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素材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细节和描写,使作品更加具体和生动,作文是一个观察和感知世界的过程,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人景的作文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1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祖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其中一条宝贵的哲学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出自孔子写的《论语卫灵公》。他的主要意思是要换位思考,自己讨厌的别人也可能会验讨厌,自己不想不愿意的,不可以强加给别人,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孔子约这个哲学道理是在我生活实践中逐步体会到的。
那一天,旁边的同学a下课时见我的笔好玩,于是就摆弄着我的笔,没想到,他不小心一撒手,把我的笔弄坏了。我当时就非常郁闷了,好端端的干嘛弄我的笔啊。我当时就耿耿于怀,与他争吵了起来,直到上课了,我们也才稍微停下来一下。到下课我又很生气,继续跟他辩论。到了下午,我还是怒气难平,我就想着要报复他,于是我就瞅住一个机会,把他的笔也给弄坏了。这一下,他就更生气了,他对我说:“你干什么要弄我的笔啊,你闲着没事干是不是?”但他还是在下午练字的时候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就在这个时候,同学b就为他辩解道:“是你把他的笔弄坏的!”随后他还把手指向了我。我也不服气的说:“那他上午不也还把我的笔弄坏了么?”然后我和同学a又吵了起来。老师赶紧制止我们。老师告诉我们: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既然你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你就不应该对他人做同样的事。这是一个做人的重要道理,我们课堂上学了,要在实践中去领会,去应用。
老师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后来我就没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2
农场里,一只小鸡和小鸭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正在欢快地玩耍,畅谈着。不知为什么,突然吵起架来,谁也不理谁,各奔东西。
小鸭走到河边,下了水,在水中闷闷不乐地寻找食物。小鸡飞快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吃着撒满一地的米粒儿。这时,这对好朋友的死对头——农场主人出现了。农场主人是个蛇蝎心肠的人,别看他平时笑呵呵的,肚子里却装了一肚子坏水。他养动物,就是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所有动物都可怕他了。他蹑手蹑脚地走进鸡舍,说:“小鸡,我带你去吃好吃的,好吗?”“不,你这个坏蛋,你曾经就是用这个办法害死了我的许多同伴。”小鸡嘴里吃着米,含糊不清地说。“那我带你和鸭子和好,好吗?”农主换了个办法,小鸡仿佛相信他了,一步步向小河走去。
到了小河边,小鸭充满怨气地说:“你来干什么?”"我......我。”小鸡吞吞吐吐地说,“我想跟你和好。”“什么,和好?”“是的。”农主不耐烦地说:“哎呀,你看你离他这么远,他又不相信你,你干脆下水和他好好商量吧!”话音刚落,他伸手向小鸡推去,没想到,小鸡一个华丽的转身,让农主扑了个空。因为小鸡知道自己不会游泳,农场主人想害他。农主气急败坏,脸涨得通红,说:”你这个小兔崽子,看我怎么收拾你。“农主又扑了上去,这次,农主一下子扑到水里面去了,他大喊道:“救命啊,救命啊......”可始终没人理会他,小鸡小鸭欢快地击了个掌,大摇大摆地走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农场主人自己是个“旱鸭子”,还想让小鸡去游泳。我们做人也是如此,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不能施加到别人身上。我们也不能像农主那样狠毒。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利益分割问题,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多替别人考虑,学会替别人着想,长期这样就会形成习惯,养成美德,受人尊重。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过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完全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思想,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别人,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值得钦佩和效仿的。所以,大禹治水自然成了千古佳话。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4
凭啥让我为你做那点破事儿?
某日,天气甚好,洁白的云朵在天上飘呀飘,微微的风吹得窗前的风铃“叮叮”直响。
记不得是谁说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安静的。
刚刚吃过午饭,老妈便以一个经典的睡美人姿势霸占了整个长沙发,半眯着眼,哼着小曲,手指随着节拍轻轻颤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少顷,或许哼久了,口有些渴,便开始发令,“他爸,给我倒杯水来,”“还有那本杂志……”“顺带个苹果……”。“你有完没完,我的游戏正在打通关呢!”老爸有些怒了,“啥?”老妈好看的眉尖轻轻一挑。老爸彻底怒了:“我正忙着呢!凭啥老让我为你做那点破事儿?”于是,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立刻弥漫了战火的硝烟……
虽然我并不反对女性在家中树立威信,可是,也得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富人问智者,为什么在自己有钱后,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了?智者回答道:“那是因为你只看见自己而看不到别人。”
人们的眼光往往是狭窄的,只能看见以自己为中心的地方,常常忽略别人的感受。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拥有一双翅膀的天使,但是,拥抱才能飞翔,我们只有多顾忌别人的感受,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唐太宗采用了魏征的“十思”,体恤人民,国泰民安,经济飞速发展,于是便有了史上颇负盛誉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独宠杨贵妃,不理朝政,不恤民生,千里送珍宝,万里摘荔枝,结果叛乱陡生,惊破“霓裳羽衣由”落得缢死贵妃仓皇逃命的结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身为一国之君,唐太宗因多为他人着想,治国安邦,流芳百世。可他的子孙唐玄宗却不懂这个道理,一意孤行,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芸芸众生中,人是最聪明的,也是最自私的动物。先古孔子曾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道理是随着历史的长河流淌,传流了数千年,可是,曾几何时真正进入人们的心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经轰动一时的“三鹿”早已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危机。想想真是可怕!谁没有亲人,谁没有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古训到哪里去了?做人的良心到哪里去了?
夏天,当我们在舒适的房间里吹着凉爽的空调的时候,冬天,当我们窝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大觉时,那些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着的难民们又在干什么呢?
他们也许正躺在烂泥地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亲人的尸体腐烂,眼中满是无奈的,彻底的凄凉!也许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充满怨恨的眸子正惊慌而憎恨地看着世界的一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世界才会和谐,安宁而美好!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5
其实,人难免有自私思想,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不受欢迎。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的一辈子都处于与他人的交往之中,如果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完全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就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理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梁亭的瓜田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没有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凉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扭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很能解气,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还要翻过去扯断别人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更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能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后发现每天早上瓜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赶到十分惭愧和佩服,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这件事后,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给梁王,既以示自责,也用来表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由此可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世间万物是相通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得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的弟子颜渊记录的孔子名言。意思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现在,想起这句话就不免有几分愧疚。
我们家楼上住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她精力充沛,早起晚睡,整天在家里不是跑来跑去就是敲敲打打,我们家里就只听到“叮叮当当”的噪声。我可怜他们家的地板,更可怜我们家的天花板。当然,最可怜的是我们自己。虽然天长日久的噪声已经习惯了,但在中午、晚上我们睡觉时,那不知疲倦的“叮叮当当”声还是吵得我们睡不安稳。为了这件事,我们曾上楼提醒过多次。但是过不了两三天,“叮叮当当”的声音就会再次响起。我一直认为我们拥有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邻居。直到有一天,我在家里蹦蹦跳跳地来到书房时,爸爸突然大声叫住我:“停下,别蹦了!”我被吓了一跳,扭过头来一看,爸爸正以严厉的目光看着我:“你蹦什么蹦?不知道楼下有人住呀?你不是老说楼上太乱吗?……”生气过后,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是刚学过这句话吗?明知道楼上的妹妹天天乱,对她有意见,你这样乱蹦乱跳,就不想想楼下的邻居怎么说?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从此,我再也没有在家里蹦过,也没有再埋怨楼上太乱——我刚学会走路时,在家里也是爬高上低的呢!我惊奇地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自身的一种提醒,更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这使得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对生活有了一种平和的心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牢记它让我一生受益!
关于人景的作文篇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课本里记载的一句摘自《论语》的话。一个高尚的人就一定要做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强加给别人。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将心比心,可我却没能做到这一点。
我在学校一直都是好学生,轮值班长,大队委员,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可一回到家里,有时就表现出了一些固执和不好的习惯。我不愿意做一个两面性的人,可多数时候真的克制不了自己,无意间惹长辈生气,事后自己也后悔。
从上学到现在,我都是每个周末的晚上去姥姥家,直到周五晚上才能回自己的家。在姥姥家,定点睡觉到点起床我都能做得不差分秒,因为我怕姥爷的罚我。可是又回到自己家晚上不想睡早晨就懒床。有一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来,还跟妈妈发脾气,耍性子。妈妈非常生气。那天晚上,我在床上看书,叫妈妈给我拿点水果来,我连叫了三遍,妈妈都没有理我。我急眼了,冲到厅里,对妈妈说:“我叫了你三遍,你为什么不理我?”妈妈很正经地对我说:“越越,妈妈不是没听见也不是不能给你拿,妈妈就是让你体会一下,你叫别人别人不理你的感受。”当时,我没有理会妈妈的意思,“哼”了一声,又回去看书了。睡觉的时候,妈妈就这件事,又给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懂了,懂得了自己强加给妈妈太不应该了。我后悔了,后悔自己常常任性不尊重妈妈。于是,我真心地向妈妈道了歉,并表示今后一定改。
说实话,我特别羡慕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在学校在家里一个样。当我学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论语之后,就尝试着将心比心,和家人友好相处,做一个在家里在学校没什么两样的好孩子。我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结果我真的做到了,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评。
关于人景的作文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