爸600字作文初一5篇

初一数学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