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的教育演讲,讲话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进行个性化,讲话稿可以包含有趣的事实和趣闻,吸引听众的兴趣,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宗祠落成讲话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宗祠落成讲话稿篇1
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黄员平筹备组安排我作为宗亲代表上台发言,今天,宗亲们热情洋溢地欢聚在这里,来参加黄员平宗祠落成典礼,在此,我谨代表章氏宗族向黄员平宗祠的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黄员平宗亲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表示感谢!
宗祠的'建设承载着宗族文化发展的记忆,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纵观远古章氏[太傅仔钧公家训]传统文化,不仅在章氏家族里传承了数千年。现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网站首页要闻中全文刊登了《仔钧公家训》。向社会民众大力宣传和推崇《仔钧公家训》传统文化精神!这是章氏后裔的传家之宝,遵循家训,凝心聚力,继承先祖文化,代代相传,为中华章氏再创辉煌而努力。诸多章氏祖先丰功伟绩,永垂青史,优良传统文化永远流长,这不仅是先辈的荣耀与骄傲,更是我们后辈传承的文化瑰宝。
通过修建宗祠博物馆、宗祠文化长廊、优良家风家训教育,充分挖掘章氏家族传统优秀文化,记录宗族发展脉络,记载章氏家族发展的历史,把优秀的宗祠文化融入到振兴新乡村文化建设中去,让优秀的宗祠文化迸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继续传承历史人物文脉、留住时代发展的美好记忆。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胜意!祝章氏家族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人才辈出,万代昌隆!谢谢!
宗祠落成讲话稿篇2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振科李氏宗祠重修落成典礼。重修的祠堂庙貌聿新、古色古香、颇具文化意蕴和特色。在此,我代表南平市李侗文化研究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重视传统文化建设的振科村和李氏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振科李氏为宫保堂宗枝,发脉于房道徐地,而徐地李氏又是李侗的后裔。历史上,李氏祖先中出现过不少闻名乡里的人物。宋代的名儒李侗,是“延平四贤”之一,也是一代大儒朱熹的老师。他24岁师从罗从彦,得其所传之秘,之后屏居山水间40多年,并将所学传于朱熹,朱熹因此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明代明臣李默是李侗的`后裔。他生于明弘治间瓯宁县高阳乡,即今顺昌县高阳乡。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历官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宁国府通判、云南提学副使、浙江左右布政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吏部尚书等。李默也是一位学者,他的思想来源于心学,其著作主要有《朱子年谱》四卷、《宁国府志》十卷、《群玉楼稿》、《建宁人物传》四卷、《孤树裒谈》、《大明舆地图》等。
李默在家乡还留下许多美谈,如在兴福寺旧址创建凤山书院;利用小儿做晬乡人所赠礼金种树,后来形成“五里岚”。此外,还有传说因李默所食而来的天官笋等等。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载氏族迁居的过程和宗族繁衍的历史,其作用在于缅怀先祖、慎终追远、传承遗德。振科李氏瓜瓞延绵,致富不忘祖先,重建李氏宗祠,值得称赞。李侗离开我们已近千年,李默离开我们也400多年,但心是相通的,文化是相通的,他们的理学思想对今天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重修宗祠不是彰显氏族,而是以宗亲为纽带,以宗祠为平台,传承先祖遗德、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与文明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见贤思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都是富有哲理的名言。900多年前,李侗在南剑城南“静默澄心、体认天理”,目的是“独使一乡,化为善良”。李默著述立说,也是为了使天下太平。文化的目的在于促进文明。文明包括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名儒的后裔要有儒家的风范、儒家的品格、儒家的气象。一方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朱熹说的洒扫庭除,书院中的拣字纸、圣迹亭都是生态文明的表现。另一方面,以同乡共井的情怀待人接物,明礼诚信、团结互助,促进人际之间的和谐,也就是社会文明。我希望,振科李氏宗亲秉承先祖遗德、弘扬先祖遗范,推己及人,使振科村成为文化村、文明村,共同构建和谐家园,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谢谢!
宗祠落成讲话稿篇3
尊敬的张氏六修建祠理事会、尊敬的长辈、各位兄弟姐妹:
大家好!在这牛年已去、虎年将至、岁月的年轮把我们载入崭新的一年之际,我们老张家族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汇聚一堂,迎来了宗祠的重建竣工,在这里举行盛大落成庆典,共同缅怀我们祖先业绩,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借此机会,在这一重大喜庆的时刻,首先,我代表张氏骄子对老张宗祠的重建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关心支持六修建祠的宗亲们,特别是对宗亲们的热情接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老张宗族重修建祠理事会全体成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道一声您们辛苦了!
今天能看到老张宗祠的辉煌壮观,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张氏人同宗一脉的血肉亲情今天在一起相聚,追本溯源,畅叙亲情,见证了祠堂的落成盛典,家族的繁荣兴旺。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来自各地,不同的工作、职业,不同的辈分、不同的`年龄,但是我们的心永远相连,我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强国富民的奉献是无尚的光荣。我们的前途光辉灿烂,我们的前程光明远大,相信我们明天更美好。我们老张宗族人无论何时都要亲密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用爱心真心代为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思想,同舟共济,艰苦创业,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为光宗耀祖,为老张家族兴旺发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同时在这里拜个早年!
宗祠落成讲话稿篇4
各位宗亲,大家好!
金风送爽,喜气盎然。龙腾盛世,户纳千祥。
在这社会和谐国增色,安居乐业万户丰的太平盛世,我们迎来了汪氏祠堂竣工庆典,这是我们汪氏家族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我们汪氏家族,自社里站开荒占草,经风历雨几百年来,子孙兴旺,家族壮大,全仗汪氏祖宗福佑。今天修建祠堂,不单是畅想汪氏宗族渊源,感先辈恩典,颂祖宗功德,有了我们族人缅怀先祖,瞻仰族史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汪氏家族文明孝敬,兴旺发达的象征。有了祠堂,就有了团结宗族和联络亲情的纽带;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场所。
在这里我代表汪氏宗族,向建筑祠堂的功臣:汪积明,汪广泰,汪广森,汪小东以及汪广民等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付出最多,功劳最大。在我们汪氏家史上,写上了最辉煌的一页。
同时,我向建设祠堂出资出力,添砖加瓦的所有男女宗族表示感谢!我代表当今汪氏家族最高辈分,向你们说:“你们辛苦啦,我谢谢你们!”我相信祠堂的竣工,不但会给大家带来好运,而且还会福佑我们汪氏宗族的后代兴旺发达。
宗祠落成讲话稿篇5
各位嘉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好!
锣鼓喧天,鞭爆齐鸣。今天是xx年x月x日,是一年中较为寒冷的隆冬时节,但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大岭头村,隆重举行大岭头村利氏宗祠落成典礼,这是我村利氏子孙千载难逢、盼望已久的一件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宗祠理事会全体成员向宗祠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宗祠建设工作的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宗亲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宗祠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大岭头村利氏宗祠重修工程,总耗资近百万元,从奠基到竣工历时不到一年,由理事会策划,村中父老、村两委会及村小组长配合,得于顺利完工,其周边环境也被修葺一新,古香古色和现代气息兼备,并赋予了祠堂文化新的内涵,形成了以之为凝聚力的村民文化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成为缅怀祖德、追念宗功、传承文明、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善莫大焉!
饮水思源,我们修建宗祠就是为了寻根问祖,光前裕后。慎终追远,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资料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从南雄珠玑巷迁到东莞开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明朝初年,云野公从东莞大沥迁往博罗岑坑,看到此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块宝地,就扎根于此,也有近600年历史。明末清初,旭秀公从岑坑移居大岭头,并世代生息繁衍至今,历经近400年。没有先祖的睿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康,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根本,不能忘记祖宗的.恩德。
大岭头利氏宗祠的落成,不但长了我们利氏家族的志气,重振利家的雄风,让我们的后代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聚族议事、宗伦叙亲、交流信息的平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重建宗祠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之举。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各位朋友,大岭头村利氏宗祠,是我们利氏家族的共同财富,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宗祠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我们在祖宗恩泽的荫庇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我们利氏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愿所有来宾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宗祠落成讲话稿篇6
尊敬的广西总会仁山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仲冬十月,天高气爽。正值二零一六年新春之际,迎来了广西融水县潘氏宗祠重修落成隆重庆典活动。承蒙盛邀,我荔浦潘氏一行三十人有幸参加,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荔浦潘氏会及荔浦一万贰千多潘氏宗亲对本次庆典活动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参加本次庆典活动的各位宗亲、朋友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各位宗亲,融水潘氏宗祠重修落成,是融水潘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整个潘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事。伟人毛泽东说过:祖宗不孝,何谈爱国!xx在上海图书馆考察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说,我家安微绩溪的宗祠可大呢,大家有机会可去走走看看。再有潘镇球宗长介绍,己故蒋氏两代总统对家族宗谱、宗祠极为重视,尤其蒋经国先生,其父去世后,他常到慈湖伴灵,在父亲面前默立,检讨得失,扪心自问:怎样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蒋氏子孙?怎样才不愧为绵延永盛的炎黄子孙呢?于是耿耿精诚,思亲情切、惠泽亿民,毅然决定开放大陆探亲,使隔海相望两岸同胞重温亲情之梦!之后于老家浙江修建宗祠。可见,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后人对自己祖先的敬重。是给后人修心、立志、成人、教育的一个良好传承场所。
通过祭祀祖先、敬祖教悌,利用姓氏血缘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形成内部的同心力和凝聚力,激励后一代奋发向上树立远大志向。对构建和谐社会、为海内外宗亲寻根问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兴建重修宗祠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宏伟伟业!
各位宗亲,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一家人!我们同是潘氏后裔,一情相脉。心上都有肩负传承潘氏优良传统及振兴潘族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代表荔浦潘氏会为本次庆典活动送上四个字,(贺匾内容):继往开来,即继承潘氏优良传统,开创家族美好未来!
宗祠落成讲话稿篇7
尊敬的各位宗亲贤达:
大家好!
新春时节,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全体宗亲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欢聚在此隆重庆祝本家宗祠陇西堂重建胜利竣工。这是我们族宗欢庆的一大喜事,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家乡增添一道亮丽的族中文化景观,我们身为陇西堂后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更使我们感到荣幸的是,一纸草柬、一个电话,迎来参加宗祠落成庆典的各支的代表。您们的光临,使我们的宗祠蓬筚生辉,给庆典大会增添了新的喜庆色彩。
在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代表宗祠重建理事会,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宗亲贤达等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那些不远万里拜祖朝宗的宗亲表示亲切慰问!并致以崇高敬意,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事事顺利、房房发达,人人富贵!
本氏宗祠自始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原是土木结构,历经几次修缮,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我周边,其他各姓祖祠具已修复一新,在这里我氏央央大族岂能落伍于世人?先辈之恩,祖宗之德,儿嗣当报。我们生长在此时代,建祠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感祖恩、彰祖德、祀祖灵、树族威,展先祖历史风采,激发启迪后代,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经族人商讨,一致同意并作出决定于年初开始翻建宗祠。
自倡议发出之后,得到全体族人积极响应出资,同时得到姑亲外戚、侨胞怀祖慷慨解囊捐资。特别是众多宗亲都增添多出资,出多钱。经过二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使一座建筑总面积500多平方米(包括附房、门口广场等设施)耗资多88万元的宗祠得以胜利圆满完工。这是一座规模宏大、工艺之精,崭新而又古色古香、设计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宽敞明亮的宗祠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境内首屈一指。这是我全体族人的骄傲,也是当代子孙的自豪。
大家都沉浸在无比欢乐和喜庆之中。在此我代表本宗祠重建理事会向所有关心、支持、资助宗祠重建的全族同胞和外戚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宗祠重建的胜利落成是我们祖先的福荫、全体族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家族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宗祠重建的胜利落成,离不开理事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为建祠筹集资金而日夜操劳的族人,他们到处奔波,深入家家户户,有时头顶烈日,有时冒着三九严寒长途跋涉,至家事于不顾。他们不愧是为族门办事的忠实代表。同时还离不开承建工程的工匠师傅,他们认真负责、精雕细琢、精心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高标准按时完工,在此我代表重建理事会,向宗祠重建出谋献策、出工出力、忘我工作的人们和认真负责的承建者、装饰工等人员一并表示感谢!
同胞们,先生们:天下同宗一家亲,欢聚祖祠叙深情。今天,我们借宗祠竣工庆典之机欢聚一堂,其目的就是要以此为契机,颂祖宗功德,感先辈恩典,叙建祠经历,表后代贤达,树本氏声威,添家族光彩,让千秋万代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先祖们的在天之灵必然会庇佑各支各房、各家各户,生枝衍派、长发其祥、生贤添贵、世代隆昌!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财运亨通、四季宏发、五福常临!
谢谢大家!
宗祠落成讲话稿7篇相关文章:
★ 教工会讲话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