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使我们对影片的情节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观后感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影片的艺术价值,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看星星的观后感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1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伊桑,他有“阅读障碍症”,所以他每次的考试和作业上都是红杠杠,平常又调皮,老师讨厌他,父亲对其失望,同伴也瞧不起他,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去关注过他的内心。他被迫转到了一个寄宿的学校,在这里,他远离家人,情绪低落,无论怎样努力,成绩都提不起来,同样遭到老师、同伴的轻视。终于有一天,一个代课美术老师发现了他的内心,为其寻找问题,关注他,帮助他,特意为其举行一场画画比赛,结果他以冠军轰动了全校,同学羡慕他,老师欣赏他,父母为其感到自豪。他的生活终于增添了色彩。
在这部电影里,我真的为伊桑感到悲哀。一个九岁的孩子,因成绩差而被瞧不起,每天都是在活黑白色的生活里。在尼库巴老师来之前,没有一个老师能为其寻找问题的根源,也没有老师发现他画画的天分。若不是尼库巴老师的到来,也许伊桑这一辈子会因为一次次的打击而对生活没希望,慢慢地消沉下去,生活也一直暗淡下去。在片中,尼库巴老师是其救命草,给予了他希望,发现他的闪光点,为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放眼我们身边的某些老师、学校,都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谁成绩高,谁就是他们的荣耀,而差生永远都是老师、学校的拖油瓶,是父母的耻辱。这一现象让我感到很心酸。作为准老师的我们,真的需要向尼库巴老师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优点,也许他们在学习方面不行,但或在音乐上、美术上、舞蹈上、体育上、劳动上、品德上等有他的长处。我们作为老师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觉得他们是自己的累赘。我们想想,又有多少个人天生是聪颖的?又有多少伟人是具有某种特长的?
记得我去年去代课时,那个班是全校纪律上、学习上最差的,他们都被学校和老师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我刚去到那里时,每位老师都叫我要小心这班学生,当时听着他们的诉说,说真的,我也产生了一点害怕,我并不是害怕他们的调皮,而是害怕教不好他们。第一天我就找他们的班长来了解班上的动态。接下来的日子,我在上课时,并没有像老师们说的那样可怕,我慢慢地对自己、对他们都产生了自信。我特别关注班上的“四大天王”,有空时,我都会找他么聊天,在与他们的聊天中,我发现他们的家庭都是比较特殊的,而且在家里根本没有学习的环境。我对他们既同情又觉得压力大。在平常的观察中,我发现他们在体育和劳动上都是非常棒的。我每次都会适当地表扬他们,也因此他们对我也是非常地好。虽然只是一个学期的代课,但我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特别是那“四大天王”,我和他们就像姐弟一样,我插上本后继续回校读书,他们得知消息,都哭了,直到现在,还是他们与我联系最多。由此我也觉得很欣慰。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师和我说过:“在一个班里面,你能改变一个学生,你就成功了。”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我想我以后在教书的道路上也许没有尼库巴老师做得如此好,但我会尽力去向其学习。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问题的电影,真的很值得我们去看看,它会让我们寻找到孩子的精华。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2
父母和老师通常是我们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人,电影中的尼克老师在主人公伊夏遇到问题时及时与主人公伊夏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主人公伊夏找出问题,并帮助主人公伊夏克服伊夏的困难,也是在所有老师都想要放弃伊夏的时候,是尼克老师向校长提出请求,帮助伊夏。正是因为有尼克老师的帮助,主人公伊夏重新找回了自信,也是因为尼克老师的细心观察,发现了伊夏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尼克老师也让其他老师和伊夏的父母知道了伊夏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即使在伊夏父母不理解伊夏的同时,尼克老师一直帮助着伊夏。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对我们也是非常关心。当我们怀着害怕的心第一次跨进校门时,老师们阳光般的笑容给我安慰,将我那颗恐惧的心带进了学校,带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也带进了学习的殿堂。
当我怀着疑惑的心思面对一道难题时,老师们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解题思路,将我那颗困惑、堵塞的心带到了题中,带到了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中。当我们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老师又意味深长的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将我们那幼小、无知的心灵带到了正确的道理中,带进了我日后要正确面对挫折的信念中。当我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老师们天使般的来到身边给我勇气与希望,将我那颗受伤、气馁的心带进了自信的天空中,也带进了成功的大门里。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3
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可爱、天真、活泼的8岁小男孩成长的故事。他喜欢在自我小小世界里到处遨游,因为那个世界里开满了鲜花和蝴蝶。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奇神秘的。他喜欢各种颜色,喜欢鱼儿,小狗,还有风筝,尽管这些都是再平常可是的东西。他会把世界上的色彩经过他的想象,绘画成他喜欢的样貌。正是因为伊夏对世界的好奇使他闯下不少祸。
于是,为了好伊夏,父母将他送到严肃封闭的学校,这一天翻地覆的环境变化让伊夏顿时感到无助与彷徨……
一天,学校来了一位美术教师,尼克。他进取乐观的态度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都很喜欢他,并且很快从中找到了欢乐,唯独伊夏还是闷闷不乐,这使得尼克教师注意到了这个小男孩,开始关注他。尼克教师用自身经历,耐心的帮忙和关心着伊夏,最终,在尼克教师为他举办的绘画大赛里,他克服自我的内心,找回了欢乐。
电影结束,我感动极了。电影中伊夏的父母就是我们父母的真实写照,他们在我们身上的付出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触极其深刻的一幕幕是,当伊夏的妈妈翻动他的画册构成一部动画片的时候,当他在操场上自由自在欢乐奔跑的时候……而伊夏也是因尼克教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不会被普遍抹杀孩子才有的天性,反而变得人见人爱。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想我们的家长和从业者该反省一下他们的制度了,不能为了而。不然出来的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就是编写好程序的机器人!这不仅仅是一部十分趣味的电影,还是一部能够告诉你真谛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才是同文学、音乐以及美术并存的艺术巨作!
电影的出现用来人,鼓舞人,让人们摆脱悲伤,重振期望,这才是电影所能给予观众的正能量!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4
浓稠的颜料在地板上肆意漫延;支离的作业本中满是老师的责骂与颠倒的数字;男孩忧郁的眉眼终于得到舒展时,大家才发现他是一粒星,只是陨在大地。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勾勒出一个印度男孩的面容,从忧郁彷徨到微笑自信。从小被街坊邻居欺负,口角渗出鲜血也只能低头沉默;在他眼中数字左右颠倒,简单的加减法于他变而为星际大战;唯一喜爱的绘画长久被人忽视,颜料层层涂抹,缤纷的色彩遭到无情的唾弃。年幼的孩子被迫离开父母,来到寄宿学校。从天明、从无眠的恐惧到被定位为差生。踽踽在校园湖畔,看蝌蚪四下游动,他眼里只剩畏缩。
我想,没有人了解他,没有人关注他,他从做错第一道数学题开始被迫跪下。如果只能与自己爱的人天各一方;如果向前行却双足无力;如果仅有的光线是来自旁人的冷眼,这世界,难道还有任何色彩吗?
所幸一位美术老师走近他,戴着小丑的红鼻子告诉他爱因斯坦也曾遇到数字障碍。擎起胆怯的他与他共舞,让他起来。让星星,重新亮起来。
男孩又一次出现在湖畔,这一次,他背着画夹。
即使是星星,让尘世的灰蒙住了光,亦无法闪烁。应像跳格子般前后跃动,避开世俗重击,别让瞳孔失色,别让自己蒙尘。
看作家刘同的文字《谁的青春不迷茫》。第一眼觉得作者将费大篇幅倒尽苦水。不料打印字一排排滚入眼帘,泪水竟不自觉爬上眶来。曾被无数人取笑,甚至被断定身前已无路可走。可他仍在坚持,拿着相机,握着纸笔向天涯。在灰心丧气时仍选择站起,犹如乐曲跌入低谷又攀上高潮。
在书桌前迟疑,仿佛他也是一粒星,在我面前轻巧地褪去铅华。卢思浩说:“选择站起,在你还有余力的时候。”轻轻的墨香与饱含深情的话语让他终于在人群中,打开了属于自己世界的门。
有一双大眼睛的印度男孩微笑着将画作递给扶他站起的恩师,抬眼环视天空流云。惊鸿一瞥,却见老师已绘下自己大笑的侧脸,背景是泼散的颜料,全体同学起立,为他鼓掌。星星开始闪光,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爱,地球上的星星,亮起来,就闪现了自己的光辉。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5
今日逛空间,在化学教师的空间看到了这么地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当时看了一半然后就没看了,因为是在手机上,晚上在爱奇艺上找了一下,仅有一个钟头的播放。
最终只能用好莱坞的会员看了。
我只能说,男教师太帅了。我差点抱着妹妹说,怎样这么帅。
若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够遇到像这样的教师,那么会不虚此行,多么期望身边的每个人,包括我在内,都能够成为影响他人一生的'人。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有妹妹在一旁解读是不赖的。一开始我在想,为什么学校里面全部都是男生没有一个女生,然后妹妹说,不是印度吗,女权问题。瞬间秒懂,虽然说妹妹是在几年前就看过这部电影,可是我想他的这些认识应当在几年前就有了吧?而我,到此刻还是需要别人的解读,才懂。
之后演到伊桑的爸爸去学校找他教师,他眼睛一向往地上飘来飘去,我问他这是在找什么嘛?妹妹说无地自容懂吗?我又瞬间被惊醒。
或许吧,我真的情商不够高,只懂得多愁善感,还需要多家提炼,提升自我的情商。也愿自我像电影里的男教师一样,情商很高,呵护每一颗心灵,给他们带去改变,那会是情商最高的表现。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6
影片中伊桑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美术老师尼克。这是伊桑的幸运,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在面对孩子一些特殊情况时,发现他的特殊天份时,要加以引导和鼓励。最后的画面很温馨,小伊桑得到了认可。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但结局还是很完美的。尼克老师的出场方式值得我去学习,新颖、大胆、有趣,是我课上所欠缺的。其实好老师的定义很广,自己尽力去做,不后悔、不让自己遗憾。
这部影片深深的震撼了我,我觉得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步调,让每个孩子感觉自己在被需要,让孩子自信强大起来,孩子们就像地球上的星星,他们也渴望被爱,需要自由和阳光,让我们成为一个伯乐,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千里马吧!
想把电影里的一句话送给我的孩子们,“你出错了,失败了又怎么样?有我陪着你,不要害怕。”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的星星,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小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也不能否认他们也有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来的光芒会更加耀眼。发光并非太阳的权力,你也可以!
以后也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找到不同孩子的不同闪光点,不随意摧毁任意一个孩子的天赋和信心。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7
不可否认剧情会有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在根本上没有影响情节的发展和真挚情感的呈现。
张万森,林北星。他们的人生有那么一次又一次的交集,却也一次又一次的相失在每一个错过的瞬间。
一条条短信是短暂的回到过去的痕迹,却也是那真挚感情最好的体现与证明。
在没有回到过去那一个个瞬间的林北星,生活只能算是得过且过。
被悔婚,被出轨,工作不顺利,生活没有方向,没有属于自己的热情。
她借由之前的短信,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她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卷入这样的一段时空,有幸,在这样的一段时空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那样一个,会被一个人毫无保留爱着的自己,那个终于认清了自己痴迷爱恋的原因。
实现了所有的遗憾,但却无法改变未来,只是能够拯救那样一个平行时空下的少年。
尽管在平行时空中,他们永远无法说出喜欢,永远无法亲口说出内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张万森呢,有过太多的遗憾,有过太多的没有实现的愿望,可他能够做到的,不过是看着自己的星星去实现所希望的那个愿望。
就算那个愿望中没有自己,就算是她的生活中永远没有自己的出现。
自己在暗中默默保护就可以了,在暗中做好一切就可以了。
星星应该去拥有自己的想要的人生,应该去拥有自己喜欢的一切。
记录她的每一句话,记录他们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很多时候有那些回忆就已经够了,哪里还敢去奢求更多的未来呢。
暗恋做到了极致,爱而不得,小心翼翼的呵护,大概是很多人希望的青春和渴望的爱情。
渴望被爱,渴望偏向,渴望唯一。很难去说现在的世界上是否还会有这种坚定不移的感情,可如果这样的情愫曾经出现在某段时空里,或许,也是一段的幸运,一种莫名的欢喜。
看星星的观后感篇8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老师或家长贵在找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
?地球上的星星》中男孩伊桑的生活一团糟,因为他几乎做不好任何一件大人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他生活在自己奇异的异想世界里,那里有美妙的海底世界、跳舞的字母和游鱼,那个世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但这两个世界并不能相互包容和体谅,在大人的眼里,做不好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最后老师放弃了他,建议家里将他送到特殊学校去读书,虽然妈妈极尽阻拦和伊桑的反抗,最后还是没能阻拦这一切的发生,他去了一所寄宿学校,接触了一批新的人,却仍然没有开始全新的生活,他面对的仍旧是嘲笑,否定和孤立。
直到有一天,那个帅气的老师拉姆来了,他通过观察、家访等形式找出了伊桑存在的问题读写障碍(autism),他分不清相近的字母,判断不出距离和速度,做不到同龄孩子轻易能做到的事,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这样的经历简直无法比拟,而他只有一种更加反叛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
拉姆老师找到了伊桑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因材施教。首先给孩子讲故事,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伟人都有读写障碍,却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样都有读写障碍,但是这些伟人却能引领世界最前沿。相似的经历,非凡的业绩。首先震撼了伊桑的心灵。“真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学生讨厌学习,厌恶学习。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就不学。有的家长和老师却逼着学生学,造成母子、父子、师生敌对情绪严重,孩子更加厌学。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家长应善于转化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做为教师,我们需要拥有一颗童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面对差生,面对学困生,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最需要转化的是孩子的思想。
忽略读写,发挥孩子的特长,伊桑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对色彩的感知敏感。拉姆老师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不拘泥于教材,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伊桑利用木棍等组装的会动的飞机,拉姆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使伊桑初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拉姆老师善于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针对读写困难,找到错误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辅导。拉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有针对性的对伊桑进行读写训练,b和d,s和r,p和q逐渐辨别清晰,
生活学习逐渐走入正轨。拉姆老师的爱心、责任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伊桑想不进步都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孩子学习生活出现了困难时,我们当老师和家长的是否分析找到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出现错误的规律呢?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还是一味的斥责孩子?把所有的错误归谬于孩子?有人说,孩子的错误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错误。有一定的道理。你知道所罗门群岛的故事么?每当那里的原住民需要木材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用刀斧去砍伐树木,他们会围成一个圈,用最大的声音指责那棵树,几天之后,那棵树就枯萎而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当家长或老师的是否能发挥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孩子能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埋怨孩子,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深思。
有时,我们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其实只是一个鼓励那么简单。
有时,我们给予的最大的伤害其实只是一句指责那么简单。
看星星的观后感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