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详细的教案是让我们的课堂顺利展开的基础,教案的写作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作文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上次作文的总结,纠正写作中的常见错误。
2.通过范文阅读,感受优秀作文的语言气息。
3.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写出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
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写出人物的个性。
教学难点
通过作文训练指导,学会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对人物进行刻画。
教学方法
理论指导例文赏析实践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作文总结
1.表扬优秀作文
上次作文九十分以上的同学有:周芝榕93分、陈冠甫92分、陈慕瑶91分、罗梓函90分、谢林俊90分、王姝懿90分、张翼辉90分。
2.批评极差作文
上次作文七十分以下的同学有:颜思宇、刘民明、曾冠文、许越程、詹俊炜、刘欣仝、彭永妍、李竞。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刘冠芳。
3.作文等级
(1)87分以上的作文都是比较好的作文。叙事生动,语言流畅,基本上没有错别字和语病。
(2)71-86分之间的作文都基本上叙事清晰,但是像记流水账,作文空洞乏味,一部分同学错别字较多还有个别同学文章不通顺病句较多。
(3)70分以下的作文,字数不够600字。
4.写作总结
(1)字数、字迹
大多数同学的字数都到600字了,可是还有小部分同学字数不够,一定要写够600字,在作文纸600字处多写2-3行。
大部分同学的字迹工整,小部分同学的字勾抹的地方太多,看起来太乱,影响整体的美观。还有几个人的字太大,都要出格了。写作文的时候最好用同一支笔,中途不要换笔,要不然字的颜色深浅不一,写出来很难看,影响美观。
(2)标点
同学们要注意一下标点的使用,有一名同学出现了一逗到底的情况,一句话表述完整就可以写句号了。强调一下省略号,刘欣仝同学全文出现了n个省略号,作文字数不够,是不是可以把省略号的内容写出来啊。还有现阶段我们写作文的省略号就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格,不要写多了,也不要写少了。省略号不能单独成行,六个小圆点必需写在一行。
(3)字词
注意积累字词,有的同学文章错字太多,甚至作文题目中都有错字,爸爸真哆嗦,全篇都是我的爸爸真哆嗦,注意变通,你不会写啰嗦,你就写唠叨呗。有的同学全文下来竟然没有出现一个成语,你的词汇量是有多匮乏啊。平时多注意积累,学以致用。
(4)题材
同学们基本上都是在写写人的记叙文。写作的对象“爸爸、妈妈、老师和同桌”。章晓:抒情文,李竞:题材新颖,想象。
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跑题,只有极个别同学稍微偏离了主题,比如说,写我的爸爸是个山林防火员,写着写着开始写我给爸爸出谋划策,还写起了周围的美景,可是这些却与爸爸的负责没关系。写美景的时候可以点出正是因为爸爸的负责,我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景。还有几个同学,你们看一下你的作文是否紧紧围绕作文题目展开的。
(5)题目
考试的时候注意审题。字数,可不可以出现真名。
半命题作文
杨倩:老师真是严慈并进啊王乐:妈妈,真贪吃
章晓:妈妈真好、真伟大
(6)结构
大部分同学都是开头引出主题,中间叙事,结尾点题。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在中间叙事过程中注意分段,有些同学中间那么大一部分一段下来了,还有极少数同学整个作文只有两段,这样做肯定是不行的。
文章结构比较好的:曾冠文的《我的爸爸真厉害》中间三段——我的爸爸力气非常大,我的爸爸非常勇敢,我的爸爸非常体贴。条理非常的清晰。谢林俊《爸爸真“好”》的结构也比较不错,中间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将爸爸的特点分成了两部分,一个是好唠叨,一个是好贪玩。
(7)内容
大部分同学作文都会深化主题,虽然是在写爸爸或妈妈的唠叨、烦、健忘等,但在结尾处都点明他们对我的爱,还有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只有极少数同学没有在结尾处深化中心,还有几个同学没有在结尾处扣题。
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叙述的比较完整,但是不生动,读起来枯燥乏味,那么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
三、作文指导训练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的内心,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在语言描写这一点上,我们同学做的都比较好,只是要注意简练,不要拖沓。语言描写我们就不多说了,同学们注意一下就好,下面我们重点讲一下其他三种方式。
2.外貌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
风度、神韵和表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几个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外貌描写,并说出好不好,好在哪里?
(1)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豆腐西施”)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这次的写人作文,我们班差不多有六个人(徐之柏、张依璇、周科延、陈冠甫、黄琬淇、罗梓涵)在作文中提到了外貌描写。我们来点评一下其中两位同学作文中的外貌描写。
徐之柏“头发尖尖的,感觉有点儿杀马特;眼睛小小的,就像两颗黑色的小豆豆;脸胖胖的,十分的圆润。”他写的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同学们能猜到他写的是谁吗?徐之柏的描写非常生动,基本上抓住了曾冠文的特点。
陈冠甫的《妈妈真唠叨》“我的妈妈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大眼睛上方有一双浅浅的眉毛,而眼睛下却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还有一个樱桃般小的嘴巴。”找位同学点评一下,这段人物描写怎么样?
在写人的作文中进行外貌描写是很不错的,但是这位同学写的就比较的笼统了,这种描写太过于的千篇一律了,很难让人想象的出这位妈妈到底长得什么样。在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时,不要从头到脚都描写,也不要千人一面的写是个人就有的特点。一定要抓住这个人的突出特点,什么叫做突出特点,就是别人没有他有的,或者说别人有的但是他更突出,这个特点要能体现这个人的性格或习惯等。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改一改,写一写: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试用“细写公式”修改。)
(1)步步追问:“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怎么个“差”法。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
(3)用“细写公式”把句子改为: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脸苍白,嘴唇冻的发紫,竹竿一样的腿,像鹭鸶一样站在寒风料峭的街头。她头发很乱,穿一身褪色的衣裤,光脚穿一双变形了的旧皮鞋。
从开学到现在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同学们之间应该相互熟悉了,下面同学们就对班级里比较熟悉的同学进行外貌描写,一会儿找同学读,其他同学猜是谁?写作中不可以提及名字,要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可以结合人物的性格来写。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动作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动作,不是人物的一切动作,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动作,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经典例句
(1)(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2)扫出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下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地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支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具体,突出技艺高超,反映了人物的特点)我们同学在作文中也有动作描写比较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杨宪华《爸爸真不爱干净》“我放下书包,看到爸爸正乐滋滋地躺在沙发上,摆上一个二郎腿,手上拿着根烟,袜子也乱扔在地上,而我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的艰辛,都要跨过一个个垃圾才能到我的房间”
改一改,写一写:
下课后,她拿起电动黑板擦认真的擦着,不一会就把黑板擦完了,黑板铮明瓦亮的,老师来了,说今天黑板擦的真干净,真负责。思考问题:
1、没有细微的动作和神情
2、没有写出用特写镜头慢慢刻画过程。怎么擦的,中间有什么曲折吗?有点地方擦了一次就完成了吗?
例句:(板是这样黑的)徐欣冉同学拿起电动黑板擦,轻轻的按着它在黑板上从上到下的擦着(从下到上呢?粉尘不飞,想到了班里学生健康),大部分粉尘被吸进黑板擦里,还有点点的粉尘在她前面飞舞,她微皱了一下鼻子(轻微的感触,有己及人,心思缜密),动作更轻了,仿佛是在做一件细致的手工品,黑板在她的身后顿时清亮起来,原先那充盈在黑板上的知识和思想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她下来时回头瞥了一眼(不经意中)黑板,又紧走两步折返回去,拿起黑板擦轻轻擦拭着右上角,原来是几个娟秀的字迹在隐隐约约的笑,啊,她是怕影响上课老师的心情啊(心细),徐欣冉同学真是负责又细心。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
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借鉴实例鲁迅《一件小事》
当“我”看到车夫扶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
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按正常的视觉应是越远越小,而在“我”的感觉里,却刚好相反,是“愈走愈大”,这就写出了“我”的内心震撼,自渐形秽。
改一改,写一写:
此刻,犯了错的我正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1、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2、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的错真的那么严重吗?
对于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我们就基本讲完了,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小练习: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例子: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2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指导课
课堂设计设想:
1、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来体验人物表情的变化。
2、养成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3、体验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并能抓住细节进行适当的描写。
课前准备:要求每位同学写写自己最熟悉的老师的外貌,同时摘录有关人物外貌的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内容:“外貌描写”
一、揭题导入:本次作文训练,我们一起来学习外貌描写
1、谈话导入。揭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2、板书课题:《外貌描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
1、请同学说一说你选择的老师的外貌,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哪位老师。
2、你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外貌的。
3、师生共同归纳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
三、抓住不同人物外貌的特征
(例文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例文2: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四、注意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1、要求同学在一张纸上表示出关于“高兴”、“疼痛”、“发怒”、“伤心”的四幅表情图,看看谁能表现的最准确,形象。
2、出示“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四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想一想,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尤其是表情)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学生观察,同桌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自由发言。
4、呈现例文。
(例文1:每缝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例文2:钻心的疼痛又一次向她袭来……她两手紧紧抠住车厢,摒住了呼吸。她脸色白的像一张纸。冷汗把额头、鬓发都湿透了,紧闭的双眼已含满泪水,以致瑟瑟抖动的长睫毛像在水里浸泡着一样,紧紧咬着下唇渗出一缕血痕……)
5、请同学们试着模仿例文的写法,再写写另外的两幅表情。
6、小结:外貌描写,不仅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因此,描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写好人物的神态表情,充分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六、游戏作文:
1、请同桌之间互相对看,然后看谁能把对方逗笑,先笑的那一方就输了。
2、完了请同学上台表演,看能不能把同学逗笑。
3、请学生把刚才同学的表演写在纸上 。
七、课后作业:
1、观察身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性格的人,注意他们在不同心情下的外貌特征,选择一个最有特点的写一篇人物外貌日记。
2、课外阅读,摘抄描写眼神的句子,想想作者在人物眼神描写上的不同特色,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附录: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面貌、衣着、身材、神情、姿态等的描写。
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外貌,从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状态。由于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会在表情、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他身才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带一些伤痕;一步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这段外貌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轻视劳动人民、好吃懒做、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二.要有选择性。作家老舍说的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故乡》一文中的杨二嫂外貌的精妙的描写:”我吃了一下,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一个女人,”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像个圆规似的立在你面前。作者抓住了杨二嫂的外貌重点来写,一个精妙的比喻,就把杨二嫂这种小市民毫无教养、倚老卖老、仪态丑陋的模样凸现出来。
三.要注意顺序
肖像描写往往是多方面进行的,写作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来进行。赵树里的小说《老杨同志》中的肖像描写就体现这点。“他(老杨同志)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同志的生活俭朴。作者进行肖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清楚:它是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写的。
五.要在动态中展现人物肖像
人物多数是处在活动之中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动态中或者说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人物肖像。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高潮部分,便成功运用了动态中进行肖像描写。写菲利普时,随着情节的发展,从“神色不安”到“神色张皇”,再到“神色很狼狈”;脸色从苍白到煞白;两只眼睛从“不寻常”到呆滞。这样,人物的神态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即活现了菲利普从热望到失望的狼狈相,又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可鄙的嘴脸。总之,肖像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着眼于充分表现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结果。
公开课教案:应试话题作文写作训练
教学构思:
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考试,而作文分的比例较大,占a卷的50%;近年来各地语文考试流行话题作文,因为它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但有的学生习惯于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对话题作文相反难以下手,写不好话题作文。因此,很有必要给予学生指导,让其全面把握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把话题作文写好,争取高分。
第一步,导入用小鸟与树林作比,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第二步,指导明确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用具体的作文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话题作文写作的一些要求。第三步,具体的话题作文训练,学生从话题所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选择、最小的切入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作文,然后师生共评。第四步,小结。
教学中,联系第六册前三单元作文训练内容,着重从审题立意、构思创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想,不纠缠细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个比方,如果你是一只小鸟,现在有一根树枝、一棵绿树和一片鸟语花香的林子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我想每只小鸟的答案都会是:鸟语花香的林子。为什么小鸟们的选择只此一个?原因很简单:因为鸟语花香的林子就是小鸟们的最美的渴望和归宿。进一步说,小鸟们之所以把林子当作一致的选择,无非是林子能带给它们更多的美丽、自由和快乐的东西。而话题作文的出现,其实就好比是把同学们带到一片鸟语花香的林子面前,因为相对于以往传统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能带给每个同学更多的作文自主性。
二、指导:
出示学生作文实例(话题作文《真》),学生阅读后简要评析。
指名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评价,包括成功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从审题立意、构思创新、表达方式等方面引导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归纳出话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理解话题内涵,明确作文要求;
2.话题≠文题,标题和内容都要新颖;
3.选择切入点,围绕中心,大题小作;
4.写熟悉、生动、鲜活的内容;
5.表达真情实感;
6.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三、训练:
展示一些表现“爱心”的图片,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出示训练话题:“爱心”,明确要求,学生写作。(写成片断、开头、提纲都行。一两百字)
教师提示要求:即前面由学生评价归纳出的几条要求。特别强调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选择切入点,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擅长的文体。
学生写完后自评,再和同桌互评,最后交教师。
教师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两份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布置作业:课外将自己写的东西扩展成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四、小结:
这就是话题作文,它为我们的作文送来了一片鸟语花香的林子。话题作文实实在在给我们的作文带来了更为开放的空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中,我们必将更能平等地获得放飞自己的机会。我们是自由的鸟儿,让我们在鸟语花香的林子面前,引吭高歌吧!
[话题作文实例]
“真”话题作文
[提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惟真才善,惟真才美,惟真才坚……
[要求]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长历程中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不少于600字。
真
上小学时,我特别喜欢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上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念我写的作文。这是我最自豪的时候,也是仅有自豪的时候。我数学不怎么样,即使是语文,除了作文也不怎么样。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而且经常重复,所以写起来特别容易。可是,我从来没有写过一篇我亲身经历、自己做过的事,一切都是自己想象的。也就是说,都是假的,从来就没有把现实中的我以及发生在我身上、我身边的人或事写上过作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我有几本作文书,经常看看,也就记住了几个故事,所以就经常把它们写入我自己的故事里,可是每次都得到表扬。偶尔想写写真实的事,真实的我,可是就是不成功,反而没有写假的好。我就养成了乱编故事、乱编情节的习惯。
上初中后,教师叫我们写作文要以丰富的生活为题材,我也尝试着写了几回,但作文都得不到高分。于是我放弃了,干脆就像原来那样乱编来写吧。别说,效果还不错,比写真的好多了,老师也不能看出破绽,还说我进步挺大。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写真正作文的习惯,总是胡思乱想一通加上一些虚假情节,就是一篇作文。可是,我发现,效果越来越不好,总是不能够得高分。我不知道我是否应重新开始,以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我、真实的事物为题材。可是我又害怕像以前那样得到不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我以后的写作。
我现在真是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老师的话,总是自作聪明,把自己不知不觉带入一个似乎虚拟的写作空间,形成了一种坏习惯,不肯写自己更多的东西而造成这样的后果。
写作有了真实,要以真情打动读者。我想生活、做人不是一样吗?都需要一个“真”字,一旦进入不真的界限,将使你不知所措。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3
学习重点
在熟悉事物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说明方法,准确、清楚地介绍事物。
训练目标
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
训练指导
一、什么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生动形象地说明,也叫文艺性说明,是相对于平实说明而言的,是指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方法。
二、为什么要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说明事物最关键的是准确,生动形象照样能达到准确。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使之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能使说明文富于变化,而且对有些说明对象用生动形象的说明,能使说明文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怎么样才能做到生动形象地说明?
1.穿插传说、趣闻。
例如曹冲的《神奇的极光》引用东西方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使我们对极光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也使文章富有趣味性和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2.运用描写。
如王有路同学的《雪花的自述》:到了冬天,我们从天上飘下来,降落到地上,树上,屋顶上,为人类献上一个银妆粉砌的美丽世界。在大雪山里,人们还可以用滑雪板滑雪呢!另外,我们还有更重要的用处,那就是人们常说的“瑞雪兆丰年”。我们落到地上可以化成水,给冬季的农作物补充水分;还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冻死藏在泥土里的病虫害。在北方,我们还能给麦苗盖上一层厚厚的“雪被”,给麦苗儿保暖。人们常夸奖我们呢!
本段文字在介绍雪的作用时,用了一些描写,如“为人类献上一个银妆粉砌的美丽世界”、“给麦苗盖上一层厚厚的‘雪被’”等,既强调了雪的益处之大,又显得生动形象,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4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叙述和描写的关系。
二初步掌握描写的基本要求。
教学设想
一为了使学生在具体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可先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弄清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再以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构思、作文。
二教学重点:运用叙述结合描写的方法写人记事。
三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从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做描写?
2.描写可分哪几类?
3.叙述结合描写要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小结:
1.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描写可分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给人们鲜明的印象。
4.描写必须以叙述为依托。
5.叙述和描写都必须以观察为基础。特别是描写,观察更要细致,不仅要把事物的一般性状搞清楚,还要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进行动态描写,或采用静态描写。
6.描写要掌握分寸,恰当地运用比照物和比喻词,切忌形容词泛滥。
二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
?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叙述、描写、抒情,揭示文章深刻的主题。《小麻雀》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海滨仲夏夜》抓住了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由生动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桃源的美景和桃源人们安居乐业的情景,曲折回环,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三作文练习
参考题目:
1.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2.班里的一场小风波
从以上参考题目中,选定一题习作。
要求:
1.可根据亲身经历,记叙一件事情,把它的曲折变化写出来。
2.注意在叙述中结合描写。
四提供几篇叙述结合描写的范文和学生习作,启发学生进行描写。
[范文1]《波折》(初一第二册教材课文)(略)
[范文2]《家庭风波》浙江云和二中肖迎春
家庭风波
今年暑假,我去丽水舅舅家度假,心想: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表哥这回该玩个痛快了吧!平时,表哥很珍惜时间,学习刻苦,听说他这次高考也考得不错;望子成龙的舅舅、舅妈这回该满意了吧!我暗暗为自己这次丽水之行的适时而自喜。
表哥破天荒地在车站接我,我一阵高兴。寒暄之后,他拎起了我的行李。路上,表哥突然问我:“如果你考大学,报什么学校?”我不假思索地说:“报警校,当一名女侦探!你不是刚考完吗,报考什么学校?”“我想报师范大学,可我爸妈不同意。”表哥怅然地说。“为什么?”疑惑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回答我的却是沉默。
表哥从小就想当老师,记得童年时,他常召集我们几个小伙伴“上课”。鼻梁上架着舅舅的近视眼镜,握着树枝,用几个粉笔头在柜子上写字,那一本正经的模样,俨然是一位小老师。
正想着,不觉已到舅舅家门口。
对于我的到来,舅舅全家自然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我总觉得舅舅、舅妈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兴。
晚饭时,舅舅对我说:“明天让小宁陪你去公园玩。”舅妈朝着表哥说:“表妹来了,别那么不高兴,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刚考试完,明天去玩玩吧!”
“当老师有什么不好?我们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表哥耿耿于怀,委屈地辩解道。
“当老师不是不好,工作辛苦,待遇又低,你如果报考工学院,以后大显身手的机会可多了,何必去吃粉笔灰呢?”舅舅摊开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人各有志,报师大这是我的意愿!”表哥憋气已久,很快便忿然。接着,便“啪”的一声摔开了碗筷,赌气地冲进了房间,关上了门。舅舅恼怒地追着上前,冲着里间说:“以前宠坏了你,什么都依你,现在这样的大事不能由你胡来!”还重重地捶了一下房门。
第二天,我们还是去了公园。我看表哥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就为他出主意。“哎,你不会去李老师那儿搬救兵吗?他是你的班主任,一定会说服舅舅、舅妈,同意你的选择。”我正为自己的计策得意,不料他却说:“班主任也让我考虑考虑,也不赞成我报考师大,他说他自己有体会,认为当老师有碍于我的前程。”此时,我像坠入了五里雾中,眼前一片迷蒙。
唉,大人们可真复杂!
一场风波算是平息了,但我的思索并未终止:教师,这崇高的职业,为什么“名”和“实”相距得这么远呢?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5
【设计思路】
面对大千世界的人、事、物、景,学生要学会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要能够透过客观事物表象,运用想像,去感受与之有联系的情和理。这是我设计这堂作文课的初衷。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田野(如遇上其他季节可以随时变通),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田野中的风儿、树、小鸟、草、野菜的特征,用真实、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它们。
二、引导梳理
1。教师点拨。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中,像我们刚才在田野里看到的这些景物数不胜数,它们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而言,如果我们仅仅是将它们客观地记录下来,它们只能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但如果让它们带上我们的感情,这些物便成为我们感情的载体,表现着我们的思想、与追求,不再是纯自然的物了。
其实,古代诗人有许多写春天的诗句,孟浩然的《春晓》中,有对春光流逝的伤感;王维的《渭城曲》中,有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白居易咏春天生长的草,是为了赞美顽强的生命力;杜甫的《春望》虽描写春色,却表达了作者在国家残破时的伤心……同样是写春天,感情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受人、事、物、景的触动,善于利用这些客观的事物抒发自己情感的缘故。
2。学生思考。
以《春天里》为题,如何在文中运用刚才看到的一切,但又不停留在景物表面,而表现一种感情、一种思想?(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最后由教师梳理、归类。)
构思一和煦温暖的阳光、柔柔的风儿、青翠的树木……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它能激起我们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朱自清的《春》就是这一类,借助对草、风、花、雨的描绘,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构思二告别火柴盒似的楼房,告别废气弥漫的街道,告别喧闹的人群,我们一起来到春天的郊外,我们住惯了恒温的屋子,使我们对季节的变化感到迟钝。(表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矛盾。)
构思三由地上生长的野菜,想到吃野菜成为时尚,去农村种地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写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构思四写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老师带学生到田野里去观察,然后启发学生写作文。(一次难忘的语文课,表现一个善于启发诱导、教法灵活的老师形象。)
构思五读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千里莺啼绿映红”这些美丽的诗句,想像着这样一幅画面:青青的石板桥下,流淌着清澈的小溪,在溪旁……然而,这一切只能在诗中、画中见到,眼前污水横流,垃圾遍野,黄沙漫天。(写环保,呼吁人们爱护环境。)
构思六能去郊游看看天、看看树、看看草,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难得。(反映课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构思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由眼前的景,想到时光易逝,写要珍惜大好春光。)
构思八春天是迷人的,一个人高尚的品质也能让人像沐浴在春天里一样。(歌颂美丽的人格。《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林作为文中一景是美丽的,但更美丽的是在这片梨花林中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中闪烁着的人物品格。)
构思九树木花草经过寒冬的考验,在春天变得更加青翠碧绿。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冬天里有暖气呵护、夏天里有空调吹拂,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冷热的机会。安逸的生活使我们长成温室里的花,这样下去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眼前壮丽的春色?(激励学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接受生活的考验。)
当然,还能列举很多种“情”,但是我们要善于选取与自己生活接近,自己较为熟悉的素材,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这种情才会优美、深刻、动人,才能做到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抒“我”情。
三、布置作业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你有何感触?请选取春、夏、秋、冬中任意一个季节,把你的感悟、认识写出来。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6
一、导入 :“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3、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地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还喂了许多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位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利。秀才便写了如下一些字:“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马上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财主大发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为什么让财主破涕为笑?
答案: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_“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_ 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得出启示:
文章不厌百回改 细枝末节也关键 字斟句酌出佳作 努力当从今日始
二.作文评改要求:
一、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二、读第二遍,要求评点: 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三、读第三遍,要求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三、例文导入 :
亲 情 : 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发放例文,按要求读三遍,及时评点。
第二教时
一、 检阅第一遍的评改。
二、检阅第二遍的评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魏巍《我的老师》里:她高高地举起教鞭,却轻轻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她爱我们。)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 补一笔“我”的欣喜。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把弟弟的爱比作糖,可以!
父母给我的爱举不胜举。但让我发现他们给予我爱时,已经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医院,是做胃镜去的,当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时,那时爸爸就在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在他还能在不经意间拔动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泪珠,是爸爸看着我做胃镜时滴下的,小小的泪珠也许过不了一天就蒸发了,但它却不会在我的心中蒸发。
这是妙句,有窥斑见豹之妙。 实在属于“半两拨千斤”之笔。
父母的爱是一块冰,放进去时冰凉冰凉的,融化了,才发现爱已经满溢。
把父母的爱比作了“冰”,应该在上文中比较充分地铺垫“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严爱。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会在小碗中添加,那是爱,我的生命就在感受爱与给予爱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须议中有情,给全文漂亮作结。参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这样接受着来自外婆、来自弟弟、来自父母的爱的甘霖。周遭被爱包围,我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幸福无比。”
三、 谈论第三层面的修改:
a明确细节描写:细画人物,使笔下人物形神皆备,活灵活现。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例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
b、明确形式的创新:
例1、 ---外婆的茶 2、 ---外婆的爱是茶
---弟弟的蜜 —弟弟的爱是蜜
---父母的冰 —父母的爱是冰
例2、 亲 情 的 滋 润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碗内则是亲情滋润的爱。渐渐地,我越来越满……
淡淡的茶
…… ……年幼时,怎能体会到外婆给我的爱犹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现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倾倒的茶而显得恬静、清新。
甜甜的蜜
…… ……
母亲的爱如蜜汁,不断注入碗内,使碗内常倒映出母亲的微笑。当忧伤、困扰、无奈包围我时,我常这么提醒自己:别忘了,她在丛中笑……
坚硬的冰
…… ……
我感到父亲表面严肃的爱确实如放入碗中的一块冰,融化后,刹时感到无比的清凉、甘甜。
我犹如一只小小的碗,不断地接受着家人的爱。现在我猛然发现:爱已溢出,滋润着我的心田。 _
四、课堂收获: 1、懂得从三个层面入手评改作文,切合语境锤炼语言;
2、汲取范文中的优点并能努力更胜一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_形式:1、运用小标题。诸如:
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外婆的爱是茶—弟弟的爱是蜜—父母的爱是冰
2、前有“序”后有“跋”,或前拟“题记” 后写“后记”
_取材:
以点带面,串珍珠法
_形神皆备,使笔下人物活灵活现。要做到着一点,首先要从人物的特征出发,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重点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至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原先笼统、欠详细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现力。)
修辞:文章是一条小河 ,修辞就是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
文章是一棵绿树, 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
文章是浩翰的蓝天, 修辞就是这蓝天上的缕缕白云。
初中作文课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初中教案精选8篇
★ 初中教案推荐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