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教案,我们能够有效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的汉字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
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2.难点:激发幼儿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挂图、汉字。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汉字的情况。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通过挂图,让幼儿了解汉字的变化,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1)以谈话形式,了解幼儿记事方法。
(2)出示象形字。
2、提问:它们象什么?
3、如果老师告诉你,它们每一个都是古时候的一个字,那它们都是什么字呢?猜猜看。
4、看图上的画,看它们分别是古时候的什么字。
5、老师小结:
现在的汉字是由古时候的象形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经过长期的变、变、变,变化而来的。
6、"找一找,读一读"。
让幼儿找一找周围图卡上的字,区分一下哪些是中国的汉字,哪些不是。找字过程中,老师自然的给幼儿读广告或图片上的字,也请幼儿大胆读出自己认识的字。
"有趣的`汉字"。
让幼儿比较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不同,比如是方块形,有的像一幅图画,陆续出现汉字及其对应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等,让幼儿体会汉字的生动形象性。;.引导幼儿分析汉字的形象性(如人、大人;用动作表现"伞"、"笑"、"哭")和结构特征(如扔、捡、打、抱、提、拔;坑、坡、堆、埋;洗、游、泼、淋、洒等,这三组字与手、土、水分别有关,它们都带有相同的偏旁)。
7、幼儿写自己的名字,并在比较中进一步懂得字有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写法。
8、分组活动。
(1)拼拼读读
在一张大的硬纸板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把所要复习的汉字写在几何图形中间,并把几何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把几何图形挖空,剩下一个几何空间,然后把几何图形上的汉字剪成2~3份。
玩法:让幼儿根据颜色把汉字拼完整(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字形),并放在原来的几何空间;拼完后读一遍几何图形上的字;
(2)谁会读
(a人手一张不同的字卡表,如图所示。
(b)彩笔若干。
玩法:孩子持字卡表去询问同伴"你认识这个字吗?请你读出来。"如果同伴认识则在小鱼后面的格子里打"√";如果不认识则打"×"。最后进行统计"√"有多少?"×"有多少?
说明:此游戏利用大班孩子喜好竞争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识字。在这个游戏里,孩子在询问同伴前自己必须能认读这个字或词,才有能力和信心去考查别人,才能正确地判断别人的对错。游戏中自己的问与别人的答有效交替,可以自然而然地认读、理解汉字。
五、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什么地方有你认识的字?",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结果。
2.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
3.幼儿各自选择途径去获取相关的信息(有的找书、有的找图片、有的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愿意认读常见汉字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日,水,月,山,火的图片以及象形文字的图片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下面老师贴一个你们说一个(太阳,水,月亮,山,火)
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汉字宝宝(大声读出日,水,月,山,火)
谁来把这些汉字宝宝贴到对应的图片下面(幼儿积极参与)
师:好,小朋友们真棒认识这么多汉字宝宝,接下来呀,老师要给你们看一些奇怪的字宝宝(展示象形文字),它们和今天我一开始看到的汉字宝宝是同一个字,只是长得不太一样,这些字宝宝有些像画,你们看看那是不是呀,好,老师要找一个小朋友把这些字对应的贴起来。
师:现在老师要说说这些奇怪的汉字宝宝了,她们有一个名字叫做象形文字,它们呀是根据实物的形状变化而成的文字,今天我们学习的.汉字大部分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所以可以说象形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父母。
师:其实,我们今天学习汉字也留着一些象形的影子,小朋友有时也可以根据这个来了解你不认识的字的意思,比如旦,太阳出来,就是早晨的意思,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好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让幼儿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文字的起源,对文字产生兴趣,初步感知文字的结构特点。
2、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萌发认读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象形文字以及与象形文字相关的图片若干、字卡若干、笔划分解的文字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仓颉造字》,让幼儿了解文字的'起源。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专心倾听。
2、提问:
1)的文字是由谁发明的?
2)它是怎么发明的?
3)最开始的文字是怎么样的?
4)现在的文字是根据什么造出来的?
二、幼儿给象形字和相关的图形配对。
1、认读象形字,说说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字。
2、出示一些简化了的图形,把象形字和图形打乱顺序,然后请小朋友来做配对游戏。
3、配对成功,给相应的组合旁边贴上一个笑脸。
三、给汉字拆分偏旁,用偏旁组合汉字
1、出示一个汉字“木”,让小朋友认一认。
2、做一个拆分的游戏,并认识相应的偏旁。
3、用这四个偏旁重新组合成新字,让小朋友来认一认。
4、看看横、竖的特点,了解汉字的特点和人的关系。
四、游戏:我是智慧的小博士
出示很多字卡,告诉幼儿来玩一个游戏:幼儿排队认字,认出一个字,就可以得到一张字卡,将得到的字卡拿在手上。等全部认完之后,让得到字卡的小朋友逐一举卡,带领全体小朋友认读。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5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负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优势,长期承担着人们用书面语言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书法、篆刻等独特的艺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学会生热爱汉字的热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2。 了解汉字的形意来源。使学生感受到平时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枯燥的汉
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具有趣味性。
3。 了解书画同源,能够把汉字变成具有趣味性和美感的中国画。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形意来源,感受蕴含在汉字中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
利用汉字的形与意,发挥想象力创作国画作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堂效果较好,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氛围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能积极主动的去表现创造,这节课大部分学生作品很有创造性,很有个性;只有少部分学生眼高手低,表现起来力不从心,效果不理想。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我们上课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的用好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与学生互换角色,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会避免牵着学生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让他们说他们想说的话,画他们想画的画,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6
教案目的:
1、幼儿知道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
2、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案准备:
1、电脑动画《汉字真有趣》,
2、汉字: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汉字和象形字配对若干。
教案过程:
1、汉字的起源(认识天、山等字)
教师向幼儿介绍汉字的起源。
老师提问:这是什么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得吗?
我们的汉字是从象形字变过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得吗?
2、汉字的演变
(1)你看到了哪个汉字宝宝变身?
(2)它是怎么变的?
教师介绍:古时候字没有发明的时候,古人就把要讲的事画下来,我们现代的人把这些象图画一样的文字叫象形字。可是画画很麻烦,也很占地方,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就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得汉字。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我们的汉字创造的。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吧!
3、做游戏:猜一猜
教师出示象形字,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汉字并鼓励孩子猜的时候说出理由。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大家喜欢的可以收藏!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查资料的方法,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探索发现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神奇之处。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字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汉字真有趣)
二、阅读材料,整体感知
师:阅读五则材料,思考:这五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
(一)字谜七则
1.阅读材料1,明确这七则谜语的谜底,以及如何解谜的。(学生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教师适当点拨或解析。)
2.这七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1)第一到四则是字谜,谜底:日、田、立、也。
(2)第五、六则谜面是画,谜底也是猜字。谜底:休、斗。
(3)第七则谜底:默。
3.猜字谜的方法。
(1)会意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2)加法——将笔画相加或将某些字相加,以扣合谜底。
(3)象形法——根据事物特征、汉字结构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引起联想,增加趣味。
(二)门内添“活”字
1.阅读材料2,指名说故事。
2.师小结:门内添活则为“阔”,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
(三)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
1.默读材料3和材料4,说说课文介绍了几种使用谐音的形式,材料中谐音的字词有哪些。(指名答)
2.生汇报:
(1)歇后语和笑话。
(2)旧(舅)、无(吴)、输(书)、动(冻)、言(盐)、名(鸣)、枇杷(琵琶)。
3.说说这些歇后语在谐音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师小结: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书上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枇杷”和“琵琶”》就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四)有趣的形声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点评。
2.理解材料内容。
(1)阅读材料5,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生:了解了“星、凤、蜀、祭”四个字的来历。
(2)你还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吗?
(3)组织点评、总结:从这几个字的来历中,我们可以知道“象形”和“形声”是汉字产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制定活动计划
1.学生自读“汉字真有趣”的活动建议。
2.学生汇报活动要求。
(自由分组,讨论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拟定小组名称,选出组长,明确组员分工及职责等。
4.组织学习小组商定活动计划。例:
×××组“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搜集或自编字谜;搜集歇后语和笑话;了解汉字的起源……
活动要求:(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参加人员:
人员分工:组长、主持、搜集资料、记录等。
制订日期: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师生共同评议,小结: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和内容要尽量不重复。
6.小组根据评议意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请同学们课下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应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教学反思]
“汉字真有趣”这个版块的综合性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我先带领学生学习几则材料,让他们了解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完全被汉字的魅力所吸引。接下来让他们按照制定的计划去搜集资料也能很轻松地完成。整节课学生感受到了综合性学习的快乐,从中找到了方法,学生的收获很大。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
2、能大胆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汉字的演化过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汉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象形文字的形体特点,展开联想,大胆地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由此引入课题
1、师出示人物面部表情图(哭和笑),学生欣赏体味。
2、师现场书写“哭”和“笑”两个字,请学生观察:从字形上看,你觉得它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哭”字像两只眼睛在流眼泪的样子。“笑”字像人在笑时眯着眼睛,嘴角向上翘的样子。
师总结引入:
看来,这些小小的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些僵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小精灵。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去感受它们的'神奇与乐趣!(板书课题)
二、交流欣赏──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历程
1、师生交流:
在几千年以前,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古代的人们会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传递各种信息呢?
(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并创造出了图画性很强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2、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象形文字,学生猜一猜它们分别代表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哪个汉字。
3、从古代人们创造并使用的这些象形文字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其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它们究竟是怎样发展的,汉字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呢?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课件出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学生欣赏。)
4、运用刚才所了解的知识,师生合作展示出“马”字的演变过程:
师小结:我们的祖先确实有着非凡的创造力,能把一个简单的图案变成这么多不同风格的字体。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要求恰好与之相反,我们要把这些象形文字变成一幅有趣的画。你们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三、示范讲解──如何将一个象形字变成一幅有趣的画
1、师直接示范:
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将一个象形文字(鱼)创作成一幅画。(边示范边讲解,先中锋用笔勾出形象,然后侧锋用笔染色,并体会其干、湿、浓、淡的对比效果。)
2、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件出示由“鱼”字变成的其他几种不同的画面。
四、初次尝试──学生亲自感受其中的乐趣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象形文字,用老师刚才的方法,把它变成一幅有趣的水墨画。
2、学生自由创作,师辅导。
五、展示交流
1、师:请把你的画举起来,大伙儿相互欣赏一下,并请同桌猜猜你运用了哪个象形字进行创作。
2、师从用笔、用墨等方面进行简要评价。
六、体验探索──如何将几个象形文字组合成一幅有情趣的画面
1、师再次示范:
在刚才的画面上,添加其它几个不同的字,组合成一幅新的画面。
2、课件出示几幅学生作品,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面,该画运用了哪些象形文字进行创作。
3、启发学生思维:
说说你准备运用哪些汉字进行创作?
4、学生再次体验:
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象形文字,把它创作成一幅新颖、有趣的作品。
七、展示评价
1、请学生自愿上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师点评表现大胆、特点突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中国画的方法进行大胆表现。
八、课堂小结
1、你想对这些可爱的汉字朋友说点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了解了它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感受了它的神奇与乐趣,虽然我们今天这节美术课就要结束了,但相信大家对汉字的探究并没结束,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独特创造力的表现。希望大家还可以利用图书、网络去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好吗?
有趣的汉字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