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文字,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我很受感动。三毛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家、四处流浪的孤儿。他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可怜极了!
看了这本书,使我想起我现在有吃有穿,丰衣足食,却经常浪费食物,还要挑食。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不但不知道珍惜学习机会,还爱挑吃挑穿,乱花钱,和三毛相比,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感到羞愧极了。 读了《三毛流浪记》,我更想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可怜的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多一份爱心,去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一份温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更应该珍惜粮食,做一个尊重他人,珍惜他人劳动的成果的人。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篇2
?三毛流浪记》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每次读时我的心里都是酸酸的。
三毛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流浪儿。他看见小羊、小鸡、小狗都有父母的疼爱,泪水不禁哗哗地直往下掉,他多么想有一个家呀。
他听说上海有吃的,也有玩的,他就来到上海,却见街头一片混乱,哪里有饭吃?可怜的三毛,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冷得瑟瑟发抖。富人家里大摆宴席,山珍海味,酒足饭饱,而一墙之隔的'外面墙角的三毛,却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为了生活,三毛做过很多事,比如:学艺,擦鞋,拉车等,但是都做不长,还常被人打骂,被人欺负。有一次,三毛给一位时髦的女郎打扇时,热得满头大汗,一不留意把汗水溅到女郎身上,女郎转过身来一巴掌把三毛打得眼冒金星,这样的欺负,三毛几乎每一天都会遇到,每次看到这些图片,我就觉得这些欺负三毛的人太可恶了,没有一点爱心,我恨不得把他们打得四脚朝天。
造成三毛不幸的都是可恶的旧社会,如果三毛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都会帮忙他,还会有人收养他。他会有饭吃,会有漂亮的衣服穿,会有玩具玩,还会去他十分向往的学校读书。
三毛还是个善良、坚强、乐观的好孩子。虽然没几个人疼爱他,但是有人需要帮忙时,他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小明摘桥旁的小花,一不留意掉到河里,一旁的三毛见了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把小明救了上来。一位年轻人把一位长着白胡子的老爷爷推倒了,三毛见了连忙把老人扶起,坐到马路边,把他好不容易得来的烧饼分给了老人一半。三毛才吃了一口,发现老人已经全部吃掉了,三毛想了想,把他仅有的一半烧饼也给了老人,之后三毛却饿着肚皮走了。三毛真是个舍己救人的好孩子。
和三毛比起来,我们这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们就应珍惜这天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篇3
?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小说。我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让我感到三毛很可怜,三毛在旧社会四处流浪,他把垃圾桶当成床,把报子当成被子,把温暖的太阳当成爸爸,把纯洁的月亮当成妈妈。
三毛来到烤鸭店,没有钱只能看不能吃,饿了就把腰带系紧,有时三毛还被富人家的孩子欺负,他们在三毛跟前吃烤鸭,让三毛直流口水。三毛没有钱买果汁,就把橘子泡在水里喝。三毛尝尽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苦,如果我过他那样的生活,我一天也活不下去了,我真佩服三毛的坚强。在解放前的旧社会里,三毛是一个多么可怜的人,但他很坚强。因为他帮人擦皮鞋,最后他的工具和钱都被别人给拿走了。但他不泄气,又去卖报纸。第一次,因为他跑得太慢,他到人群中的时候,发现每一个人手上都拿着一张报纸在看,于是他就把旧报纸当废纸卖给小贩。第二次,三毛一拿到报纸就往人多的地方跑,不一会儿功夫,报纸全卖掉了。三毛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求生的勇气值得我学习。“天寒地冻,三毛还是一身短衫短裤,冻得他浑身发抖。路边梧桐树都被包上了御寒的稻草,可叹三毛啊!”看到这里让我想到在冬天,父母怕我冻着总是让我穿的厚厚的。记得有一次突然降温,家里人来接我的时候,居然又带了一件厚衣服及时的给我添上。“三毛躺在街檐下睡觉,一阵风吹来,雨水飘进来打湿了三毛,他便往里面挪。可是风愈来愈大,雨愈来愈斜,雨水还是淋到了他,三毛只能贴着墙根站着。”看到这里让我想到在睡觉时我有可以避风挡雨的房子。
如果回到三毛的年代,我一定要帮助三毛,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我要向三毛学习,做一个又聪明、又善良、又坚强的人。想想过去,比比现在,国家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我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篇4
暑假里我读了《三毛流浪记》以后,对三毛的印象很深,我觉得三毛是个有爱心,喜欢帮助人的孩子。
有一次,一个大孩子欺负一个小孩子,三毛就说:“你以大欺小!”然后三毛就抡起拳头把大孩子打趴在地。还有一次小男孩为了摘河边一朵花儿,落到了水里,三毛不顾危险,跳下水把小男孩给救了上来。
三毛更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一天,他去弄饭吃,弄到饭之后,看见有一个老奶奶抱着一个身体瘦弱的小宝宝在一起都没饭吃,三毛就把自己的饭全给了老奶奶,让她们吃,自己却饿肚子。
我还觉得三毛很可怜,因为他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四处流浪,看见小羊、小鸡、小狗都有妈妈,很羡慕。他把小狗狗抱在怀里,狗妈妈看见了向他扑来,吓得三毛连忙爬上树,连小鸟都有妈妈,“我的妈妈在哪里呢?”三毛忍不住哭了。和三毛相比,我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
三毛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而且还被人欺负。而我,吃东西总是挑这个、挑那个,真是很难为情!我现在生活在很好的环境里,应该好好读书,长大孝敬父母。
三毛还是一个好笑的人。有一次,他太困了,竟然把垃圾车当成了“床”。还有一次,他跟渔夫学撒网,三毛把网一撒,脚底一滑,把网撒到了渔夫的身上。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整天捧着它,看也看不够!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篇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什么作文书啦、故事书啦、漫画书啦……我都喜欢看。特别是故事书,我觉得《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是令我最感动的。特别是“三毛”,他天天没饭吃,还被路边玩的小朋友欺负,他天天的食物就是贴广告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把麻袋披在身上。他不想在这样了所以卖过报、捡过香烟头、帮过人们倒过大便,可是他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唉!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三毛”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一个富裕的妇女收养了“三毛”,可是那富裕的妇女饭量很大,每天“三毛”都舔着妇女碗里吃剩下的饭粒。“三毛”实在受不了了,于是他又脱掉华丽的衣服把麻袋披在身上回到流浪儿的队伍中来,他在垃圾桶旁边看见一个可怜的小黑狗,于是他们就成为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和小明天天靠拣香烟头为生,但是“三毛”却已经满足了。可是我们有很多东西,还不满足,还动不动发脾气。一天小明说:“三毛!
我们去买红薯吃吧!
”“三毛”问:“你哪来的钱?”小明自豪的说:“放心吧!
”于是小明来到卖红薯的地方,然后快速的指了好几个大红薯并且快速的把它们藏进了袖子管里,小明忍着疼痛想:为“三毛”烫伤也没什么关系。小明问老板:“这些多少钱啊?”老板看小明是个流浪儿就说:“你买不起的!
”小明装很扫兴的走了。到了“三毛”面前把袖子管里的红薯倒出来,“三毛”看了吃惊的问:“哪里来的?胳膊这么会烫伤?”“你先别管!
”小明岔开话题,因为“三毛”只见过红薯,从来没吃过所以把手烫伤了。小明小心翼翼的把红薯皮轻轻拨开,橙黄色的肉就出来了。小明轻轻咬一口,啊!
真香啊!
“三毛”吃到红薯已经觉得很幸福了,我觉得小明这种偷的行为我们不能学习,可是小明舍己为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向他学习。《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聪慧过人,可是他是个流浪儿童很可怜,条件不好,所以没人要他。“三毛”也很有爱心,看见路边的小黑狗很可怜就领养它,自己却吃着浆糊,有一些小朋友还专门欺负小狗小猫。他连一块肉都没吃过,我们吃的可是美味佳肴啊!
妇女很懒,虽然领养了他,可是“三毛”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倒大便。还不如回到流浪儿的队伍中呢!
而我们天天躺在沙发上,不做一点苦力活,爸爸妈妈却天天忙来忙去的,正好和“三毛”相反。他让我们知道要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东西和条件,也要有爱心。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篇6
?三毛流浪记》的构思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张乐平回忆说:“1947年初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个弄堂口,发现有三个流浪儿身上披著麻袋,冻得簌簌发抖,正围著一个刚熄火不久的烤红薯用的炉子在吹火取暖。我在他们跟前站了许久,心裡十分难过。”由此,张乐平萌生了画流浪儿的念头。正在此时,《大公报》的编辑来约稿。
为了创作好《三毛流浪记》,张乐平主动去和流浪儿交朋友。他知道在上海有一个叫陈家木桥的地方,是流浪儿的集中地,便去那儿,坐在他们中间,称他们为小阿弟,想和他们搭话,谁知没人理他,有的还对他翻白眼,他隻好败兴而归。一路上,他怎麽也想不明白,他们为什麽会那麽冷淡。后来他才发现,原来流浪儿都是衣衫破烂,而他却穿了一套西装,尽管是旧西装,可流浪儿认为穿西装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都欺负他们,对他不理睬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天,张乐平换了件旧衣裳,买了几副大饼油条,又来到昨天那个地方坐在地上吃起来。有几个流浪儿围上来,眼睛直直盯著他手裡的大饼,他就分给他们吃,很自然地大家坐到了一起,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了自己的苦难生活和家史。慢慢地他和流浪儿们接近起来,熟悉起来,成了朋友,从他们那裡听到许多事情,丰富了他创作的想象力。
这套《三毛流浪记》的漫画,从1947年6月15日开始在《大公报》第三版上连载,10天以后,改在本市版上刊出,前后登载8个月。这套连环漫画的内容,除了最初几幅反映了一个流浪儿童的遭遇外,更多的篇幅则是从三毛的眼裡揭露了在国民党统治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作者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
?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中国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在这套漫画的连载期间,引起了广大善良读者的同情和共鸣,反映强烈。读者们纷纷给《大公报》写信,甚至给“三毛”寄去衣服和捐款,托报社转交。如果说,《申报》连载《三毛从军记》在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那麽《大公报》连载《三毛流浪记》,是让“三毛形象”走向全国。
因为《申报》虽是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但其影响多在上海和周围地区﹔《大公报》当时拥有沪版、津版、渝版,总发行量远远超过《申报》,其影响自然是全国性的。再者,《申报》连载的《三毛从军记》裡的“三毛”,虽然很顽皮,但他所表现的,差不多都是英雄型的,是常人所不及的特殊人物﹔而在《大公报》连载的《三毛流浪记》裡的“三毛”,就完全不同了,他一出现,就是孤苦伶仃,辗转流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产生共鸣。
宋庆龄女士看了在《大公报》上连载的《三毛流浪记》后,非常感动,她特别在上海燕云楼设宴,招待张乐平和《大公报》副刊编辑。席间,宋女士还激动地对张乐平说:“你为流浪儿童做了一件大好事,真该感谢你,三毛不会忘记你。”她还提议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创办“三毛乐园”,用以帮助贫苦儿童。
1948年3月初,《大公报》出版部根据各地读者的强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张乐平在《大公报》连载的漫画《三毛流浪记》结集成册出版。《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特为《三毛流浪记》撰写了“序言”。王芸生既是这次连载张乐平漫画的热心支持者和决策人,又是充满同情心的忠实读者,他于3月23日写下《题t;三毛流浪记>》,对张乐平作品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做了深刻的分析。
王芸生写道:“《三毛流浪记》印成书本了,这必然是小朋友们的恩物。《三毛流浪记》是接著《三毛从军记》画的,但张乐平先生的笔锋却完全改变了。……小小的三毛,是在体验著人间的现实。这现实,是冷酷多于温暖,残忍多于仁慈,丑恶多于良善,欺诈多于真情,不平多于公道。莫问孩子,请大人们思想,我们的世界不正是这样的吗?
三毛不是孤独的。他是多数中国孩子命运的象征,也是多数贫苦良善的中国人民的命运象征。我们的社会,对多数孩子是残忍的,对多数贫苦良善的人民又何尝不是残忍的?《三毛流浪记》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可宝贵的,是它还在刺激著每个善良人类的同情心,尤其是在培养著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天真同情心!把这份同情心培养长大,它会形成—种正义的力量,平人间的不平,改造我们的社会。——去掉一切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发扬温暖、仁慈、良善、真理与公道!三毛奋斗吧!在你流浪的一串脚印上,可能踢翻人间的不平,启示人类的光明!”
王芸生在写作《三毛流浪记》时,正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期。王芸生同情三毛,也是对社会上广大穷苦孩子的同情,同时亦有力地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篇7
当我还在幼儿园上学时,妈妈给我买了《三毛流浪记》全集,记得当时我的感觉是三毛好滑稽。今天当我翻开它再一次阅读时,突然就有了一些感悟,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主人公三毛的善良和勇敢感动了,也为三毛悲惨的生活流下了眼泪。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张乐平爷爷,在书中他写的主要人物是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三毛,一个四处流浪的孤儿,看着他的模样就会觉得他可怜极了!
每当寒冬来临时,他总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无家可归,为了生活,三毛去卖报、擦鞋、拉车,但还是吃不饱,饿得皮包骨头。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次他还把的一块又大又香的烧饼给了一位饥饿的老爷爷,三毛是多么的善良!当他看见大孩子欺负小孩子时,他还会挺身而出,他又是多么勇敢!旧社会的三毛受尽了折磨,还是那样的坚强和乐观。
而我呢?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我却可以待在暖乎乎的空调房里,我有爱我的父母,我有高大豪华的房子,我有吃不完的零食,我还有许多喜爱的玩具,在假期里,我还能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
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无忧无虑!我丰衣足食,吃穿不愁,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漂亮舒服的新衣服,有时还能在宠爱我的父母面前耍耍小脾气。同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平时妈妈要我节约粮食,跟我说同学之间不能攀比,妈妈还带我参加义工,让我捐压岁钱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的人。
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像我一样幸福的童年,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刻苦学习,做一个善良、勇敢、乐观的人!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觉得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而三毛生活在一个悲惨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有吃有穿,而三毛却愁吃愁穿。而且三毛很爱学习,但是没有人给他上学的机会。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三毛生在一个悲惨的时代,他真的很可怜!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读书月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