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优秀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创新的教案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教案能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优秀6篇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散文诗中树叶飘落的情趣。

2.初步尝试用固定句式续编诗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树叶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课件准备:《落叶》大背景图、诗歌音频、诗歌配乐音频;诗句中的地点、角色图等

3.纸面教具:打印纸质大树叶一张,毛毛虫、蚂蚁、小鱼、燕子的头饰各一。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大背景图,播放诗歌音频,让幼儿初步熟悉诗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说出图片的内容。

——看一看这幅图上有什么?你觉得这些树叶会落在哪里?

2.根据内容同步点击出示对相应的地点、动物、事件图。

——认真听一听,看一看,树叶都落在了哪里?

再次播放散文诗音频,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谁过来了?它们把树叶当作什么?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怎么说?它为什么这么说?

教师播放散文诗配乐,根据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跟着师朗读散文诗,熟知内容。

教师使用纸面教具头饰+树叶进行角色表演

1.教师邀请几个幼儿角色扮演模仿小动物,其他幼儿学说散文诗的重点句式(例如一名幼儿扮小虫,其他幼儿念小虫的这一句)。

——这里有一片这么大的树叶落下来,谁愿意来扮演成小动物演一演?

教师启发幼儿进行联想,鼓励幼儿继续编后面的故事。

1.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在哪里?还会被什么动物看到?这些小动物会把树叶当作什么?(如“被小老鼠当作扇子”“被小猴当作口哨”“被小鸡当作玩具”等)

2.幼儿说出的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酌情配以现场即兴绘画,或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

3.教师与幼儿朗读课堂上续编的内容,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创编的内容记录在画纸上。

区域活动

把大树叶投放在表演角,供幼儿继续进行创编和表演。

活动提示

教师要通过朗诵、图示、表演等方式,帮助幼儿充分调动个人经验与情感体验,引导幼儿间的经验分享与情感共鸣,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把仿编的诗句片段完整连缀起来。在此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水平,教师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诗意的润色。

本活动具有向各领域拓展的空间,如动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因此,值得我们去挖据其内在的文学内涵,有机整合科学、艺术等领域内容,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体会美、欣赏美与表现美。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篇2

一、设计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二、活动

折柳共度清明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4月4日。

2. 让幼儿知道并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3.乐意参加清明节的活动例如:蹴鞠、荡秋千等。

四、活动准备:

泡沫纸、卡纸、双面胶、图钉,《清明》音频及mv

五、活动过程

小班师幼集体活动:

1、.给幼儿讲解有关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糯米嵌藕、青团、白面馒头、鸡蛋、螺蛳等等。

2、制作柳枝并展示在墙上

(1)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

(2)讲述制作步骤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共同将做好的柳枝装饰墙

3、欣赏有关“清明”的'古诗《清明》

4、蹴鞠(踢纸球)

5、总结:

清明节是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间,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清明节我们有很多好玩的。比如:斗鸡、插柳、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还有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糯米嵌藕、青团、白面馒头、鸡蛋等等。清明节还是我们重要的祭祀的日子,我们要为故人上坟扫墓哦。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

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篇4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作品,使其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老鼠嫁女儿》是一个幽默、诙谐的故事,尤其是故事中的人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更好模仿,因此我为孩子们设计这样一节语言活动。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更可以让孩子们体验优秀的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幼儿理解童谣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丰富幼儿的词汇:噼里啪啦、砰砰砰、贺喜、抬花轿等。

3.了解中国民间婚嫁的一些风俗及所蕴含的文化。

重点难点

1.让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童谣,并有节奏、有感情进行朗诵。

2.学习词汇: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等。

活动准备

1.《老鼠嫁女儿》的课件、老猫头饰一个、儿歌图谱

2.鞭炮三个、小号两个、小棒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乐曲演奏。

2.出示鞭炮图片,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鞭炮是怎么发出响声的呢?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童谣“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

教师:

①有的小朋友说鞭炮是发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②还有什么声音?鞭炮还可以有“嘣、叭”的响,让我们来学一学。(教师在念象声词时,语气加重。)

③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教师带领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④我们把鞭炮放的再大声一点。(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老鼠嫁女儿》

1.观看ppt《老鼠嫁女儿》。

教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有吹号、放鞭炮、抬花轿。

2.请幼儿再次观看ppt《老鼠嫁女儿》。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都有几只老鼠吹号?几只老鼠放鞭炮?几只老鼠抬花轿?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让幼儿贴图谱。)

3.看图谱说儿歌。

(三)分角色念儿歌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老鼠嫁女儿的场面,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吧。

师:(出示2的手势)“两只老鼠来吹号呀”幼儿:“来吹号”!

师:(出示3的手势)“三只老鼠”幼儿:“放鞭炮呀放鞭炮”!

师幼:“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

师幼:(出示4的手势)“四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师:“老猫听了还贺喜呀”幼儿:“恭喜!恭喜!”

师:“一口一口全吃掉呀”幼儿:“全吃掉!”

(四)游戏活动

1.“老鼠嫁女儿”参加老鼠娶亲大会,分角色表演儿歌。

2.游戏《猫捉老鼠》

活动延伸:

(一)根据儿歌,让幼儿编故事,或者根据儿歌内容,让幼儿到区域把《老鼠嫁女儿》的场面用贴图贴出来。

(二)观看故事视频《老鼠嫁女儿》,并分角色表演。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根据童谣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采用直观教学法,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上。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将童谣的学习融入了欣赏“老鼠嫁女儿”的热闹情景中,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与模仿的兴趣,为幼儿学习词汇,如“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抬花轿、恭喜等词汇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学习还仅仅停留在幼儿学习童谣的表面上,没有更深入的引导和迁移等,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附:儿歌《老鼠嫁女儿》

两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三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

四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老猫听了还贺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引导学生珍惜并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3、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辩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调查走访,查阅资料。

2、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分小组搜集并整理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吗?(分小组汇报成果并补充)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学生分组交流)

(三)活动二:端午讲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

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

(四)活动三:端午话习俗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

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课件展示: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4、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

种琳琅满目。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你知道吗?(学生自由交流)

(五)活动四:端午颂诗词

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呢?(学生交流分享)

(六)活动五:谈感受,激发情感

今年端午节你打算怎么过?(学生交流自己的计划。)

五、教师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相信我们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最后老师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传统文化课,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以后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篇6

活动:

“双节同庆——家园共庆教师节中秋之际贺团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并知道9月10日是老师的节日。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感受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亲切。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有关“双节”的场景布置;幼儿自备月饼;相关诗歌、故事、卡片制作材料等。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7日(星期三)

活动内容:

1、各班老师根据本班情况搜集有关教师节、中秋节的资料,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及教师节的来历及意义。

2、家长在八月十五传统节日期间,带领孩子看望老人与亲人团聚,晚上与家人一起赏月。

3、品月饼,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手工制作根据各班情况进行:

(1)孩子、家长制作感恩卡,共同感受老师的伟大与辛劳,引导幼儿懂得感恩。

(2)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孩子绘画之用。

(3)泥工:橡皮泥,家长指导孩子做月饼。

(4)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5、欣赏儿歌如:《爷爷为我打月饼》、《老师亲、妈妈亲》等,体会节日的喜悦!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幼儿语言活动中班教案优秀8篇

大班语言课十二生肖教案优秀7篇

关于健康领域的教案6篇

小学音乐说课教案参考6篇

健康领域的幼儿教案参考6篇

幼儿园健康领域茶教案6篇

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教案6篇

幼儿园语言中班教案优秀7篇

小班艺术领域教案最新6篇

幼儿园游戏活动说课教案参考6篇

语言领域教案说课及教案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9233